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
□主 编/林书缘□本期执行主编/周暮风
□总第326期/2010.09.27
小树林每周快讯
◆ 9月21日晚上7:00,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公开课在刺桐路分校A区开讲。本次公开课的主题是《文章主体部分的合理拓展》,主讲人为陈志勇老师。
课上,陈老师从“如何细致地刻画人物细节”和“如何设置生动的情节”两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文章主体部分拓展应该注意的问题。课后,听课的老师和行政人员共同参与了研讨,交换了彼此的听课心得,并就今后公开课的举行提出了宝贵意见。
◆ 新学期伊始,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硕果飘香。“写作班”郭宁哲的《难忘母校的那棵龙眼树》、倪逸萱的《再见了,可爱的怪老师们》、胡莎的《瞧,我们这一家子》等多位同学的习作在《金色少年》杂志发表,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和好评。《金色少年》杂志以小学生为读者群,是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期刊,迄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影响深远。
小树林阅读宝典
做有趣的人,看有趣的书
★ 刘小香•老师/整理
在这个时代,有本事的人很多,有趣的人却很少。遇不上有趣的人,退而求其次,看看有趣的书也好。看回忆某人的书,多半是对某人有兴趣。看《金岳霖的回忆和回忆金岳霖》,最初的动机有点八卦,看到最后,却是意外之喜。
金先生的回忆录不成体系,也没有时间顺序,好像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而且在他的心目中,事情并无高下之分,虽然开篇就是《我同毛主席吃过四次饭》,但我怀疑这只是编者为了让篇目显得整齐而有意为之。他当然也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和求学经历,包括思想改造的历程,说的都是大白话,对金先生学问有兴趣的人可以当作很好的参考。
在那个时代,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还只是悦人娱己的雅事,金先生对雅的看法是:雅是不能追求的,一追,雅就跑了。金先生喜欢中国画,喜欢吃西餐,喜欢把水果摆在客厅里看,喜欢栀子花、银杏树,还养过黑狼山鸡,斗过蛐蛐。此外,他还喜欢作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就是作给梁思成和林徽因的。
金先生回忆朋友的文章,自然天成,颇有魏晋之风。其中一篇是《梁思成、林徽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从1932年到1939年,他和梁家同住北京北总布胡同的前后院,后来他又同梁家的后人梁从诫一家住在一起。这样的生活方式,今人当以传奇视之。
一篇文章是《我不大懂胡适》:“在国外留学,写中国题目论文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胡适。他写的博士论文好像是《在中国的逻辑发展史》。在论文考试中,学校还请了一位懂中国历史的、不属于哲学系的学者参加,这位学者恰巧是懂天文的,他问胡适:‘中国历史记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确的?’胡适答不出来。那位考官先生说:‘《诗经》上的记载:十月之交,率日辛卯,日有食之。是正确的记载,从天文学上已经得到了证实。’这个情节是我听来的,不是胡适告诉我的。虽然如此,我认为很可能是真的。”
金先生说自己一生只写了三本书,金先生的学问懂的人不多,但他写的《悼沈性仁》,放在任何一本散文集里,都是上等的文章。
他说沈性仁是“以佛家的居心遇儒家的生活”,所以一方面“入山惟恐不深,离市惟恐不远”。另一方面又“陷入朋友的喜怒哀乐、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她是非常单纯之人,不过她也许在人丛中住,却不必在人丛中活而已。”
“她不崇拜物质,也不鄙夷物质,她并不那么特别地注重精神;她不入世,也不出世,她并不见得特别地要求超脱。她只是对于大部分的事体站在旁观的立场。”“单就事说,性仁能做的事非常之多;就她的性格说,她能做的事体也许就不那么多了。”
他说自己不敢说了解她,只是“稍微懂得她一点”。这个“懂得”,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小树林口才专列
反客为主的技巧(下)
★ 木木•老师/整理
三、出奇制胜
在辩论中,如果正面反驳达不到目的,我们可采用寻反例、找特例,或巧妙迂回、攻其不备等方法出奇招、出巧招、使奇计,从而反客为主,战胜对方。
某校曾举行过一场关于“女性与男性相比谁更需要关怀”的辩论赛。正方为了论证汉字所反映出来的男尊女卑现象,这样举例说:
汉字中带有“女”旁的汉字都表贬义,比如有两个字表示结婚的概念,一个是“娶”字,另一个是“嫁”字。男人结婚是“娶媳妇”,女人结婚是“嫁男人”。这个“娶”字表示的是一种主动性,“嫁”字表示的是一种被动性。可见,女性的地位之低!所以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啊!
反方:也不尽然。我们也发现了汉语中的“好”字和“妙”字,它们所表示的都是褒义。那么请问,“妙”字和“好”字是不是都用“女”字旁开头呢?由此可见,带有“女”字旁的汉字有贬义也有褒义,并不能证明女性的社会地位比男性低……
在这个回合的论战中,正方同学借对“娶”和“嫁”两个会意字的剖析来强调自己的论点,说明女性社会地位自古以来就比男性低。但他犯了“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的错误,将话说得过于绝对化,“汉字中带有‘女’旁的汉字都表贬义”,从而暴露出己方立论的破绽。
对此,反方同学没有就上述两字进行死缠烂打,而是出奇制胜,寻找出了“好”和“妙”两个带有褒义性质的字进行反驳,从而驳倒了对方的论点,维护了己方的观点,实现了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的效果。
四、移花接木
把一种枝条嫁接在另一种树木上以后,重新开的花、结的果就完全是另外一种颜色、另外一种味道,这就是移花接木。此法用于辩论中,是指在对方观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正,剔除其中存在缺陷、不利于己方的部分,加入对我方观点有利的材料,从而反客为主,变不利为有利。
在一场关于“治贫与治愚哪个更重要”的辩论中,正方同学有这样一段论述:
“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辩论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
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
在这里,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正方所持有的“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观点中归纳出“贫穷指的是无饭可吃,而有饭不吃并不是贫穷”的要旨,鲜明地指出两者在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遏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达到了反客为主、驳斥对方的目的。
反客为主是一种常用的反驳之法,将此法运用在舌战中,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在实际运用时却有很多讲究,需要我们在生活实践或赛场实战中用心揣摩,从而学以致用。(本文完)
小树林病例诊疗
想象,让文采插上腾飞的翅膀
★ 文珠•老师
[技巧解析]
儿童时期是想象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是儿童探索、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想象力是写作能力的核心,是最大的写作技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写作。想象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想象力能更好地把知识融会贯通。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在写作中只有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才能让文采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那么,就让我们用想象的火种点燃创造的火把,写作的希望之光!
如果将知识比作交通工具,它就是汽车,就是宇宙飞船,可以带来开拓性甚至颠覆性的进步。有了想象力,我们就可以在文学的王国中自由翱翔,飞得更高远。
[病 例]
吴老师神神秘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要提个问题考考同学们。”老师刚一说完,班上就炸开了锅。只见老师在黑板上写下“1+1=?”。
老师刚一写完,许多同学便齐声答道:“2。”小刚连忙反驳:“我觉得1+1也可以等于11,因为一个1后面跟上一个1就组合成11。”小红慢条斯理地走上讲台:“一加上一等于‘王’字。”“1+1=1。”小梅话音刚落,全班便哄堂大笑。小梅慢慢地解释道:“一滴水加上一滴水还不是一滴水呀!”“你们说的都对,我觉得一加一等于创造,也等于发明。如:牛奶加冰淇淋等于牛奶冰淇淋,鞋子加轮子等于溜冰鞋……”老师总结道。
同学们这时才意识到“1+1=?”还可以有这么多可爱的答案。
[诊疗报告]
这篇习作给我们展现了每个同学的想象思维,有些答案很有意思,也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如果能再加入想象的文采,岂不更好?文采美需要想象加工,反之就显得呆板枯燥。想象力指的是以艺术或知识创造为目的而形成有意识的观念或心理意象的能力。它是“文学的翅膀”,如果文学没有了想象这个“双飞翼”会怎样?前苏联著名诗人别林斯基曾经指出:在文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学生的作文也是文学创作,更离不开想象。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掌握,但也决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应该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领域。我让学生去思考1+1=?,他们给了我许多答案,绝大多数脱离了数学范围,和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不要给学生划定范围,应该让其想象自由发挥!
[病愈出院]
吴老师神神秘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要提个问题考考同学们。”老师刚一说完,班上就炸开了锅。只见老师在黑板上写下“1+1=?”。
老师刚一写完,许多同学便齐声答道:“2。”小刚连忙反驳:“我觉得1+1也可以等于11,因为一个1后面跟上一个1就组合成11。”小红慢条斯理地走上讲台:“一加上一等于‘王’字。”“1+1=1。”小梅话音刚落,全班便哄堂大笑起来。小梅慢慢地解释道:“一滴水加上一滴水还不是一滴水呀!”班里瞬间刮起了一股想象的龙卷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答:有的同学说是田,有的说是口,还有的说是丰……答案真是层出不穷,精彩纷呈!
老师总结道:“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且说得都很对,我觉得一加一还可以等于创造、发明与智慧。如:牛奶加冰淇淋等于牛奶冰淇淋,鞋子加轮子等于溜冰鞋,一个爱迪生加上发明等于天才……”
在老师指点下,只见小强眉飞色舞地说:“一加一可能等于零,也可能等于理想。因为前一算式的“1”是懒惰和胸无大志,最终结果是一事无成;而后者却截然相反,因为后者中的“1”是勤奋和目光远大,其结果自然是理想得以实现。”小乖突然举手大声说:“一加一等于‘母老虎’,我在狂打电脑游戏也被‘母老虎’妈妈给狠打了!”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
“一加一究竟等于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相信你们也有自己的看法,对吗?”同学们这才意识到1+1=?还可以有这么多可爱的答案。
一加一等于几?想象力让我们知道:它可以等于幸福,因为一颗善良的心加上一双勤劳的手,就会创造人间的幸福;它可以等于噩梦,因为一切的幸福,会在一念之间变成噩梦;它也可以等于未来……
原来“1+1=?”是那么丰富多彩啊,它能创造无极限的想象……
小树林好段串烧
001、小池里,水清澈见底。一缕阳光照了过来,平静的池面上泛起道道金光,刺激着人们的眼睛。我蹲了下来,用手轻轻地拨动着池水。忽然,几只金鱼穿着美丽的公主裙朝我手的方向游了过来,它们扭动着腰肢,可爱极了。那小蝌蚪呢,似乎被我搅了清梦,拖着笨重的脑袋,追逐着。(魏昱玮/南安市丰州中心小学•三年级)
002、虎头虎脑的小弟弟随手捡起奇特的、闪闪发亮的铃铛,他那胖乎乎、白嫩的小手轻轻地摇晃着,顿时,几声悦耳的铃铛声传了出来。听着这声音,小弟弟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继而,他睁大眼睛,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铃铛,好似已被这东西深深地吸引了。“哈……哈……”小弟弟天真地笑着。他笑的样子是那么可爱: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眯成两条线,圆圆的柔软的小嘴不禁流下了几滴口水。(伍锦屏/泉州市晋光小学•六年级)
小树林课堂佳作
可爱的小花猫——咪咪
★ 张若湄[泉州市实验小学•二年级]
我有一只小猫,名字叫咪咪。
它长着两只三角形的耳朵,水汪汪的大眼睛天蓝天蓝的,粉红的小鼻子呼吸时一动一动的,可爱极了!咪咪的小嘴巴里有锋利的牙齿,嘴巴旁边有几根胡须。
我家的小花猫咪咪可贪吃啦!但它却是捉老鼠的小能手,再狡猾的老鼠也逃不过咪咪的火眼金睛。
刚刚见到它的时候,它很怕我。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它喜欢我。有一次,下雨了,咪咪出去玩。我怕它被雨淋坏了,撑着雨伞出去到处寻找。没过多久,我就找到被淋成“落汤鸡”的咪咪。回家后,我擦干它的毛,把它抱在怀里取暖,咪咪躺在我怀里很感激我,“喵喵”地叫起来,好像在说:“谢谢你,小主人。”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
我喜欢我家的咪咪。(指导老师/曲 燕)
我与“莫兰蒂”大闹人间
★ 卢 果[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
我是天河之水,九月九日的那天晚上,我的好朋友“莫兰蒂”约我到人间玩。“可是我出不去呀!”我叹着气说。“这好办!”“莫兰蒂”说完,鼓起腮帮子用力一吹,我的脚底下立刻出现了一个洞。而人间,顿时暴雨倾盆。“莫兰蒂”就这样载着我一路欢笑着来到人间。
我和“莫兰蒂”学着老虎的怒吼声和狮子的咆哮声来到泉州,把所有的河水都化作 “水石头”,“噼里啪啦”地砸下来。我们走过的地方几乎“片甲不留”,菜地里,蔬菜被连根拔起;街道上,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可谓一片狼藉。
我们玩得忘了回去,不久就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派出雷公电母来收拾我们。雷公电母黑着脸来了,我们机灵地躲过了他们的“雷电双袭”。 雷公电母不仅没能收拾我们,反而把泉州城弄得更加狼狈。
我们玩得正开心,我忽然发现一位小姑娘打开了窗户。“莫兰蒂”把小姑娘的眼睛吹得睁不开了,然后又猛地推了她一把。小姑娘站立不稳,后退了几步,吓得迅速关上了窗。
我再低头一看,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我对“莫兰蒂”说:“兰兰,泉州已经这样了,我们是不是该……”
“是的,水水,我们该回去了。”“莫兰蒂”应和道。
我们互相点了点头,和雷公电母回天宫去了。(指导老师/李政昕)
笑
★ 杨蓝翔[鲤城区立成小学•六年级]
前段时间,泉州七中对我们学校进行摸底考试,数学考的全是奥数题。这可是我的强项,我拿出了看家的本领,考出了满分的成绩。
老师捧着我的考卷,高兴得眉飞色舞,她平时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嘴角微微向上翘着,小小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透出成功的喜悦。邻班老师来访,老师又笑了起来,眼神里透着炫耀,仿佛在说:“看!这就是我的学生。”
回到家中,我将考卷给爸爸,爸爸先是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然后露出一种表情——笑。他笑得比较含蓄,嘴角微微一动,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但很快,爸爸的嘴角成了月牙状,还频频点头。
妈妈看了试卷,自言自语地说:“嗯,这样就对了,真不错!嘿嘿!”妈妈捧着我的试卷欢天喜地地在房间踱起了步子。“嘿!嗯!不错!”妈妈开怀大笑,“哈,这下你能上好中学了!”妈妈说完,情不自禁唱起了歌:“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
笑是最能表达情绪的一种表情,愿这种表情永远停留在他们脸上,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指导老师/林书缘)
月光下的台阶
★ 黄颖珏[永春青少年宫•六年级]
噙着泪水,背着皮包,人过中年的他,站在家中破旧安静的楼梯下。朦胧的月光照在台阶上,宁静而又安详,就像那个曾经美丽的家。
月光把他孤独的影子清晰地映在台阶上,映在一级级曾经美丽的台阶上。
父亲浑厚愤怒的声音又在他的耳边响起,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格外清晰——
“你走!这个家再也没有你!再也不需要你了!迈上这级台阶离开,永远!”
包里昂贵的手机,发出悦耳的声音,是老歌,《大哥,你好吗》,女歌手悲怆凄凉的声音,回荡在台阶上。
他蹲下身埋头在双膝之间,就像小的时候一样无助……
不记得是哪一年了,年幼的他,坐在台阶上咿呀学语,稚嫩的声音在空气中来回晃荡。突然,一片寂静,接着一声巨响,他栽倒在了青石板铺就的台阶上。母亲循声而至,那低低的呼唤,温柔的爱抚,似春风抚过大地,平息了他疯狂的哭喊……
一切恍如梦中。如今,他已是风吹不倒的老总,手中管辖上万人,算是衣锦还乡。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是浑身沾满铜臭味,母亲九泉之下已不认识他了。
他又想起,在他当小工时,他挥霍工资,泡在网吧里,以此来躲避脑中挥之不去的父母;当工头时,他忧郁自闭,拼命以工作填塞空虚的生活;到后来,当上了老总,前呼后拥,奢侈浪费,他蛮横地解雇在工作时间接父母电话的小工……
多么孤独!
他无福享受父母的爱,再也没能走上那甜蜜的台阶——谁说苦尽甘来?他走了几十年心酸的台阶,换来的,竟是这满满的苦涩!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台阶吧!
只有短短的几步甜美,如果不珍惜,这几级五彩斑斓的台阶,就只能是过眼烟云!再走下去,就算走得再快,走的再远,他也会失去更多,父母远去,童年远去!
尽管步步高升,但到了最后的时刻,你才知道——人生的路,不能从头再走!(指导老师/淡 泊)
我的爸爸是“球迷”
★ 赖泽楷[泉州市晋光小学•五年级]
在这个温馨、美好的家庭里,有一个激情飞扬的足球迷。这位足球迷就是——我的老爸。
老爸戴着一副八百度的眼镜,看起来十分斯文,但他却叫“剪毛师”把他的眉毛修理成“卡卡”形。因此,“卡卡”眉毛便成了他的大亮点。虽然老爸没有梅西那样对足球的激情,也没有鲁尼对足球的热爱,但是,他的这对眉毛却令他浑身都洋溢着热爱足球的气息。
前一段时间,世界杯在世界各国成为大焦点,各个论坛都拉开了“口水战”。而我们家,更是在老爸这个狂热的超级足球迷的轰炸下,战火连天,烽烟四起。每天晚上,正当我们睡得香甜的时候,客厅里就会传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声:“进球了!”这声音令我和妈妈耳边一阵轰鸣,整夜不得安宁。
最厉害的一次,是世界杯总决赛的那天。
那晚,老爸又开始了他的“发癫状态”。我实在睡不下去了,便迷迷糊糊地爬起来,想狠狠地教训老爸一顿。我一到客厅,却见老爸又是一阵“暴动”,以石破天惊般的声音大声喊道:“西班牙最棒!西班牙最牛!”随着鼾声的蔓延,连号称“睡神”的妈妈也在似醒非醒地说着梦话:“是谁这么缺德,吵死人了!”我走到电视前,才知道原来西班牙队进球了。老爸为了庆祝西班牙进球,双手九十度叉在腰间,一蹦三尺高,显示出这个足球迷的经典风度、气质。
世界杯结束以后,老爸不但没有过瘾,反而更加狂热了。现在,不仅在半夜,而且连中午、傍晚也能听到他响彻云霄的呐喊声。
唉,不知道“悲剧”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指导老师/志 明)
我渴望自由
★ 吴诗琪[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五年级]
以前,我并不知道什么是自由,但那次,我明白了,人人都渴望自由,包括动物。尽管时间似流水无痕,但我仍然记忆犹新。
这个成绩对于我来说显然是晴天霹雳——187分,一个极差的成绩。而正是这个成绩,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
成绩出来后,父母便强制性地把我关在房子里。偶尔接到几个朋友的电话约我去她们家玩,我本能地高兴得手舞足蹈。但一想到妈妈是不会让我去的,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点劲儿都没有,心情糟透了。那一段时间,我整天被关在家里,一点自由都没有,他们逼着我做难解的数学题和枯燥乏味的语文题。我渴望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我渴望明媚的阳光,我渴望鸟语花香……
为了自由,我必须做那么多我不喜欢的事情。
四年级下学期,我以196.5分的成绩重新换回了本来属于我的自由。回忆以前,那种失去自由的日子真不是滋味:一个扭头,迎来妈妈的怒视;一个走神,招来爸爸的怒吼;一个小动作,遭到奶奶的“大经”。
人如此,动物亦是。
那天,我在农贸市场看到一只甲鱼,它竭尽全力想从盆子里爬出来,可它那柔滑的身体使自己一次次滑了下去,就在它快要爬出盆子的时候——“谁家的王八要爬出来喽!”小贩一巴掌又把甲鱼拍到了盆底,那双本来充满希望的眼睛瞬间变得暗淡无光了。
难道只有人才希望拥有自由吗?不!鱼缸里的小鱼,笼中的小鸟,网中的天鹅……它们也都非常渴望自由。
我想,如果让所有动物说话,它们肯定会呐喊:“我想要自由!”
自由,极简单的一个词,但想要实现它的人却有许多,只是能实现的人很少。它像一座身价过亿的房子,许多人梦寐以求,可得到的希望却很渺茫。谁又知道,拥有的人是怎么努力才实现的呢?(指导老师/王 建)
去探险的“破布头”
★ 吴雅欣[泉州师院附小•五年级]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缝缝补补。因此,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在洒满阳光的庭院里捡一些家里不用的布,坐在那儿和奶奶缝布娃娃。
我缝的第一个布娃娃是一只有着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大圆球。因为长得很丑,我叫他“破布头”。“破布头”是我最喜欢的玩偶,我走到哪儿,他就被我带到哪儿。
一天中午,我和“破布头”一起坐在庭院的石阶上,我给他读童话《洋葱头历险记》。没过多久,奶奶叫我去洗手,说是准备吃午饭了。我把书放在地上,让“破布头”自己看。然而,当我洗完手回来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雨,还刮起了风。奶奶一把抱住我,说:“乖,不可以出去哦!外面的风很大。”说完把我放了下来。奶奶刚把我放下,我就跑了出去。可是,我的“破布头”已经被狂风刮走了。望着这风雨,我仿佛看到“破布头”用一双真诚的眼睛看着我,难过地说:“小主人,再见了!”
我呆呆地站在风雨中,两行晶莹的泪珠从眼睛里冒了出来。雨打在我身上的每一寸地方,我仿佛成了雨中一尊孤独的石像,世间所有的温暖都被风带走了,我在风中被裹挟住了,一动不动。
有谁会明白,一个孩子滋润心田的养料被抢走了是什么感觉?是一种撕心裂肺的伤痛呀!
我对自己说:“‘破布头’去探险了,和洋葱头一起去探险了。”尽管知道《洋葱头历险记》只是一个童话,但我还是希望“破布头”能早点回来。
雨一直下着,奶奶把我从庭院抱了回来,窗外狂风加剧,一棵棵树被拦腰折断。
后来,每当看见橱窗里奇怪的布娃娃时,我总会想起我的那只“破布头”。每当下大雨时,我也总会想起那个午后,那个注定暗淡的午后。
这是留在我脑海里最深的记忆,最不忍提起的一件童年往事。每当遇到挫折时,就会有一只“破布头”在对我微笑……(指导老师/姚雅丽)
小树林希望之星
感动是心底的那根弦
★ 陈雅婧[泉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
感动是心底的那根弦,总会有一双手在不经意间把它触动,有时眼泪会伴随着颤颤的弦乐悠悠而出。但如今,都市的摇滚乐时常掩盖那柔美的古韵。不过幸好,人性还会让我热泪盈眶。 ——题记
忘了那是什么时候,只知道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虽然有阳光,但天气还是十分寒冷。我独自漫步在大街上,漫无头绪。这时,一阵悦耳的二胡声传入了我的耳中。
原来是一个卖艺的盲老人。
卖艺的老人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布衣,衣服已经有些破烂,布满了歪歪斜斜的、大大小小的补丁。
二胡在老人那双布满老茧的苍老的手里发出凄婉动人、催人泪下的声音,几乎令人断肠。阳光像老人拉出的曲子,在空气里飘荡,落在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老人额角上的皱纹随着音乐的抑扬顿挫轻轻颤动着。那一道道皱纹如刀刻在脸上,清晰而又硬朗;老人如深渊的眼睛幽深而又平静,记录着老人的过去和回忆。
我安静地站着,心灵已被老人的二胡声触动。老人手里凄婉动人的二胡似乎在诉说一个遥远而又古老的故事。一瞬间,我整个人愣住了,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我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成了老人故事中的主角。在动人的二胡声中,许多悲惨的人、事一一浮现在眼前……
于是,我的眼眶渐渐变得湿润,几滴泪珠在打转,我努力控制着,不让眼泪流下来。因为年龄的差距,我和老人之间始终有隔阂,就像眼前这条川流不息的大马路一般,我试图努力跨过,走进老人的世界,但那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我想要离开,却始终迈不开步伐,只能看着阳光的碎片撒在老人身上。二胡发出的旋律一点点钻进我的心里。
这时,一个同样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拄着“拐杖”,捧着一个小破碗走来了。她站在拐弯处,目不转睛地地望着老人。人们很快发现了她,因为她正一步步向卖艺老人走去。“是一对儿吧!”一时间,大家开始议论纷纷。卖艺老人浑然不觉,还是忘我地演奏着悲伤的小曲。
乞丐走到卖艺老人跟前,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小破碗——里面应该没有几个硬币吧,然后哆哆嗦嗦地掏出了碗里全部硬币,还把小碗朝下倒了倒。周围的人看着乞丐,不知道她要做什么。让人意外的是,乞丐慢慢地蹲下来,一枚一枚地把硬币放进了卖艺老人的碗中。
人们愕然。只有盲了的老人还什么都不知道,二胡的曲子还在继续。
我的鼻子一酸,终于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指导老师/陈娜娟)
那些人,那院子
★ 张子溦[泉州市实验中学•初一]
坐在飞驰的出租车上,望着车窗外一排排倒退的绿影,我忍不住笑了,心头甜蜜的浪花也一阵一阵地涌起。那些被我珍藏于脑海中的童年记忆,如同夏日里的雨,每一滴都在浸润我的心田。我在心底一次次呼喊着:“终于要回老家了!”
望着路旁用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搭建的高楼,望着那些步履匆匆的路人,我才发现,记忆中装满欢声笑语的小院儿和永远笑眯眯的晓晓姐,是那么珍贵。
记忆中的院子,每个石缝里都夹着琐碎却温馨的往事;记忆中的晓晓姐,她的笑容和院子上空的太阳一样,灿烂且温暖。
我们总会到小路旁拣起满满一口袋小石块,然后猫着腰趴在院子那扇斑驳的大门边,铆足了劲儿向院里大榕树下两个废弃的铁桶里扔石头。
我技术不佳,总是扔不进去,石头老是跃过铁桶,重重地砸在老榕树的树干上,然后就会有几片叶子颤悠悠地飘下,落在大榕树投下的巨大阴影里。晓晓姐就好多了,几乎是百发百中,她分毫不差地将石头重重砸向铁桶,巨大的“哐当”声响彻整个院子。我还来不及夸奖她,幸灾乐祸的晓晓姐便吐着舌头,拉着我飞快地逃跑了。因为这时,身后总会传来晓晓姐的爷爷的声音:“俩毛孩子!又闹!”跑远了,我俩望着对方全身泥土的狼狈样,乐得开怀大笑。
晓晓姐的爷爷是个南音迷,他常常和他那帮老朋友在院子里唱南音。当悠扬动听的南音飘散在院里时,我和晓晓姐就会兴奋地从屋里奔出,跑到他们中间手舞足蹈地唱上两句,惹他们一阵爽朗的大笑。他们一笑,我们就唱不下去了。只能羞红了脸,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躲到院角那棵大榕树后面……
从前美好的一幕幕占据了脑海,我跳下车,凭着记忆奔向小院。每跑一步,心里的欣喜就多一分。
然而,在我还来不及从满怀的欣喜中抽身时,眼前的景象让我的心一下子跌入万丈深渊。
昔日南音声飘扬的小院静得可怕,从前给我们带来一片阴凉的大榕树只剩下一个哭泣的树墩,往日爬满牵牛花的墙上,一个鲜红、巨大的“拆”字触目惊心……我见不到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院子了!我找不到那个一脸笑容的晓晓姐了!
我在心底一声叹息:难道这院儿和晓晓姐,都只能成为我珍藏的记忆了吗?(指导老师/鸿江)
[终审主任/林淑华 钟旭芬]
[责任编辑/戴玉娟]
[刊头书法/蔡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