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
□主 编/吴 撇
□副主编/曲 燕
□增刊046期/2021.03.12
}}小树林诗文鉴赏
弧 线
★ 顾 城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弧线》是一首很有意思的诗,用寥寥数语勾勒出四个有关弧线的画面,四个意象取材范围广泛,可以说象征了整个世界:鸟的转向,少年的弯腰,葡藤的攀升,和海岸线的弯曲。就像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语焉不详却耐人寻味。
第一句“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因为疾风的风向和鸟一开始飞行的方向不明,后句的“转向”及其修饰词“迅速”的所指也就不同。若鸟转向后是逆风而行,“迅速”便是对迎难而上的决心的赞美;若鸟转向后是顺风而行,“迅速”便是对轻易放弃的懦弱姿态的嘲讽。
第二句“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少年”本就处于是非观塑造的年纪,“分币”则因为其面值而显得微不足道,那么到底是少年的贪婪让他为一点蝇头小利折腰,还是他追求美的天性让他对每一个不起眼的事物都郑重对待?一念之差,却是人性的丑陋,或者至纯的善美。
第三句“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葡萄藤的生长是往上的,它的“延伸”是一种向上的姿态,“幻想”一词本就不带褒贬,所以这里既可指白日做梦,也可理解为对梦想的追逐。“触丝”作为衍生意象,当它凭空而无倚靠时,很快便会枯萎直至死亡;而当它有了支架可以攀爬时,所展现的究竟是依附他人、踩着他人上位,还是脚踏实地?短短一句,却涵盖了大多追求梦想的途径、方式和态度。
第四句“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退缩”看似是明显带有强烈贬低意味的词语,海浪为何而退缩?因为它惧怕冲上海岸的瞬间粉身碎骨。人为何而退缩?因为他惧怕追求梦想途中的牺牲和付出。后句中“耸起的背脊”正好也描绘了一副怯懦逃避的姿态。但如果联系自然实际,我们得知潮落往往是伴随着潮涨,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耸起的背脊”亦可解释为兽类防守和进攻的姿势,是为蓄力一击的准备,于是这种“退缩”便成了战略性的暂时退让。
再联系标题——“弧线”,它串联了四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意象,其本身更是不断起伏的状态,如果是人生,那它必定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如果是人性,那它必然一面是崇高的品性,一面是卑微和阴暗。顾城以一种独特的统一和矛盾贯穿全诗,它的矛盾来自于诗歌,它的统一又来自其矛盾本身,因而顾城这样解读自己的诗:“弧线外表是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物质世界的四个剪接画面,用一个共同的弧线相连,似乎在说:一切在运动,一切进取和退避,都是采用弧线的形式。在潜在内容上,弧线却有一种叠加的赞美和嘲讽:对其中展现的自然美是赞叹的,对其中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的。”
弧 线
★ 游志博
孩童惊吓后
难以平复的心情
日月在光阴中
交错轮回
蝴蝶在空中
飞扑着翅膀
瀑布带着幻想
飞跃而下
夏日的狗尾草
百无聊赖地耷拉着头
弧 线
★ 孙泽淼
风从脸颊边
呼啸而过
眼镜为看遍世界
而挂在鼻间
马儿在沙漠中
腾空跃起
云压弯了
挺拔的竹杆
弧 线
★ 张峻铖
炮弹滑过天空
只是为了和平
少年穿梭在篮球场
投出梦想
农民挥动锄头
劳作的身影
树叶进行演出
在空中翩翩飞舞
弧 线
★ 李植珩
充满艺术感的屋子在大地上
尽显身材
视线的终点
环抱着地球
山洞的天然大拱门
矗立不倒
颜体舒展的铁画银钩
在宣纸上笔起龙蛇
弧 线
★ 林鑫垅
蒲草在风的吹拂中
弓下了背
男孩带着热情
在跑道上挥动双臂
玻璃球带着梦想
从桌上滚落
鱼儿带着憧憬
跃过龙门
弧 线
★ 吴狄燊
重山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
纸飞机从手中飞出
缓缓落地
指挥家挥动的手臂
是乐团的灵魂
绿叶们
压弯了大树的腰身
弧 线
★ 张萌萌
蚯蚓扭动着身躯
在土地里留下行踪
少女露出酒窝
浮出开心的痕迹
黄瓜青绿的脸上
呈现紧张的神情
拱桥经历岁月的波折
坚韧不摧
弧 线
★ 林紫钰
松鼠在热情中
跃上树梢俯视大地
少女因追逐理想
而向前奔跑的双脚
大树在狂风中
弯曲的身影
眼睛因觉着乏累
而轻轻合上
弧 线
★ 郑钰萱
海豚在空中
绘出色彩
老人弯着腰在黑夜
追寻光明
蒲公英因诞生
而漂流四方
空气为寻找幻想
而无处不在
弧 线
★ 蔡韦霖
老虎在愤怒中
扭曲了往日的威严
蒲草在狂风中
弯下了腰
纸飞机划过
流下虚空的泪水
月亮悬挂高空
抛出黑夜的冷笑
弧 线
★ 颜嘉贤
一阵风吹过
花草弯下了年迈的腰
星星露出了
一丝微笑
足球在球场上
划出一个“C”字
绿叶因受到委屈
在夜空下低头
弧 线
★ 吴家轩
鱼儿在河水中
逆游
环保工人弯下腰
拾起草丛中的瓶子
稻草在风中
摇晃身影
香蕉因劳累
弯下了腰
[本期指导/曲 燕]
[责任编辑/郑锦祥 余丽敏]
[本期文字录入/鹿 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