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报总356期/2011年8月1日
校长专访
家访手记
家教园地
语言采风
园丁随笔
名家题词
经典视频
小树林语言艺术报

小树林报总356期/2011年8月1日

2011/08/20 00:00
浏览量

□ 主    管:泉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泉州市作家协会
             小树林文化教育机构
□ 主
    办: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
□ 主
    编:林书缘□ 副 主 编:蔡东东 周暮风
□ 责任编辑:陈小玲
□ 美
    编:黄勇达 林小妹
□ [2011年8月1日 总第356期]


【小树林·每周一星】


【小树林之星•张靖宇】

“星人”生日:1995年10月
“星人”情趣:写作、书法、美剧
“星人”星光:
★ 2011年泉州市中考状元;
★ 2010年泉州市“海都之星”中考作文大赛一等奖;
★ 泉州市第22、23、24届中学生美术书法现场比赛中学组一等奖;
★ 2010年“兴华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一等奖;
★ 2010年“横峰杯”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特等奖;
★ 2009年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金奖;
★ 2008年《东南早报》小读者现场写作大赛一等奖。
“星人”星语:没做过的事情,只要感觉是适合我的,我都想去尝试下。
“星人”师说:张靖宇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平时学习根本不用让人操心,无论好考难考,他的成绩都排在年段前列。他在班上的人气也很高,当初班上民主选举班长时,四个候选人,他一个人的票数就超过一半。


小树林再结一枚“状元郎”

★ 海峡都市报·黄晓燕/记者


    出生于书香门第,博览群书,爱好广泛,尤其对写作、书法具有浓厚的兴趣,从小学四年级起,师从小树林文化教育机构“快乐写作班”首席指导林书缘老师、“韵味书法班”首席指导蔡绍坤老师,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写作、书法大赛中,获得大小奖项无数——他就是小树林学子、2011年泉州中考状元、本期“小树林之星”张靖宇。
    初次见面,张靖宇戴着一副眼镜,十分腼腆。可交谈后才发现,他的谈吐,在腼腆中透着一股沉稳。这位沉稳的男生,此次中考成绩让不少人发出了赞叹: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442.5分,其中语文144.5分,数学和英语均为149分,接近满分。“我原来想,自己有能力得状元,但不一定有这个运气。”得知自己成为今年泉州中考状元的消息后,张靖宇笑得有些腼腆。
    张靖宇自称很“宅”, 周末喜欢“宅”在家中上网,看美剧,中考前就迷上了美剧《生活大爆炸》。提起剧中的主人公,他如数家珍,“最喜欢剧中的Sheldon,这个人物虽然有的时候很讨人厌,但是还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不过,在大家的眼中,张靖宇看似“宅”,该动起来的时候还是很“给力”的。初三上学期学校晚会时,他和同学们排了电影《歌舞青春》里的片段,让大家惊艳了一把。还有班刊《晨曦》,从约稿、组稿到排版,都由他一人搞定,让同学们佩服不已。
    最具“欺骗性”的是,张靖宇平时不大爱说话,但到主持节目时,说起来可是滔滔不绝,调动现场气氛也很拿手。从2009年到2011年,年段里有什么大型活动或者是学校的大型晚会,现场主持都是他来“挑大梁”,是学校里的“最佳主持人”。
    虽然中考已过,但张靖宇并没有准备放松。“暑假就像人生的一个逗号,做好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十分重要。”张靖宇说,“毕竟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目前,张靖宇正在小树林文化教育机构“初高衔接班”充电,他将以更具拼搏精神的态度面对他的高中,面对他的未来!
    【编 后】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曾在2005年、2009年分别培养出泉州市中考状元曾滢江、张翔雁同学。两位状元同学均在小树林深造三年以上。

超越自己

★ 韵味书法班首席指导·刘  堃/老师


   在我教过的书法学生中,张靖宇是书法奖项拿得最多的一个,在全市乃至全国的硬笔书法比赛中,他每年都能拿到最高奖。鲜为人知的是,靖宇在书法方面的学习内容其实很有限——我只是让他反复地写欧体。四年下来,他基本上只学一本《九成宫碑》,甚至只学里面的一两百个字。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复,成了靖宇学习书法最大的秘密。所谓善学,不离踏实。
    学习书法,最关键的地方在于 “正确地重复练习”。学书法是这样,阅读、写作也是这样——保证正确的训练方法,养成最有效的训练方式,从而完成最有效的积累,正是孩子们在 “小树林”里最大的收获之一。
    然后大家看到了一个放松而熟练的张靖宇。他可以很轻松就完成了一幅很长的楷书作品,几百个字,字字珠玑,写完之后提笔四顾,踌躇满志。
    要说靖宇书法的不足,主要是欧楷深入得不够,毕竟他花在书法上的时间太少了。在笔画方面,很多细节还未能表达出来,比如一种笔画有多种写法,如果靖宇多花点时间,完全可以掌握更丰富的线条语言,使作品更耐看一些;另一方面,对于楷书的结构规律和原理,也有待靖宇进一步去理解和实践。
    要完成上面这些功课,我向靖宇提过几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一、多学习毛笔,这样写起硬笔来才有一个根基;二是适当学点行书,状元马上要读高中了,每天面临大量的书写,学行书既实用,也可以发挥几年来在楷书方面的积累。
    靖宇成为中考状元后,不少孩子都带着一种崇拜的心理谈论他。而我对学生们说,“你们都可以超越张靖宇。”
    这不是故意语出惊人,而是一种严肃的鼓舞。在“小树林”的老师眼里,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无穷无尽的可能,在等着我们去挖掘。
    与此同时,这句话也包含着“小树林”的一种传统——反思,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总是在不断地总结、反思,从而提炼出更有效的教育理念和训练方式。我们相信,还会有更多超越靖宇的孩子。
    然后,我想把这句话也送给靖宇:赶紧超越你自己!
 

【小树林·课堂佳作】


我拥有了舵手

★ 傅晨蕾[永春分校·培优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

    琉璃般的文字,出自君手。我俯身出舱,遥望穹窿下的碧湾。在我身后,有你,这位博古通今的舵手,为我掌舵西行……
    牙牙学语时,你的身影在我视线里穿行,那时的我还不理解你,古人云:“若有明腹,便有明人。”也许,只有当我理解你的时候,才能拥有你吧。我期待着,那位“明人”的到来,为我扬帆掌舵。
    于是,我开始依恋你,试图靠近你,你身上浓郁的书香气息使我兴奋不已,你开始将那独有的稚嫩赋予我。畅游在你的情怀,我心生愉悦。《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令我迷恋。你的渊博使我五岁前的童年,充实而美好。
    十载风雨中,我开始迷恋文学,从《子夜》到《飘》;从《朝花夕拾》到《四世同堂》;从拿破仑的烽火到百草园的虫鸣,从晨钟到日落,从闻鸡起舞到漫步暮道……你无时无刻不在陪伴我。你的丰富多彩,使我迷上了文学创作。九岁时的第一篇“处女作”被书刊收录。然而,在获得了如潮的好评后,我却发现,我对文学的欲望淡了许多……幸而,十一岁时,你的坚实心灵再次被我捕捉到,我开始理解你。我的阅读侧重于远夏近清。你的满腹经纶,开始影响着我。品一口香茗,倚于安乐椅上,那悠然自得的时光是我与你为伴的最美好的回忆。
    一阵阵陶瓷味儿袭来,我陶醉着,仿佛览阅商汤与伊尹的治国大论;翻阅儿时的相册,八达岭巍然屹立,秦始皇的暴政使我义愤填膺;帐内,卧龙诸葛端坐其中,帐外,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杀人如麻——败走华容道的曹操啊,你能否东山再起?钮钴禄氏的寿宴背后,是乾隆的孝心;民国纷乱的背后,是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无知……
十年了,我如愿走进你的心灵世界,悟到了你的高洁,读懂了你的不俗。我的航程开始,而身后,便是掌舵的你——拥有你,我将勇闯风浪,追逐梦想。你,我信赖的舵手,将为我启明航灯,照亮前程!(指导老师/梦  山)




★ 吴 婧[南安分校·高级班]


   清早,我穿着单薄的睡衣站在阳台上,清新的空气让我心旷神怡。然而,在这心旷神怡中,我又感受到了一丝寒意。忽然,一片叶子落在我摊开的手掌上。
  哦,秋天来了。
  秋的到来,拂去了夏的炎热,却也带走了它的热情。原本绿油油的小草,一下子褪去了鲜绿的外衣,消散了青春的活力,或干巴巴地站立着,或瘫软地斜倚着。而那些已经枯黄的草儿,则绝望地望着这个世界,苍白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其实,我很想安慰它们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捱过了秋和冬,明年你们又将是生机勃勃”;但是,我终于没有去安慰。我知道,那样的安慰是多么的无力。
  原本郁郁葱葱的大树,似乎感染了秋的悲凉,饱满的叶子一下子消瘦了,凋零了。泛黄的、干裂的叶子,经不住秋风无情的袭击,只能紧紧地抓住枝干仅有的衣角,依偎在爱莫能助的大树母亲身上。它们终究是不甘心的,于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期待雨的到来。萧瑟的秋风无情地刮过,叶子无奈地颤抖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捍卫着自己最后的尊严与希望,而最后还是免不了脱离大树,飞舞、盘旋,直至落到地上。
  “落红不是无情物”,落叶亦然。叶子回归大地,何尝不是以另一种方式回报自己的母亲呢?
  萧瑟,冰凉,这就是秋风。它没有春风那么温柔,也没有冬风那样刺骨,它用自己独特的风韵和气质,感染着每个人。它带着一点凉意,却又不失清淡;它有点干涩,却又透着几分爽朗。这就是秋风,别具一格的秋风。
  朦朦胧胧的秋雨绵绵地下着,愁煞了倚窗而望的思妇。但人们并不讨厌它,因为它没有“瓢泼”那般吓人,也没有“牛毛”那般恼人。它是富有诗意的,它带着思妇不尽的思念与真挚的祝福,在秋风的护送下,将相思遥寄给远方的亲人,让他们知道——远方,有人牵挂。
  秋又是多变的,惆怅处一个转身,又迎来一片欢声笑语。你瞧!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里,割麦的少妇正一边哼着曲儿,一边收割着麦子;憨厚的老农,望着饱满的麦粒,乐呵呵地笑着,收割声、欢笑声,响彻农田……

    哦,秋天,像一曲抑扬顿挫的歌,有凋零的哀婉,有丰收的喜悦;像一首深邃清澈的诗,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指导老师/王 建)


【小树林·好段串烧】


     ◆ 前几道题都是"小儿科",因此我一帆风顺。可好景不长,有几道难度系数高达十颗星的题难住了我。我的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心里就像有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惊慌失措的我苦思冥想也无济于事。正当我心烦意乱时,我的同桌可怜巴巴地找我要答案,我气得火冒三丈:“别吵!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这时,老师突然大发雷霆,抓起一位同学的文具盒,往地上狠狠一摔。谁知,文具盒没有关,里面的笔、直尺、橡皮擦,箭一样射了出来,教室里下了一场“文具雨”。我们个个胆战心惊,不知所措。最早反应过来的是我,我小心翼翼地把撒了一地的文具捡进文具盒里,本来冷若冰霜的老师立即幽默起来:“哈哈,我演了一出‘天女散笔’呀!”好一出“天女散笔”!我们的惊恐顿时烟消云散,一阵欢声笑语在教室里回荡着……(郭煌毅/国学修养·提高班)
  ◆ 我好开心,好兴奋哦!进了游泳池,我感觉水很冰,很凉,因为还不怎么会游泳,我就坐在游泳圈上玩水。过了一会儿,木清叔叔教我游泳,他一手抱着我的腰,一手抓着我的脚……哇!一不小心,我喝了一口水:“好害怕哦!”我叫起来,但是木清叔叔说要勇敢才能学会游泳……今天好爽,期待下次再去游泳。(肖媛珈/开心口才·基础班)
  ◆ 小鹿正在睡觉,被恐怖的枪声和刺耳的“救命”声吵醒了,它揉揉惺忪的睡眼,懒洋洋地趴在窗台上,伸长脖子往外瞧。它的眼睛突然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原来灰太狼正在追小兔子。小兔子泪流满面,朝小鹿家跑来,到了门口,抡起拳头咚咚咚地敲打着门。
  小鹿在危机时刻把小兔子拉进屋,操起锤子打灰太狼,灰太狼夹着尾巴逃走了。(陈婧琳/快乐作文·初级班)


【小树林·国学修养】


国学启蒙,以“文”化人

★ 国学修养班·舒袖/老师


    国学是什么?学国学到底有什么用?家长、孩子甚至老师们,对国学的认识还处于莫衷一是的状态。记得一次国学公开课后,一个孩子对家长说:“我要报国学!”而家长一口拒绝了:“作文写那么差,补作文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学国学?”其实,这位家长不知,国学正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小树林国学课堂上,我们指导孩子朗读,正读音,断句读。我们设计了多种版本的朗读方式,如韵律版配乐读,疯狂版快速读,“一字不错”挑战读。那些拗口、艰涩的古文,孩子们读起来却是朗朗上口,兴味盎然。
  我们为孩子的背诵支招,“限时背诵”培养了孩子学习的效率意识;“擂台赛背诵”激发着学生的竞争潜力;小组背诵比赛告诉孩子们团结就是力量。
  佳篇在胸,出口成诵。儿童时期,大脑的潜力是巨大的,朗读和背诵国学经典充分发掘着孩子的记忆潜质,随着学习的深入,悄然影响着孩子们的语言方式,丰富着他们的思想。这种影响同样体现在作文中,恰当引用国学名句,使文章立意高远,文采斐然。此外,儿童时期储备的国学典籍知识,也为中学、大学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孩子文言文阅读能力迅速提高,语文才会成为文化课中的强势学科。
  花自芬芳美自艳,学至深时品自高。国学教育的魅力还在于育人。时下常有家长感叹孩子难管,教师感言学生难教,纵观孩子出现的诸如网恋、孤独,甚至犯罪、自杀等一系列问题,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成为当下教育的第一要务。
  “黄香温席”,“冯谖买义”,教学中我们用经典故事诠释国学要理,让孩子们在生动的故事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提升人格修养。我们组织孩子进行情境表演,引领孩子将自己的身份主人公化,在意会中领悟,在身临其境中与古之圣贤对话,进而让孩子们体会孔孟的仁、老庄的道、佛家的包容,渐渐育化出一颗颗高贵而美好的心灵。
  “人无礼,则不立。”国学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礼”的教育。说话礼仪、电话礼仪、着装礼仪、用餐礼仪、待客礼仪……我们从社会生活情境中取材,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带着生活体验来学习国学,感悟国学,古今互照,古为今用。我们还常常布置这样的作业:你平时是怎样对待父母的,通过“孝悌”学习,你准备为家人朋友做哪些好事?请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说明诚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又如“巧言令色”一课的学习,对你今后的言行有怎样的指导作用?这些问题和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把学国学和学做人联系起来,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使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将来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安身处世。
  孩子学国学,道理通达,知识丰富。愿有更多的孩子加入我们的国学文化之旅,与经典相伴,和圣贤为友。能与孩子们一起打造生命的底蕴将是我们的荣幸,亦是孩子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