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儿童诗报056期
校长专访
家访手记
家教园地
语言采风
园丁随笔
名家题词
经典视频
小树林语言艺术报

小树林儿童诗报056期

2019/12/13 11:36
浏览量
 
□主办/小树林教育  温陵书院
□出版/小树林儿童诗社
□主编/吴 撇  副主编/曲 燕
□责任编辑/郑锦祥  余丽敏
□总第056期/2019.5.10
 
 
【有|话|说】
 
字符当砖
标点作瓦
童心成泥
 
 
 
 
慢慢煮光阴
 
方淑玲/老师
 
  “只有美,对诗来说是不够的,诗应该打动人心,引导听者灵魂到达诗的意境。” 孩子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事物。他们通过想象,在诗化的世界里徜徉,诗意从笔端流淌出来。这里有“夕阳做成的书签”、“用花枝画画的春天”、“把鱼儿当眼泪的小河”……一起来欣赏这期《小树林儿童诗报》吧!
 
  夕阳/是一张瘦瘦的书签//夹在/白天和夜晚/这两页书/中间(杨晓萌《书签》)
 
  诗心勾画着“意象美”。在自然界中,夕阳虽转瞬即逝,但却落下余晖,留下静谧,予人温暖。在小诗人俏皮的诗语中,夕阳化身为诗意的书签,将白天翻页,黑夜即将上场。“诗意每从兴味出,妙句自是天然来。”字符当砖,标点作瓦,童心成泥,构建成那毫无矫饰的诗句。
 
  云朵哭了/太阳帮它擦掉眼泪//黑夜哭了/灯光帮它擦掉眼泪//我哭了/我帮自己擦掉眼泪(杨晓萌(《伤心》)
 
  诗心流淌出“诗情美”。滴落于诗行的眼泪,少了往日的伤情,却多了一份温情——太阳为云朵赶走悲伤,灯光陪伴着黑夜,“我”学会了成长。孩子将童心放归自然中,在精巧的构思中,流淌出直击心灵的诗情,又充满着盎然的童趣,读来倍感纯真,回味无穷。
 
  本期同题秀——《伤心》中,读撇哥的作品,读出了“大人”的伤情。比如,在意象和意境的营造中,更增添些寂凉,白天不知黑夜的寂寞,大风卷走多情的落叶,在空荡荡的街头上,谁也不解谁的愁。“没看见谁在伤心”,每当读起这句诗时,觉得心被揪了一下,好似自己的难过遗落在了哪个角落里,不知被黑夜吃了,还是被风带走了,又或是在无人的街道自肆游荡……而“作业”,则是“大人”世界里忧与愁的具象。
 
  我想,这就是诗歌的意义,简单的几个意象的建构,便能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是温情,又或是愁思等等。世间纷繁、复杂,我想点一枚诗心,慢慢煮光阴……
 
 
 
 
【现|做|的】
 
鱼真的在笑吗
它们拿泡泡
当笑声
 
 
 
 
别以为云朵高兴
 
杨晓萌
 
云朵是一个个
漏完气的气球
灰心地
趴在天上
 
 
 
 
假 哭
 
唐菱霜
 
小河一定是
假哭的
 
哪有把鱼儿
当作眼泪的
 
 
 
 
一张宣纸
 
杨晓萌
 
雨帘
是一张宣纸
春天用花枝
在上面
画国画
 
 
 
 
发名片
 
吴伊涵
 
枫叶是
秋天的名片
 
星星是
银河的名片
 
分数是
我们的名片
 
 
 
 
未知数
 
吴伊涵
 
天上的星星
是个未知数
 
古树的年轮
是个未知数
 
我脑海里的灵感
也是个未知数
 
 
 
 
强颜欢笑
 
唐菱霜
 
真的在笑吗
 
它们拿泡泡
当笑声
 
 
 
【同|题|秀】
 
黑夜吃掉白天
没看见
谁在伤心
 
 
 
 
伤 心
 
杨晓萌
 
云朵哭了
太阳帮它擦掉眼泪
 
黑夜哭了
灯光帮它擦掉眼泪
 
我哭了
我帮自己擦掉眼泪
 
 
 
 
伤  心
 
唐菱霜
 
把奶奶的手机
踢到地上
可奶奶
都没有骂它
 
我怎么
连猫都不如呢
 
 
 
 
伤  心
 
唐菱霜
 
被抓住的鱼
在夕阳中
哭泣
 
孩子的脸
是它
擦不掉的泪
 
 
 
 
伤  心
 
吴伊涵
 
雨打湿了
晒在阳台上的花生
 
雨带走了
开了一半的花朵
 
雨冲散了
运米的一队蚂蚁
 
伤心的人
不止我一个
 
 
 
 
伤 心
 
吴伊涵
 
黑板哭了
眼泪是课上
不断掉下的粉笔屑
钢笔哭了
眼泪是一肚子
蓝汪汪的墨水
 
校园哭了
眼泪是学子们
接连离去的背影
 
 
 
伤  心
 
吴  撇
 
黑夜吃掉白天
没看见谁在伤心
 
大风搬走树叶
没看见谁在伤心
 
街头空无一人
没看见谁在伤心
 
作业堆积如山
谁看见我在伤心
 
 
 
【又|有|了】
 
我们是学校的
窗花
 
窗  花
 
吴伊涵
 
树叶是天空的
窗花
 
小溪是大山的
窗花
 
我们是学校的
窗花
 
 
 
 
书  签
 
杨晓萌
 
夕阳
是一张瘦瘦的书签
 
夹在
白天和夜晚
这两页书
中间
 
 
 
【美|文|哦】
 
心细的人吃一颗
便永世难忘
 
 
 
 
花开花落(二)
 
黄蓓佳
 
  冬天便是院里的孩子偷烧白果吃的时候了。白果那时候不稀罕,几毛钱一斤,差不多家家大抵都有。从竹篮里掏摸出三颗四颗,放在煤炉的铁盖上烘焙。烘到微黄,赶紧用火钳夹下来,否则等它“彭”地一声炸裂,很可能就炸出几米之外,炸得无影无踪。白果的味道清苦芳香,那样一种奇异的香味是任何植物、任何果实都难以相比的,心细的人,也许吃上一颗便永世难忘。
 
  秋天的银杏树是最漂亮的。它的落叶不像梧桐那样的褐黄,却是地地道道的金黄色,柔软的,灿灿的。那么多柔软和小巧精致的叶片静静地躺在地面上,仿佛铺开了一片金灿灿的梦,一片女性的、温馨的世界。我至今喜欢秋天,喜欢金黄色调子的风景画,大概就是从故乡的银杏树开始的吧?
 
  很多年之后我到北京读书,不知道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还是什幺,总感到校园里最多的是银杏树,最茂盛的是银杏树,最漂亮的还是银杏树。夏天里,它的树叶也是那种极高贵、极优雅的绿,绿中带一点微微的银。半夜里一觉醒来,会听到宿舍窗前树叶在风中沙沙地响。如果是煌煌的月夜,便看到深蓝的夜空里那一株伞状的黑色剪影,于是就想,几千里之外的故乡,此刻银杏树衬着月夜,也该是这样的风姿、这样的影调吧?秋天,银杏在树下同样会落一层灿灿的金黄,跪在上面,坐在上面,或者是仰面睡在上面,感觉到落叶里浸透了银杏的微苦的清香,浸透了那种典雅,那种秀美,那种温馨和宁静。这时候真愿意自己也变成其中的一片落叶,就这幺静静地躺着,静静地沐浴阳光,承受风雨和践踏,直到腐烂成泥。
 
  十多年之中走南闯北,似乎在哪儿都能看到银杏树,都是同样的银绿、同样的金黄。不同的只有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家乡的银杏树结果子,北京的银杏树不结果子,别处的也不结果子。我不知道这是为什幺。也许是季节不对,硕果累累的情景我没有见到?可我在北京住过整整四年,四年当中银杏树难道都没有生儿育女的愿望?也许我见到的那些树全是公树,又或许全是母树而没有一棵公树。不管怎幺说,它们都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幸福的家庭。它们只有在呼唤伴侣的焦渴中孤独地生长而后默默地死亡。
 
  我为那些美丽而寂寞的银杏树哀伤。只有故乡的银杏树是幸福的,因为它们的祖先在那里,它们熟悉的黄土在那里,它们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在那里。它们热热闹闹拥挤在一起,没有忧愁也没有思念。于是,它们就微笑着开花了,结果了。
 
 
/ 全文完 /
 
 
 
 
          本期指导老师/吴  撇
本期视觉/黄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