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报总第339期/2011年3月1日
校长专访
家访手记
家教园地
语言采风
园丁随笔
名家题词
经典视频
小树林语言艺术报

小树林报总第339期/2011年3月1日

2011/03/10 00:00
浏览量

   
□主    办: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
□主    编:林书缘  □副 主 编:蔡东东  周暮风
□责任编辑:陈小玲
□总第339期/2011.03.01
□美    编:黄勇达

 

小树林之星:林容萱

“星人”生日:2005年7月24日
“星人”星座:狮子座
“星人”情趣:绘画、跳舞、写字
“星人”星语:嗨,大家好!林容萱就是我,老师们叫我萱萱,他们还叫我小萱萱。其实我今年六岁,已经不小了。小萱萱就小萱萱吧!反正我是小大人了!
我喜欢画画、写字,我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大树、小草,阳光……我都会画。我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绘画大赛。
我还喜欢跳舞,我跳起舞来就像小树林里的小鹿,活泼又可爱。我喜欢小鹿,也喜欢小树林。
“星人”印象:美丽活泼惹人爱,聪明伶俐靓女孩。善解人意能帮人,处处带头勇争先。热情乐观同学夸,小小“警长”真能干。

 

小树林的小精灵
★ 拼音识字培优班•舒袖/老师

       大家猜猜她是谁?没错,她就是我们“拼音识字培优班”的林容萱小朋友。


      第一次上课,萱萱是在妈妈的陪同下走进教室的。萱萱进了教室,怯怯地望了我一眼,然后扫了一眼教室里其他几个小朋友,在不断回头中走到一张桌子前坐了下来。此时,妈妈已经出了教室,只能隔门相望,最后终于消失了。


      萱萱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地望着我,胆怯而又羞涩。我对她笑了笑,开始了我们的快乐拼音识字之旅……


      小萱萱虽然只有六岁,但每次上课,她总是坐得笔直,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纯净而又透明。那一刻,我的心里爱怜顿生,十分欣喜班里有这么一位可爱又好学的好孩子。


      我特别喜欢听萱萱朗读,喜欢看她认真朗读时的表情,她是那么投入,那么用心!班里的小朋友都为她的精彩朗读投去了赞赏和羡慕的目光——或许,我们拼音识字班将来有可能诞生一位朗诵家哩!


      萱萱喜欢思考,课堂上许多出人意表的奇思妙想,常常让我惊喜,也赢得了其他小朋友的阵阵掌声。


      不仅如此,萱萱的字写得工整美观,是大家争相学习的榜样。萱萱骄傲地说:“我还在小树林‘韵味书法班’学写字呢!每天都要写,写的字当然更漂亮啦!”


      萱萱的一举一动总透着这样的自信,她灿烂的笑容,活泼的言谈举止,总会带给我,带给“拼音识字培优班”好心情。因此,我决定选她当我的小助手,她欢天喜地地接受了这份差事。她总是蹦蹦跳跳地围着我转,热心地问我有什么要帮忙的,让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疼爱!有了萱萱的帮忙,小朋友们下课时在走廊里不再喧哗了,喝水时懂得排队不拥挤了,放学时会主动把桌椅排整齐,把地板的纸屑捡起来啦!因为,班里的“黑猫警长”正严格地监督着大家哩!要是违反规则,“黑猫警长”可要扣励志卡的呀!呵呵,瞧,我们班的军功章有老师的一半,更有咱们小萱萱的一半呢!

 

 精选材料,内容充实
                                                                                                                                          
★ 中高考作文冲刺班•尼图/老师

 

      尼图:高级教师,泉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泉州市第二批骨干教师;在CN报刊发表教学论文多篇,主编参编教辅用书多部(本),指导学生发表或获市级以上奖励作品一百余篇(首)。


[主题解析]
      “内容充实”历来是中考作文评价的重要指标,我国自古也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而要做到内容充实,就必须做到“精选材料”。所谓“精选材料”,就记叙而言,就是要选取能体现或揭示中心的人、事、景、物;就议论而言,就是用以支撑观点的事例和理论(即论据);若是写成小小说,则要求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若是写成诗歌,则要求意象选择典型、充分。总之,不同文体对“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各有各的特点。


1、要做到“内容充实”,首先就要注意积累材料。


      积累材料应重在平时,大脑的仓库是在有意无意中丰富起来的。


①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初中学生虽然经历少,生活内容单调,但只要用心观察和感悟,还是能从比较“少”和“单调”的生活中发掘出丰富素材的:家庭亲情、亲戚街坊、师生情谊、同学朋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旅游购物、文化娱乐,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不可入文。


②从课本中挖掘材料。课本(包括历史、政治等)、读本乃至练习册上的阅读材料都是作文的素材宝库。就语文来说,初中三年的教材、读本就有12册,上千万字。其中的名家名篇,凡人美文不下数百篇,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合理、恰当地使用这些材料,无疑是最便捷的路径。


2.要做到“内容充实”,还要合理选择材料。


      材料充实,不是堆砌材料、多多益善,这就关系到选用材料。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是:围绕中心选材,力求典型、准确、新颖。典型,就是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准确,主要是指数据、引用等材料的可靠无误,考场上如果用作论据的名人名言记不准了,可用“有位名人说过”、“前人说过”等来替代,切不可张冠李戴;新颖,主要指材料具有“我”的特点,言他人之所未言,古今中外均可,选材新颖的前提是要多读多看,视野狭窄,只能与“新颖”无缘。
 

     另外,还要注意材料的组合与搭配,既有典型性,又有全面性,才能既充足,又无堆砌之嫌,从而充分有力地再现事物,展示特色,表现主题。

 

 

[当堂操练]
半命题作文《越长大,越 ······   》

 

[写作点拨]
      随堂作文是半命题作文,文题较为明确地告诉考生必须写出长大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成长经历里,寻找写作的素材,将作文的思维灵感扩展到人生、社会、自然的三维素材库中。这道作文题目能很好体现寻找与精心挑选写作素材、充实文章内完这一训练主题。题目中的“长大”是关键词,必须写出成长的过程,最好的思路是详写略写相结合。     

 

      其次,学会精心挖掘生活宝藏,精心挑选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当然,要想得高分,就要避开常见素材。如越长大、越苦恼,“越长大,越坚强”“越长大,越幸福”,文章虽然抓住题意,但没有任何新颖之处。如果考场作文能够避开人云亦云的东西,选择新颖的素材写作,就最能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内涵。再者,写作时还要讲究视角如何,形式新颖(比如、书信、日记等),特别是语言的运用,要感染读者。

 

[范文点评]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脑的功能逐渐趋于完善。也就是说,人的思维将会越来越灵活,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作为一名年龄越来越大的初中生,却总是觉得,如今的我们与“聪明”一词越来越远了。


      “喂,‘妥协’的‘妥’字怎么写?”作文课上,同桌指着“协”字问我。“这么简单都不会?‘风采’的‘采’去‘木’存‘女’。”我没好气地说。升入中学,这种令人无语的事情经常发生,甚至在考试中把汉语拼音写成英文的人也不在少数。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手机短信、网络QQ已经普及,成为当前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笔忘字是经常的事情。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相比,我们真是自惭形秽了。


       整日沉浮在题海中的我们,为作业奋战,因成绩而苦恼,日常生活中的事全都由父母为我们操办。至于孩提时总是兴冲冲地抢过妈妈手中的抹布,很卖力地帮她擦桌子,蹦蹦跳跳地到楼下倒垃圾,已经成了过眼云烟。现在偶尔想表现一下,反而帮倒忙。拖地时,桶没放好,肮脏的污水洒了一地,刚拖干净的地板又“穿”上了脏兮兮的“花衣服”;炒菜时,火候太大,忘记翻铲,望着一盘黑漆漆的“稀巴烂泥”,我们和爸爸妈妈只能苦脸相对……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一顿像样的饭好好地孝敬父母。


      长辈们常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动手能力怎么那么差;但年轻气盛的我们总是不甘示弱地极力抗议。可在自己幼稚的行为面前又不得不低下惭愧的头。除了抗议,我们实在无法用事实证明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无法洗刷掉我们离开父母家庭就无法生活甚至生存的“依赖一代”的恶名。


      荒唐?无知?迷茫?


      我们真该好好地反省反省了……

 

[名师指南]
       文章传达出一种长大的声音。少年本应是阳光灿烂、笑靥如花、充满憧憬的,但现在这些美好时光只可能出现在浪漫的童话里。伴随着长大而来的迷惘无奈,伴随着成长而来的惭愧感,成为这个年龄段的少年不可承受之重。作者用略带无奈忧伤的文字,倾诉着自己对长大后的感想。材料选择上一大一小,精心挑选在信息技术冲击下提笔忘字的现象,和日常家庭生活及成长中对惭愧的真实体验,充实了文章内容,结尾处有思考,有感悟。综合评定:优秀。

 

 

书呆子钓鱼
★ 骆格文[泉州市晋光小学•三年级]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书呆子”从床上懒懒地爬起来,衣服也顾不上穿,就冲进书房,抓起一本《百科全书》,盘腿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他紧紧闭着嘴巴,眉毛向上微翘,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鼻梁上的眼镜几乎盖住了半边脸。


          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一行字上,再也不愿挪开:“鱼儿离不开水”。

 

      “咦?既然鱼儿离不开水,那么有水的地方肯定就有鱼啦!哈哈!今天的晚餐有着落了!正好咱家不远处有一口井。”书呆子美滋滋地想。


      “书呆子”丢下书,抄起他爸爸的宝贝鱼竿,冲出家门,朝井边飞奔而去。他一边跑一边自言自语道:“这次我的脑子可算是活了一回。以后再也没有人说我是‘书呆子’了。”


      “书呆子”来到井边,把鱼饵挂在鱼钩上,“啪”的一声,将鱼钩抛进了井里,然后坐在井沿上,激动地等着鱼儿上钩。


      等了一会儿,“书呆子”又拿出随身携带的《百科全书》一页一页翻看起来。为了保证能够准确发现鱼儿上钩,他特意把鱼竿夹在胳肢窝下,这样,鱼儿一有动静,他马上就能感觉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旁边的水桶等了半天,没有一条鱼装进它的肚子里。“书呆子”有些不耐烦了,他把吊钩拉起来一看,鱼饵好端端地挂在钓钩上。检查完,书呆子又将鱼钩抛进了井里。片刻后,还是没有动静,书呆子又将鱼钩拉上来,仔细看了一眼,又抛了进去……


      “连条鱼的影子都没有!”


      “书呆子”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叫道。


      他朝井里望了望,平静的井水没有一丝波纹,光滑得像面镜子。


      “书呆子”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他一进家门,看见爸爸正满屋子翻找——找他的宝贝鱼竿呢。看到“书呆子”提着鱼竿进门,爸爸疑惑地问:


      “儿子,鱼竿怎么在你那里?是不是又拿去捅鸟窝了?”


      “不是,我去钓鱼了……”


      “那鱼呢?”


      爸爸的两只眼睛亮了起来。


      “书呆子”想,如果爸爸知道自己在井里钓鱼肯定又会骂自己是“书呆子”。他不想爸爸又说他是“书呆子”,于是结结巴巴地说:“我本来钓了一条大鱼,可是让它跑了。”


      爸爸一听更加兴奋,说:“在什么地方钓的?你带我去。说不定还能抓回来!”还没说完,拉着“书呆子”的手就外走。


      “书呆子”的心怦怦直跳,手心直冒冷汗,心虚地把爸爸带到了井边。


      “你这个‘书呆子’!”爸爸站在井边,看着“书呆子”,立时火冒三丈。“就这里?你是不是认为有水的地方就有鱼?不是所有有水的地方都鱼,那要看什么地方!你这样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唉,你这个‘书呆子’!”


      “书呆子”听了,羞得满脸通红。  (指导老师/风  铃)

 

 家乡的味道
★ 傅奕琪[泉州师院附小•六年级]


                                                                                                                                                                                                                                                                                                                             

       家乡的味道,不一样的味道。那种味道,即使在千里之外我也能嗅到。淡而浓,甜而酸,干而润……


       家乡的味道,是甜。


     “龙眼”是家乡的一大特产,每逢夏季,总是吸引许多人前去购买。“龙眼”的壳是土的颜色,妹妹管它叫“乡土”,还真有点“土”味儿。剥开“龙眼”的壳,便见到真面目了。那 “龙眼”肉晶莹剔透,里面的那颗核就像一颗龙珠,里三层,外三层,被果肉裹在里面。将“龙眼”放进嘴里轻轻咬一口,鲜美的汁液保证流满你的嘴,让你情不自禁地咂咂嘴——真甜!


      家乡的味道,是酸。


      瞧那一个个黄橙橙、金灿灿的芒果,宛若一轮弯月,挂满树枝。清源山的芒果是我吃过的芒果中味道最好的。从山上下来,坐在竹藤椅上,取些芒果,沾上点醋,那股柔滑顺着舌、喉而下,酸酸的味儿直冲鼻。就两个字:畅快。让你吃了还想吃。


      每当走过学校里的那排芒果树时,我总不忘停住脚步,深深地吸一口气,那股淡淡的清香,从空气渗进心里,渗进骨头,心情随即舒畅!家乡的味儿,嘴里酸,心上甜。


      家乡的味道,是咸。


      一只只胖胖白白的海蛎,和鸡蛋一起搅拌,然后放进油锅里,用小火煎,等到一只只海蛎膨胀饱满起来,再来一个三百六十度大翻转,白白胖胖的海蛎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金黄的海蛎香喷喷的味道就像是“迷魂汤”,几乎迷倒所有的人。再配上一杯饮料,鲜香淡咸的海鲜味儿,怎不令人大喊:“好吃!”家乡味,咸香独具,好!


      家乡味,各式各样,“龙眼”、芒果、还有面线糊……样样别致,样样与众不同,各有各的风情。


      家乡味,有酸有甜,有苦有辣,还有咸……那是熟悉的味道,那是我钟情的味道… (指导老师/鸿  江)

 

我喜欢春天
★ 许晓澜[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

 

        我喜欢春天的阳光。阳光撒在地上,不久前还肆无忌惮的冬天,穿着的厚厚的雪大衣,仿佛一条条苏醒的蛇,“哧溜”一声,钻进草丛,一瞬间消失了。


       我喜欢春天的雨。春雨潇潇,“噼里啪啦”落在地上,总会溅起一朵朵水花。你瞧,地上那绽开的水花,一朵接着一朵,好不美丽。一些雨点,落在电线上,小小的雨点在电线上摇晃着,恰似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又像一串晶莹的珍珠,让人叹为观止。在那雨雾里,还不时看到几个身影在雨中嬉戏……


      我喜欢春天的雾。葱郁的树林在雾中时隐时现,如诗如画,还弥漫着一阵特有的清香。被雾笼罩着的树林里,传出一阵阵歌声,那歌声悠远而朦胧,好像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
 

      我喜欢春天的小路。当你走在一条小路上,鼻子里充满了淡淡的花香,满世界都是不知名但美丽的花花草草。瞧,路边的迎春花十分夺目,有红的、白的、黄的,好像一个个骄傲的仙子,得意地展示着迷人的身姿。还有那小小的不显眼的蒲公英,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虽不如迎春花艳丽,但开出的朵朵小白花,散发出阵阵清香……


      我喜欢春天里的人,他们在美丽的春景中,挥动着耙子,辛勤地耕耘、播种,那喜悦的笑脸好像在赞颂春天,又好像在期盼着丰收。


      我喜欢春天,春天是新的希望,新的开始,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一切一切。               (指导老师/鸿江)

 

小树林病历诊疗

   作文立意如何出新奇  
                                                                                                                                                                                                                                                                                                     
★ 快乐作文班•秋燕/老师

 


     [技巧解析]

 

      文以载道,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如果尽是老生常谈,势必败人口味。立意新,就是能把自己的真知灼见表达出来。所选事例如果写滥了,写俗了,成为“万能材料”,就会缺乏新意,令人倒胃口。
 

[病  例]


   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是我的班主任老师。


  ……


   老师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们,在生活上关心我们。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同学生病了,不用同学说,她就亲自带同学去就医,使同学的病得以及时治疗。还有一次我在玩耍时,不慎将手划破了,老师知道了,急忙带我去校卫生室进行处理。血止住了,并贴上了创可贴。当时我特别激动,我真为有这样一位要求严格、关心体贴我们的老师而自豪。


   这就是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 


[诊疗报告]


  上面的例文,且不探讨它内容是否具体化、是否生动,也不说人物形象刻画得成功与否,单就立意就让人大跌眼镜。写老师一定非得“不是深夜批改作业,就是课后帮我解决难题;不是带同学去看病,再不就是语重心长的一番说教让‘我’幡然省悟”?


  新颖的立意要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精心提炼而成。要会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感悟,要有新的观念、见解,要会点化、翻新,言人所未言,悟人所未悟。这就需要我们立意时:扣住时代的节拍,体现鲜明的个性(时代性);抛开假大空的陋习,说出内心的真话(真实化);变换观察的角度,翻新取舍老题材的角度(角度化)。


  例如,除了严格或和蔼是老师固有的特点以外,老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一样有许多其他的特点。我们应该用独到的眼光,敏锐地观察老师的这些不同特点,然后大胆为文。比如:《老师也追星》,赞扬老师前卫时尚的优点,明显不同于前文表述陈旧的立意。


[病愈出院]


  情节一:“我本来是去看海伦那个绝世美女的,不想美女没看到,我却被那个阿基里斯迷住了,回来后发疯似地搜寻关于他的一切。如果他真的是死神,我愿意拥抱死神;如果他真的是吸血鬼,我愿意见鬼。”(老师看完皮特电影的表白)
  之后,不仅她的电脑里的图片收藏夹爆满,而且还多了一个文件夹——电影。


  她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看了他(皮特)的十一部电影,比她过去十年看的电影还多。


  情节二:……老师也追星,她和我们如此贴近,课堂气氛活跃,可不是凭空而来的。我们甚至期待她上课跑题。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老师?

                                           小树林口才专列                                                                                   
孩子口才培养,从日常交流开始 

★ 开心口才班•张君琳/老师

                                                                                     

      话是人人会说,但说得好不好、怎样说就是一门学问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坏,不仅攸关孩子日后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更会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


       如今,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提高,却又存在困惑。其实,每天与孩子进行的交流对话就是培养孩子口才的一种重要途径——让孩子说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谈谈今天的饭菜,甚至让孩子说说心里不愉快的事情……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不把自己当作家长而是孩子的朋友,你就会发现,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演说家”。虽然有些想法很天真,虽然有些表达令人捧腹发笑,但是他们的表达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当我们请孩子讲述实际生活中的事情时,他们总是寻找让自己最难忘的物事,或是对自己好的人;或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是最想得到的东西。总之,都是“好”的。而在孩子们编故事的时候,他们都喜欢给物或人加上童话的色彩,让没有生命的具有生命,有生命的更加生动。在孩子的世界里,正义总是可以战胜邪恶的。
 

      由此可见,与孩子日常交流,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举足轻重的。


      不过,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家长急于求成,过度强调技巧而忽略了口语表达的真正意义,致使孩子的表达离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越来越远,离本真越来越远;可谓是舍本逐末。其实,口语表达和其他表达方式如写作、绘画、音乐等,都是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方式之一。总有一种方式适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