两个小馒头和一个提问
校长专访
家访手记
家教园地
语言采风
园丁随笔
名家题词
经典视频
小树林语言艺术报

两个小馒头和一个提问

2010/11/17 00:00
浏览量

 

    这是两件发生在“小树林”课堂上的真实的事。

    一、两个小馒头

    上立成小学的课,我总是愉快地去,愉快地回。一是那边的学生是自己选择参加作文班的,几乎都是文学爱好者,基础都还不错,上课让我有成就感。再者,他们大多能言善辩,特有活力,上他们的课不会因为学生没兴趣而绞尽脑汁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因为这个,上他们的课尤其需要机智和善辩,这种挑战性的工作,我喜欢。

    11月6日(周四)下午。五年级的课。一走进教室,由于之前已经上过两三次他们班的课,孩子们和我熟悉了,他们开始大呼小叫。我把他们招呼过来,交代收作业、背诵等常规事项。在他们背书的空隙里,我抓紧批改他们的作业。冷不丁地,一个孩子(锦珊)悄悄跑上来,塞给我一颗糖果。我一边在手里把玩着糖果,一边咧嘴对她微笑以示感谢;一边感慨着这孩子的可爱,一边想着自己真的好久没吃糖了!背诵完毕,就要开始上课时,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宇涛)手捧两粒旺仔小馒头,直直地走到黑板前,把手凑近我嘴边急迫地说:“老师,吃吧。”我闻到了馒头的香味,也感受到他手心中腾腾升起的热气。全班的孩子都看着我,等着看热闹。我顿了两三秒,马上就着他的手,“狼吞虎咽”地卷下了那两粒小馒头,全班笑翻。这时,我又用舌头舔舔嘴角,大声说:“现在我能量补充完毕,力气十足,下次大家不要再带这些来诱惑我,同时也诱惑你们自己啊!开始上课!”全班大笑,继而安静,上课开始……

    改完最后一本作文,我发现桌子上居然放了一堆的糖果。面对那些诱人的“宝贝”,旁观的学生开始讨要。作为奖励,我一人一颗分给他们。余下两颗,揣在兜里。下楼。遇见两个先走的学生,他们拦住我索要糖果。我刚告诉他们糖果在兜里的位置,就被“抢劫一空”了。 

    18:10分左右。立成小学的夜色弥散开来,我心却光亮无比。

    (旁白:人可以老,心却应该永远年轻;我们这些大人可以拒绝小孩的糖果,却不能拒绝孩子的真心。于是我们就天真地接受糖果,吃糖果,并慷慨地分糖果吧!因为孩子喜欢你,喜欢你的天真!)

    二、一个提问

    11月15日(周六)晚。总校中级2班。课前,我看了上课的文件夹里的学生情况,赫然发现上过我的课的柯晟就在这个班。这是一个作文基础极差,不愿写作,喜欢和这个班另外几个孩子斗嘴,写作速度奇慢的学生。因为他,老师拖课晚回是家常便饭。

    作业检查完毕,开始上课5分多钟后,柯晟姗姗来迟。自然没听到开头的讲课。我停下来,走到他座位边,轻拍着他的肩膀,让他一边歇气一边听我重讲前面的课——一段关于下雪吟诗的故事。他在全班讥讽的眼光聚焦中,有点茫然无措,即便面对他的“冤家们”的挑衅,他也一时没有吭声。很明显,他听得有些囫囵,但大致的故事情节基本明了。之后,我接着讲完全部,让学生补充叙述和表演其中的细节,然后作为片段写下来。

    我走到柯晟身边,把基本情节再给他讲了一遍,指导他如何具体写作。他抓起笔,慢悠悠地写下几个字。我一转身,他就开始玩笔。巡视了一圈,我在他身边停下,再次告诉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他的“冤家们”开始嘻嘻哈哈地大声说他,他的嘴动了动,小声回了几句。我马上制止他们并重点批评了另外一个人。

    片段这个环节,柯晟完成一半,质量不高,不知所云。在篇章的讲述环节中,几个学生不停地刁难他,在柯晟即将发火时,我“镇压”了这几个人,弄得这几个学生郁闷地说:“老师,你干嘛,他是你儿子啊!”我迅速反驳了他们:“是又怎样,不是又如何?人家柯晟好好的没惹你们,你们干嘛惹他!”柯晟脸上明显带着喜悦,之后的听课认真了许多!

    大作文是关于冬天的一个篇章。有的学生在沉思,有的开始动笔。突然,柯晟举起手来,我走过去,他小声地问:“老师,可以这样写吗?”他在作文纸上写着这样一句:“天上的雪,厚厚的铺被子。”我先表扬他的想象力,再建议他改动一下,做到清晰明确。比如可以改为:“厚厚的雪像被子一样铺在地上”。他点点头,继续慢慢地写。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他第一次如此安静,更是第一次提关于写作的问题。

    作文批改接近尾声。大部分学生都走了,他还在写。突然,他母亲冲进来,大声责备道:“你又是最后一个啊?!”我赶紧过去对她说今天柯晟表现很好,进步很大。示意他母亲控制情绪。这时他已经写了快一页。他母亲也看见了,便没再吭声。我一边指导他结尾,一边对站在旁边的他的母亲介绍今天柯晟的表现。他母亲有些诧异,而柯晟的脸上明显得意起来。

    拿到写了一页多,得了93分的作文,柯晟高兴地和我说,老师,再见!

    (旁白:比起能让一大批学生写出一大批优秀作文的课,我更喜欢这样的课,这样的过程,这样的提问。文心即人心。关注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