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小树林教育 温陵书院
□出版/小树林儿童诗社
□主编/吴 撇 副主编/曲 燕
□责任编辑/郑锦祥 余丽敏
□总第109期/2021.7.15
【有|话|说】
每句童诗
都是一次语言的
心跳和呼吸
语言的心跳
x静 慧/老师
每首童诗,都是世间最美妙的存在,各有自己的生命语境,时而鲜活明媚,时而低沉内敛。看似简短,却容纳了语言的一次次生长。
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教授曾这样评价童诗:“一首好的童诗,语言的体量往往是小的,但这‘小’里头却满是精致和可爱,是一个孩子举手投足间自然流溢出的那份引人倾慕的天真之美。”这群写诗的孩子,就像“天外来客”,他们从语言中醒来,舒展出充满奇思妙想的枝叶,和这个世界产生更生动的联结。
清早叶子上/躺着许多粉末//是不是一些月光/来不及逃走//是不是一些云影/舍不得离开 (傅铭鑫《霜》)
再渺小、细微的生灵都会在世间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昨夜在叶片上落下的点点的霜的足迹,在小诗人的眼中幻化成月光,变身成云影,透明且纯净,渺茫又磅礴。更妙的是,这月光,这云影,有了思想,有了情绪,是来不及逃走,还是舍不得离开呢?怕是要细细聆听才能知晓。在这首诗中,通过小诗人的巧妙表达,静态的景物都呈现出动态之美,而且是微微的动态,默默的,不张扬,在不经意间,“轰”的一声,击中灵魂。
虾被剥了壳/蜷缩着身体//花生被剥了壳/捂着脸不放//我没被剥壳/却经常暴露了内心 (林方文《有人看出我的内心》)
不得不感慨小诗人观察之细微、心思之细腻、构思之巧妙。虾和花生作为有外壳保护的生物,被剥开壳的瞬间呈现出的不同状态,皆被小诗人纳入眼中。它们原本没有情感反应,但在小诗人的笔下,却会因失去保护壳而羞涩得蜷缩着身躯,还捂着脸。再以此来类比人,千人千面,有人戴着面具无法揣测其内心真实想法,但也有人心思简单,一眼就能被看穿,小诗人便是如此。
饱含着生命力的语言凝结成的一首首童诗,带有魔法。每句童诗都是一次语言的心跳和呼吸。而读诗的人,也在这样的句子里,呼吸着心灵的新鲜空气……
【又|有|了】
分别来早了
眼泪迟到了
看不上我
x黄楚桐
绣球花好高傲
说好的
要抛绣球呢
我每天都给它浇水
它还是看不上我
高举绣球
不放手
眼泪迟到
x黄楚桐
分别来早了
眼泪迟到了
离别时就该流的
直到回了家
才小心翼翼地掉下来
救 火
x虞竣淇
太阳天天都要
去西边救火
它一到西边
火就停了
这火
人们叫它晚霞
【现|做|的】
咸蛋黄是老家的灯光
糯米是龙舟的浪花
和我的笑声
影子贪玩
x陈星睿
影子是位孩子
它向太阳借走了
花朵 山河 茶杯等
一些玩具
常常玩不够
夜里又向月亮借
七夕夜
x傅铭鑫
我站在窗边
望着满天的星星
牛郎星
织女星
慢慢用心上的光
牵手
他们的眼睛
偶尔也朝我这边
看看
有人看出我的内心
x林方文
虾被剥了壳
蜷缩着身体
花生被剥了壳
捂着脸不放
我没被剥壳
却经常暴露了
内心
流 泪
x曾沛萱
妈妈说云朵很消极
常常流眼泪
可我认为
作为一个
俯看人间的读者
允许喜极而泣
也可以悲伤
拜托一下
让我
好好学习学习云朵
好吗
蜘 蛛
x曾沛萱
夜晚
月光透进来
一位母亲
拼命想网住它
把它给女儿当被子
谁知道
她的辛苦
奇怪的树
x曾煜轩
树像慈爱的母鸡
又像凶猛的老虎
春天
它生了很多绿色的小鸡
风一吹
它们就会沙沙地叫
这时
它就像慈爱的母鸡
冬天
它却把春天生的小鸡
通通吃掉
家长的垂钓
x虞竣淇
有很多家长
天天钓鱼
大餐做鱼饵
补习班当鱼篓
据说要钓出
孩子们的彼岸
在内心说
x虞竣淇
云一边飘浮
一边往下倒雨
雨滔滔不绝
却一句也没说
就像周末清晨
斜拎着书包
去往补习班的孩子
端午节的夜晚
x戴可欣
端午节的夜晚
像个粽子
咸蛋黄是老家的灯光
糯米是龙舟的浪花
和我的笑声
粽子太大了
我用目光一直嚼
想让爷爷奶奶
看到我的狼吞虎咽
霜
x傅铭鑫
清早叶子上
躺着许多粉末
是不是一些月光
来不及逃走
是不是一些云影
舍不得离开
可 惜
x黄楚桐
如果能长小
就好了
长小就可以
指使爸爸妈妈
干这干那
可妈妈不想再忙活
一个小小孩了
所以长小
没被通过
想想
真可惜啊
难懂的书
x蔡志豪
我正在看
一本难懂的书
像走一条
陡峭的山路
每当读到
深奥的地方
我就会掉入
一个名叫思考的
崖洞里
我慢慢地爬上来
并不感到后怕
门前老树
x王佳龙
我家门前有一个
高大的老卫兵
就算是风过来
他也会伸手拦住
沙沙沙
沙沙沙地
细细询问
是天上月光
x郑胤哲
月光是天上的
蜘蛛网
我走在林荫小路上
会突然被
什么东西粘住
可我一点儿
也不害怕
{ 本期指导老师/吴 撇
z 本期视觉/黄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