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下午,“对话每一个天才——小树林儿童诗报100期回望展”开幕式于洛江对木美术馆圆满举行。本次展览由小树林儿童诗社主办,小树林教育、温陵书院、对木私塾协办,对木美术馆承办。
“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在青年音乐人胡旭明弹唱的歌曲《虫儿飞》《童年》中,六一儿童节的欢快气息便在对木美术馆内荡漾开来。伴随着轻松愉悦的氛围,主持人曲燕老师徐步登场。“有人说心里一定要住着个小孩,那才叫生活”,主持人一上来,就对童年的宝贵给予赞美。同时,诗歌之于生活、文化、生命底色的濡染,也在主持人的深度剖析下,引起了现场观众的思索。就这样,“对话每一个天才——小树林儿童诗报100期回望展”(以下简称“100期回望展”)开幕式正式拉开序幕。

在曲老师的带领下,现场观众一起观看了祝福视频——《一句一句找回童年》。视频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雪野老师、儿童诗社的小诗人及家长、小树林教育的老师等纷纷表达了对“100期回望展”成功举办的祝福,并畅谈了自己对儿童诗学习、创作及教学的看法。那些或朴素、或真诚、或深情的话语,无一不深深打动着现场观众的心。
小树林儿童诗社社长吴撇老师上台致辞。吴老师认为,如何让孩子认识生命的意义是重要的议题,他从读诗、写诗等途径来解答这一问题。他表示:“我们要通过文字,去寻找心灵的坐标,寻找自己和世界的联系,寻找自己和各种人群的关系,寻找磁场,寻找队伍。这种寻找,是认知自己的过程,开拓心灵场域的过程。写诗是一种打开心灵的方式,心灵方式包括思维方式、哲学方式、情感方式,最后落实到文字当中才是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一个媒介、一种手段,最终把所有心灵地图体现出来。这次展览所呈现的每一期诗报中的每一首诗,都是每个孩子对心灵意义的探索,对心灵方式的呈现。看似简单的作品呈现,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凑近每一张报纸,通过每一首诗,爬进每一位小诗人的内心,再重返自己的内心……”精彩的发言引得观众们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掌声不绝于耳,足以看出本次展览的含义在每个人心中各有不同。
小诗人代表发言
小诗人代表戴可盈落落大方地上台畅谈自己写诗的心得和感受。在她看来,儿童诗是孩子想象力的表达,是不写下来就会飞走的话,是能够包容一切的树洞。她又进一步感谢吴撇老师,带领她进入儿童诗创作的大门,让她懂得儿童诗的童真、童趣,激发了她埋在心里的想象力,教会她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用不同的视角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小诗人家长代表——郑子颜妈妈,就“为何会将学儿童诗作为孩子的长远规划”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的教育观很朴素:希望孩子永远是快乐的。她认为儿童诗带给孩子快乐,让孩子保持一份童真、一份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坚持学习儿童诗的过程,孩子在感受生活,并追求语言所带给她的美好,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体验和经历。郑子颜妈妈这一番真挚的发言,赢得现场观众的高度认同。


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100期诗报,亦从100期诗报中精选了100首好玩的儿童诗汇集成书——《好玩的儿童诗100首》,书中创意插画由起点美术提供。起点美术创始人陈阳辉老师高度评价了这本书,他认为这是诗与画的完美结合,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一本诗画集。从这本书中,他感受到小树林团队的用心以及才华。
在观众的翘首以盼下,我们迎来了对木诗社 _诗歌贩售机开机仪式,著名艺术家彭传芳老师、第六届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尤春成老师为诗歌贩售机欢喜揭幕。


随后,吴撇老师宣布“‘小树林杯’泉州市首届儿童诗创作大赛”启动。
小树林儿童诗品读会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尤春成老师用带有地域色彩的闽南话为观众朗读《祖国妈妈,我要给你打100分》,一开口就引爆全场。他的朗读幽默、生动、富有层次,现场观众无不频频拍手叫好。接下来,904广播电台资深主持人白帆老师不仅朗读了三首富有趣意的儿童诗,还现场解读每首诗的内涵,以更好地引导观众深层地感受儿童诗的丰富,俨然来了个现场教学。此外,众多孩子与家长们也用自己独有的朗读方式来表达对儿童诗的喜爱。
紧接着,在主持人曲老师的邀请下,开启了精彩的现场访谈。参与对话的除吴撇老师外,还有泉州市演讲与口才学会会长耿永泉老师,904广播电台主持人亚丁老师,以及小诗人陈衍锦、黄楚桐和胡文瑾。大家或从文学的角度,或从创作的层面,或从教育的根本出发,纷纷发表意见,表达了自我对儿童诗创作与教学的理解。
曲老师:当今社会,人们经常用实用性(有用或是无用)来区分事物的价值。儿童诗的学习与创作,在很多家长眼里,是“无用”的。那么,儿童诗对孩子的童年世界真的“无用”吗?耿老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耿永泉:读诗写诗,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观察世界,表达感情时,它拥有一套完整的步骤。从观察开始,到体悟、表达、互动、倾听、共鸣、反响……从而达到情感表达的质的飞跃。小诗人的作品,让我清晰地看到情感表达的完整,感受到整个表达过程的激烈、真诚和喜悦。这种喜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萌生对生活的热爱,这便是诗歌的魅力。诗歌是因情而诗,而不是因诗而诗,这才是真实的,语言表达也当因情而诉而诵,这才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一种本真。因此,诗与孩子的童年成长密不可分。
曲老师:亚丁老师曾跟吴撇老师做过一期关于儿童诗的专访和对话,想必对儿童诗也有自己的体悟。有请亚丁老师谈谈儿童创作诗歌的价值。
亚 丁:为什么成年人很难像孩子一样创作艺术或写诗?因为成年人思虑太多,承担的压力过重,已无心思考诗歌。而孩子正处于拥有良好且丰富想象力的阶段,引导他们写诗也许就是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一颗改变世界的种子。今天我们享受的改变我们生活的高科技体验,哪一个不是以前的孩子们小时候做过的梦呢?这些梦就是一代代曾经的孩子童年的想象力。
曲老师:很多大人在教孩子写诗会把天真等同于幼稚,把有趣误导成无聊或可笑,甚至按古体诗节奏套进打油诗的风格进行教学。我想问问诗社社长吴老师,孩子所表达的天真和被误解的幼稚,有趣和无聊,我们该如何区分它们的边界呢?
吴老师:其实,任何事物它在产生、创造之前,一定要经过重要一关,那就是审美标准的介入。要使审美标准达到一定的高度,首先必须有审美认知并不断练习。因此我才一直提倡经典阅读。我们才要千方百计寻找好老师。因为无论是好书还是好老师,两者都有助于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率地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审美标准。有了这种审美标准,你所有的行为、思想、语言表达都跟得上。今天我们所写的诗,有超过《诗经》吗?有超过唐诗宋词吗?日本后来诗人再写的诗句,有超过他们俳句的前辈小林一茶、松尾芭蕉吗?日本后来的儿童诗人所写的儿童诗作,有超过金子美玲吗?可能都没有。虽然没有,可是经过我们经典阅读的练习之后,这种标准,可能会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等孩子创作时,你再来要求,那么这首诗可能就是好诗了。
如何评价一首诗是不是好诗,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它有没有创造性,它有没有体现差异化,它有没有陌生感,陌生感会让读者大吃一惊,进而激活兴趣和深度注意力。然后再加上合理的逻辑表达,你就成功了。
曲老师:衍锦同学,听说你是吴老师的得意门生,前段时间刚获了大奖,恭喜你!此时,我想问你一个大伙儿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好多家长和孩子都觉得写诗和语文应试没有关系……你身在其中,说说你在学诗的过程中,觉得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呢?
陈衍锦:这个问题,我曾跟我妈妈探讨过。我觉得诗与应试作文有着比较深的内在关联。比如说具体到语言表达上,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会力求创新,加入更多新奇合理的思考,绝不会落入俗套。可以在修辞语句里带入哲理,可以把经典的儿童诗句无缝衔接地运用到作文中,这样会使文章变得更有创造性,所以学习儿童诗创作,对于我们写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曲老师:黄楚桐同学,听说你每写一首诗,都要历经涂涂改改,几易其稿,挺艰难的。那诗从一到二,从二到三的创作过程,你觉得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一次次突破,才能创作出那么多优质作品,这个与老师的引导、自身的体悟或是平时的阅读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黄楚桐:我觉得写诗需要氛围和心境。有时状态不佳,我很难写出一首漂亮的诗。但是在撇哥的诗课里,我的状态就会极饱满,因为氛围好,常常写出让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诗来,撇哥很满意,我也很满意。我在创作和修改儿童诗时,一定要让诗具有真情实感,如果没有真情实感这首诗就不像一首诗了。
曲老师:套路、庸俗常常是孩子寻找独立表达巨大的障碍,但是它们就像紧箍咒一样套在孩子身上,这也是教学中最艰难的环节。我想问一下吴老师,你是如何做到让孩子们丢掉庸俗,找到自己的呢?
吴老师:首先创作之前是需要准备的。作为一个老师你要给孩子准备什么?一开始孩子的行为肯定不是主动的,思路肯定不是很理智的。因此老师要在两个方面做准备,一是有品质的阅读,二是有品质的练习。比如说你要让孩子写诗,你该给孩子读谁的诗?可能是大师的诗,或是儿童所写的特别好的诗。大师的诗包括日本的金子美玲,国内的雪野及一些优秀诗人的作品。每一首诗都带着他们进行分析、鉴赏,从中可以找到一些他们写诗的“米”,包括心灵的秘密与技法。第二,我们在做练习的时候,重点在练习什么?首先练习想象,因为想象力决定着你的创造力,想象力的边界没有拓展的话,创造力永远无法有所突破。其次是用词,你要用轻盈的词、透明的词、简单的词,而不要用笔画过多的词、沉重的词。同时可以借助两个基本的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练习想象力,从而拓展想象力的边界,边界越高,想象力越大,一个孩子才华的寿命也就越长。最后要有些禁忌。比如说在诗歌创作中少用成语,除非这成语真的用得恰到好处。
曲老师:19世纪中后叶,欧美的绘本非常成熟,而今国内绘本阅读深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绘本进入教育的领域也越来越深入。我们作为诗歌的国度,童年对诗歌的阅读,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才能让诗歌的阅读氛围和当下绘本的热度一样高呢?如果两者结合,未尝不是各取精华。对儿童诗阅读的鉴赏,市场的推动,耿老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能有效地推动我们未来的诗教吗?
耿永泉:我们要向孩子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想象力、练习力、运用修辞的技巧、创作的经验与童真……如今很多人说话说太多了,常常是阅得多,读得少。我们需要更多人在儿童诗阅读上的觉醒和重视,才能一起将这份美好通过阅读或朗读进行传播,让它变得更辽阔、更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刺激更多人的心灵感受。因此,要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对于童诗阅读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的是人们意识上的觉醒与重视。
曲老师:对于儿童诗的传播,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亚丁老师,作为媒体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亚 丁:想要让儿童诗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好的儿童诗作品,才足以打动更多麻木的心灵。因为只要拥有好的儿童诗作品,就会拥有良好的宣传契机。果子有了,喜欢吃果子的人自然就来了!小树林儿童诗社的小诗人们就创作出了许多好作品,值得骄傲!
曲老师:我想提问两位小诗人,你认为儿童诗的意义是什么?或者在你们眼里,好的儿童诗是怎样的?
陈衍锦:儿童诗是一种另辟蹊径,它不去重复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去开拓未知的视野。
黄楚桐:好的儿童诗它应该是有真情实感的,才能进入人们的内心,从而产生共鸣。
曲老师:文瑾同学,听说你非常喜爱儿童诗社。请问一下,你学习儿童诗的快乐从何而来呢?
胡文瑾:撇哥是个有趣的人,他甚至可以有趣地表达严格。就拿我来说,我有一个怎么扯也扯不掉的口头禅——“就是”。诗社的课堂上,口头禅频频“发作”,撇哥没有直接制止,而是打趣道:“你在开机关枪吗?‘突突突’……”此后,我的话语中只要夹带“就是”,同学们就会起哄“胡文瑾又在开机关枪啦”!就这样,在撇哥“玩笑式”的帮助下,我改掉了口头禅。在诗社,这样的快乐不胜枚举。我相信,学诗的我们会越来越好……
曲老师:我觉得我们不要把孩子当孩子。他们对生命的理解,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他们对大人所关心的世界的理解,不亚于我们。但我们又必须把孩子当成孩子,因为他们需要呵护。我们不要用成年人不能承受的情绪去转嫁给他们;不要用社会过大的压力,形成对他们的束缚;也不要用我们固定的框架去评价他们。有时,我们也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关心孩子的经历并给予关怀。谨记,向孩子学习,我们才能永远保持纯真!



意犹未尽的访谈结束了,《好玩的儿童诗100首》签售会就此开启。面对热情的粉丝,吴撇老师用心地写下了独一无二的寄语和签名。获得签名的粉丝,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说不出的欢喜。环顾展厅,还有不少观众正在扫描诗歌贩售机的二维码以获取一首好玩的儿童诗,或自由观展……





至此,“100期回望展”开幕式圆满落下帷幕。据悉,本次展览致力于推广儿童诗,让更多的人能从诗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小树林儿童诗社也始终致力于儿童诗创作与教学的研究,力求最大限度地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葆有他们的天真、善良与灵气,并在他们的内心根植最质朴的审美力,潜移默化地为他们推开一扇文学的窗口,使其看世界的目光更加透彻与深邃。期待有更多的人,走进儿童诗。


据了解,“对话每一个天才——好玩的儿童诗100期回望展”将持续至6月20日,欢迎各界朋友参观、品读、指导!

透过儿童诗,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去感受每一首诗的姿态,感受它的枝条、叶子、果实、根茎,甚至可以凑近每一首诗,将自己的心放进去,将小诗人的诗句做成梯子,爬进每个小诗人的内心,去触摸人类共有的童年内心。
开幕式当天,出席的朋友们,纷纷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心里话。有的语言质朴,有的情感真挚,有的思想深邃,让人读来内心一阵柔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