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报总350期/2011年6月10日
校长专访
家访手记
家教园地
语言采风
园丁随笔
名家题词
经典视频
小树林语言艺术报

小树林报总350期/2011年6月10日

2011/06/14 00:00
浏览量

 

□主  办/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
□主  编/林书缘  □本期执行主编/蔡东东
□总第350期/2011.5.27


?
小树林每周快讯

 

◆ 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福建校区)•温陵书院继荣获“书法报•全国硬笔书法教学实验基地”以来,成绩斐然,再创佳绩。
5月15日,中国书法教育教学权威报刊《书法报》第10期“名校采风”栏目以两个专版的形式,选登了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福建校区)•温陵书院师生优秀书法作品20幅,展示了小树林“韵味书法班”高端的教学实力和丰硕的教学成果。
◆ 近日, 2011年“七彩杯”上海市小学生现场阅读和朗诵活动顺利落下帷幕。“小树林”上海分校起航班朱玮同学荣获“阅读一等奖”和“朗诵鼓励奖”两项荣誉。

 

??小树林写作宝典

 

抓准题眼 树立中心

 

★ 郭老师•老师/整理


 
      在写命题作文的时候,有些同学常常因为分不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而跑题、偏题。这些关键词就是所谓“题眼”。 如果把一个题目比喻成人,那么题眼就是“灵魂”。


      在作文中,关键词语如果不是作文的中心思想,就是中心思想的“载体”——即只有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扩展、具体描写和重点强调才能树立好文章的中心思想,无一例外。


      我们常说的跑题、文不对题、偏题,就是指文章内容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如要求写“一个好榜样”,却写成了“坏典型”,属于跑题;如要求强调“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时却忽略了事情的“意义”,这属于偏题。这两种后果都是没有正确掌握题目中的关键词造成的。


      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出命题作文中的“题眼”呢?


      首先要求作者根据题目确立文章的体裁。一般来说,中小学生作文只有三种: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议论文和说明文。


      其次,根据题目的语法构成,大家不妨记住以下几个“小窍门儿”:


一、题目如果是一个句子,“题眼”一般在谓语部分。如“我尝到了甜头”,题眼就是“尝到”二字,必须写出“我”是“怎样”尝到甜头的,即“尝到”的具体过程。


二、题目如果是词组或短语,“题眼”往往是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如“难忘的一件事”中的“难忘”;“童年趣事”中的“趣”字,都是题目中的关键词。


三、题目如果只有一个词或一个单字,首先要通过联想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分析。例如题目是“路”就可以先扩展成“(人生之)路”,然后把题目中看不见的“人生”作为关键词。


四、题目如果是用虚词连接的两个名词,那么关键词则是这个虚词。如文题是“教与学”,那么连词“与”就是关键词,创作时就要将重点放在“教学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教或学”。


不过,最大的“窍门儿”还是多练习写作,培养自己的直觉思维能力——这对现场作文来说尤为重要。

 

??小树林课堂佳作


我的烦恼

 

★ 袁怡琳[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三年级]

 

      原本,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学就已经很累,周末应该好好休息了,可我却还要上课外的班,真是累死了!


      星期六,烦人的奥数课到来了。我被“侍卫”爸爸押进了教室。上课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老师就像魔鬼,黑板上的字仿佛一条条白色的蛇,正向无助的我慢慢爬来!“袁怡琳!”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到!”正在开小差的我赶紧答应道。旁边的同学们都笑得直不起腰来。我心想:真丢脸,唉!什么时候才能不用上这样的课呀?


      终于下课回家,本以为可以休息一下了,可谁想刚到家,一堆作业已经笑容满面地在门口迎接我了!我长叹一口气,妈妈听见了,便朝我打起了“口水机关枪”:“叹什么气呢?我们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人家小孩子多聪明啊,你看你!我这也是为你好呀!”“不能比的,你不知道,人比人是要气死人的!”我没好气地顶了她一句。妈妈气得说不出话来。


      星期天就更倒霉了,上午有英语课,一连上三个小时,只休息二十分钟。你说说,这不是要人命嘛?下午还要上“小树林”,这倒还好,不会太累,可是上完“小树林”还要去学长笛。长笛老师就像一位严格的审判官,一丝不苟地听着我吹笛子。学长笛本来是一种兴趣,现在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折磨!


      什么时候,我才能好好休息一下,拥有一个真正的双休日呢?


(指导老师/王斌珍)

 

小  草

 

★ 崔  斌[闸北区和田路小学•五年级]

 

      在植物王国里,我最喜欢小草。虽然它没有松柏那样高大挺拔,也没有玫瑰那样娇艳美丽,更没有水仙那样芳香迷人,但是,小草自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样值得人们赞颂!


      呵,小草!任何地方,都是你最快乐的家乡——你在沙粒之中跳舞,沙子们为你轻轻合唱;你在岩缝里发芽,岩石是你无尽的试炼;你在土壤中睡眠,大地母亲抚摸着你娇小的额头;你在风口处成长,风婆婆为你传送新生的种子。


      你生长在溪边,听哗哗流水快乐的奏鸣;你生长在河岸,听船夫们豪迈的歌唱;你生长在海边,听海神疯狂的嚎叫……


      四海为家,是你的命运;不屈不挠,是你的性格!


      春天,你冒着尖尖的头,冲破了地面,告诉世界新生的快乐;夏天,你顶着炎热的天气,脸颊上流淌着豆大的汗水,却不奢求凉爽的大风,不奢求冰凉的哈根达斯;秋天,树上果实累累,农民笑容荡漾,你只是在地面,默默地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你被大雪覆盖,依然用自己的身躯遮挡着地面,为来春的儿女们遮蔽寒冷……


      熊熊烈火灼烧着你们,可是春风吹过,你们又焕然重生;狂风撕扯着你们,可是春雨降过,你们又傲然站起。这就是小草,默默无闻又坚强不屈的,大自然的普通一员!(指导老师/徐伟莉)


卖鸡的人

 

★ 陈晓懿[虹口区红旗小学•四年级]

 

      金色的阳光像千万缕箭射向大地,路上的行人仿佛穿上了金灿灿的外套。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妈妈拉着我,去菜市场买鸡。卖鸡的摊位上,一个叔叔正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等着顾客。


      他的头上蒙了一层灰,或许是因为一直在露天工作的缘故吧;他的额头有几道皱纹,或许是被漫长的岁月刻画出来的吧;他的眼窝有点深,眼睛静静地望着人来人往的过道,人很多,但他的生意却并不好。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外套,沾满灰,印在衣服上的字已经模糊不清;一条灰色的外裤上还破了几个小洞。


      叔叔的面前摆着几个多层的鸡笼,笼子里的母鸡“咯咯”叫着。妈妈走上前,指了指母鸡,问道:“多少钱?”


      “哦,六块五一斤。”他的声音是沙哑的,“您要哪只?”


      “这只吧。”妈妈指了指其中一只。


      叔叔打开笼子揪出了那只鸡,称完重,将它的头按在背上,用刀子一划,血汩汩地涌出来。母鸡“咕咕”呻吟着,显得很痛苦。慢慢的,母鸡没了声响,一动不动。叔叔将它放进了一锅沸水里,烫了一会儿就捞了出来,三下五除二拔去了它的羽毛——像脱掉一件外套一样。终于完成了,叔叔将母鸡装进了塑料袋,交给了妈妈。


      走在回家的路上,风仍然刮着,我回头望望那个摊子,那位叔叔的背影仍孤独地静坐在那儿。


      阳光暖暖地照着我,我的心里却有点凉……(指导老师/郭老师)

 

??小树林好段串烧

 

001、幽静的池塘里,无数碧绿的荷叶衬托着亭亭玉立的荷花。荷叶间游动着无数成群结队的小鱼儿,有金色的,有白色的,还有黑色的……真是美不胜收。(章胤婷/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三年级)
002、走进山林,只见两旁树木高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上,美丽的鸟儿正在歌唱。啄木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笃笃笃”地敲打着树干,像是轻快的鼓点。蝉儿也在树上拼命地叫着:“知了,知了……”仿佛在喝彩——这多像一场森林音乐会呀!(邬林臻/虹口区长青学校•四年级)
003、不少老年人正在旧操场上晨练,平时看似虚弱的他们此时却生龙活虎的——有的在跑步,真是健步如飞;有的在打太极,动作整齐,十分优美。看到这些,你是不是也被他们感染,跃跃欲试了呢?(李熹涵/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五年级)
004、金黄的树叶从空中缓缓落下来,洒满了田野的小路。孩子们在路上来回奔跑着,踩得树叶沙沙作响。他发出阵阵笑声,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魏嘉佑/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六年级)

 

??小树林妙语拼盘

 

001、小船在水上一起一伏,像一匹野马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飞驰着。(朱  玮/虹口区北郊学校•二年级)
002、书包就像一个妖怪,张大嘴巴要吃人;作业就像无底的黑洞,永远也做不完。(唐志杰/虹口区长青学校•三年级)
003、伴着优美的乐声,迈着轻盈的舞步,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绵绵的暖风,细细的雨丝,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胡晟菲/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四年级)
004、在飞禽中,老鹰是空中的霸主。它翱翔于湛蓝的天空,穿梭于洁白的云朵间,随时俯瞰着整片大地,雄姿令我陶醉。(闫一尘/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六年级)

 

??小树林同题擂台

 

“鸟进笼”

 

★ 张文曦[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五年级]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小制作。”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欢呼起来,手痒难耐地取出准备好的材料,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我也取出材料,跟着老师做起来。


      我先把一张A4纸对折,撕成两半,在其中一张纸上用黑色的水笔画了一只正在学飞的、可爱的小鸟,再在另一张纸上用蓝笔画了一个鸟笼。接着,老师在我的画纸背后贴上了两张白色的双面胶,我把一根一次性筷子放在上边,又将另一张纸背对着,小心翼翼地对齐,按了按。好了,固定住了,大功告成!咦,原来是一把小扇子呀!


      我双手握住筷子露出的部分,先是慢慢地转,随即飞快地搓起来。可是,筷子不够“深入”,纸张的上半部分没有支撑,竟然倒了下来。怎么办呢?不能慌张,加工一下吧!


      我小心翼翼地扒开两张纸,不让双面胶扯破了纸张,然后又把筷子向上捅了捅,再把掀起的纸轻轻地摁下去。哈,看上去“天衣无缝”。改进后的小扇子变得更精巧了,我轻轻一搓,它就飞快地转了起来。瞧,在两张纸上的鸟儿和笼子竟然合二为一了——“鸟进笼”啦!


      完成了小制作,我好奇地问道:“为什么这样呢?”


      老师笑了笑,解释道:“这是‘视觉暂留’现象。人的眼睛在看一个物体时,画面会停留0.4到0.7秒,当第二个物体出现时,第一个物体的影像还没有消退,两个物体的物象就相互重叠,所以就会有鸟进笼的现象了。”
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我很喜欢今天的小制作,因为我不仅冷静地解决了意外情况,成功完成任务,还学到了有趣的科学知识。


(指导老师/若  水)

 

“鸟进笼”

 

★ 朱伊茗[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五年级]

 

      “哈哈!哈哈!”同学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原来今天作文课上,老师神秘地告诉我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课上完成一个小制作,然后写一篇作文,怎么样?”“太棒了!Yeah!”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欢呼起来。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铅笔纸、双面胶、剪刀、彩笔和筷子。首先,将纸小心翼翼地裁成了两份,然后在其中一张纸上画上了一只大鸟笼,又在另一张纸上画上了一只小鸟。鸟儿全身都用水彩笔勾勒出了精美细密的花纹,展开着一双飞翔的翅膀,栩栩如生,仿佛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画好后,我把双面胶粘在其中一张纸的背面,又将一根筷子粘上,最后再把另一张纸背对背粘好——就这样,我完成了一个像小扇子一样的小制作。


      我们正为这把“小扇子”该怎样“玩”而感到困惑时。老师突然开口说道:“同学们,把做好的小制作快速转动以来,看看鸟儿会不会飞到鸟笼里?”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纷纷议论起来:“不可能吧?”“我们是把鸟和笼子画在两张纸上的,怎么可能合在一起?”“老师既然这么说了,一定能行!”……我也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动起手来。


      我先慢慢地转动“扇子”,只看见鸟和鸟笼交替出现。我渐渐加快了速度,果然看见鸟儿出现在了鸟笼里!好神奇!


      一个疑团从我心里浮起: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开始解释:


      “同学们,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人们看到的第一张图像,会在眼睛里停留0.4至0.7秒,而第二张图像映入眼帘也同样会停留,这时第一张还未消失,两张图像就产生了重叠,鸟儿就到笼子里去了。”老师又举了几个例子,“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比如我们常看的动画片。”


      我茅塞顿开,不禁感慨起来。今天的小制作,又让我学到了一个小知识。


(指导老师/若  水)


 [终审主任/刘崇善  郭老师]
[本期版式/蔡东东]
[刊头书法/蔡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