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报增刊072期

 

□主  办/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

□主  编/ 

□副主编/ 

□增刊072期/2022.06.18

 

 

 

 

}}小树林精品评论
   

 

 

 

轻灵之美


——评姚孟起书刘禹锡《陋室铭》

 

★ 郑舒文

 

砖墙上沉浸的古朴沧暮,竟与牌匾中的轻灵之美相得益彰,多年前的悠远与书法的力量扑面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本作品的开头,便让人感受到百年前力透纸背的力量,“山”字横画轻盈,却又不是散漫地浮于纸面,处处不失力量感。竖画则沉稳刚健,深入纸面,倒也没有初期的刻意造作,点画圆润多姿,笔画的搭配错落有致。远望便有赏心悦目之感,近观则更能品出其中的特点。几幅牌匾中,第二幅牌匾的后几列看上去有高有低,普通人觉得排列不齐,但这恰恰是书法家的功力。排列整齐则落入电脑字体的呆板,高低错落则有书法的韵味,作品也有了轻灵之感,字迹更是活泼多变,仿佛笔画在呼吸,在跳跃。

 

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有些许泛红,却依旧可以窥见书法家书写的韵律。这幅作品很有可能是字体成熟时书写,一笔一画颇有些明清考场的“馆阁体”韵味,却又杂糅了自己的书法风格。本书法作品的正文部分,不难看出这幅楷书的气质,真乃严谨端庄中不失些许的俏皮与轻盈。字与字之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可以想象,作者当时早已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书法作品的落款处,正是体现“轻灵之美"的绝佳之处。楷书的笔画间架着些行书的笔意,端庄俊秀的正文部分,与落款的生动多姿互相衬映,也让作品不再呆板,点画与其他笔画相连,横画与竖画也跳跃横挪,轻掠而过,与正文书法的严谨形成对比,更加突出韵律的活泼。遒劲有力的正文与灵动稳妥的落款。总观这篇木刻书法,虽用的是繁体字,通篇作品疏密有致,不是行书,却仍然一气呵成,有自己独特的节奏。

 

木刻书法悬挂于砖壁上,浸透着百年前雅致的书写美感,让人久久回味。

 

 

 

 

逆行,奋斗,云开雾散

 

——品读郭培明老师《追光者》


★ 黄一喆

 

疫情的到来,使苦闷而又悠长的艰辛也到来了,人被逼在屋里,动弹不得。但读了《追光者》那“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势与“无边暮雨潇潇下”的愁绪,感受到了作者用心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诗的第一小节扑面而来的便是奇幻的比喻与拟人,“谎言”重重刻在人的心上,溢出沉重的底色。人出不去了,没有自由的春天,没有了画意诗情,只有街道的孤独与人之苦闷。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每走一步都只有冰冷的泥泞雨水,每一次逆行都是担当,在路灯的取证下奋斗。

 

 

第二小节的“阴谋”则有力地体现了疫情之黑暗,似引爆了病毒光速的传播,穿过人群病情来了。“八面来风”一语双关,既说明了天气之坏,反映了人心情之沉,更写出了疫情迅猛、势劲,用坚定有力的文采一步步推进,一步步说明与反衬抗疫的艰难。

 

“不务正业”这个词语用得诙谐、幽默,但进一步与“临时指挥”这一名词呼应,似玩笑,但更加有力地体现出坚强与乐观。时间已被我们累倒,但我们是坚定的逆行者,哪怕我们累倒也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奋斗到霾散霞开。这就是作者笔下的逆行者,立体、传神闪耀着精神的亮光。第三节,黑暗又不失乐观,黑夜给了双寻找的眼睛,只有克服困难,在胸中私藏一缕曙光,心中有希望,黑夜才会过去,迎来“柳暗花明”。

 

接下来的“战友”二字坚韧有力,呼应“并肩”、“逆行”,更加凸显了医护人员的坚定气质,似松树一般傲立于滚滚红尘。“夜如幕”说明了曙光之近,“一朵花跨越疫情”则把胜利比作花,喻示着胜利之花的绽放。胜利离我们不远了,四月天不再是苦闷,而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第五节是全诗的最后一节,拟人的手法渗进句子中,可爱又深刻。没错,烟火气点起来了,绿码昭示着安全,夜行货车载着物资,也载着一份份爱心,送到孤寂的刺桐城。小巷鼾声如旧,孤寂如旧,大街空荡荡的,但希望已经靠近。这或许是作者胜利在握之前最后的感叹了,诙谐有力,实乃佳作。

 

是啊,下一个停靠站便是“霾散霞开”,也是城市经济与生活的复苏,疫情的结束。本文用“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文风与“杏花烟雨江南”的文采立体、形象地讲述了逆行、追光者的艰辛,紧扣题目“追光者”带来了一场猛烈、精彩的诗歌思想盛宴。

 

 

 

 

论手机的隐形伤害

 

★ 陈滢伊

 

而今,很多学生因为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事情屡屡在各个校园里上演着,成为了普遍问题。

 

近年来,手机对未成年人带来巨大影响的事例,发生过好多次。某校的一名女同学本来成绩不错,因为期末考试位居前三,她父亲给她奖励了一部手机,从此她沉迷网络游戏,时间管理失控,成绩不停下降,从第一降到末尾;另一个男孩,上高中因需要与家长联系,父亲给他一部老人机,可他也忍不住用老人机聊短信交一群不上进的朋友,不思进取,毫无目标,高考最终落榜……

 

从上面的事例看,手机使用不当足以让人从优秀走向败落,可总是有人抵挡不住手机的诱惑。其实,手机看似对人们生活便利的地方很多,但是手机中的一些娱乐软件,容易诱使人上瘾。首先手机是电子产品,里面装载着大量游戏,像一双大手紧紧攥着人的灵魂,使人没有自控能力,走向无底深渊。手机只是一种现代化辅助工具,不要让手机代替了自己的思维,麻痹了神经系统。沉迷于手机游戏,这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

 

那一些在学习的时间范围内,偷偷玩手机的学生,家长都教育过了,现在学习是为了将来一生的幸福,不能被手机带偏了,不能陷入泥地似的手机娱乐。如果不是手机的诱惑和伤害那么大,哪个学生会愿意用青春年华来玩手机。明知有害,却偏要被这种娱乐诱惑控制,就应了那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这背后都是手机研发中的隐性诱惑不断地摧毁人的意志力最终导致的!

 

“手机上瘾”就是利用孩子贪玩又好奇的特点,设置大量的通关奖励,对孩子产生大脑兴奋诱惑。这种看似普通却陷入深坑的经历很大学生身上一定都有发生过——“在深夜里与同学聊天睡眠不足,没办法认真听课”;“用手机查正确答案,不用自己脑袋主动思考”;“躲在一旁偷完手机,导致老师布置作业无法按时完成”……

 

“沉迷于手机”会让孩子神魂颠倒,精神不佳,一旦此后恶性循环,学习成绩必然会下降,就如“烟瘾”“酒瘾”一样,时时被沉醉,无法放弃,同时对手机产生无时无刻的心理性依赖。

 

美国制造苹果手机的乔布斯,曾明确提出过: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建议接触手机。可见手机对人的自控力或者精神的干扰之大。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在年少时积累知识储备是关键,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可以让手机无形的伤害吞噬了自身。

 

 

 

 

风里,雨里,只待霾散霞开

 

★ 黄彦博

 

灰尘顺着阳光的照耀落在地上,阳光顺“逆着光行走,任风吹雨打。”读着郭培明的这首《追光者》,体会着抗疫者在疫情中那份坚守,令人恍若身临其境。作者通过一首诗歌述说了疫情中的“追光者”的故事,诗歌结构富有创造力,多节重构但却一目了然。

 

第一节的开头以“雨”为线索,以写景为切入点,似乎自己也能感受到雨的湿冷。“焉了所有赏花的心情”则是一语双关,既是写因雨而失的赏花之意,也寄托了疫情危难的难过,巧妙而有创造性,同时牵动了读者的心。“丁香,油纸伞”则是在表明这个春天的与众不同,又一次强化了疫情的愁人。“前一个脚印还是雨水,后一个脚印叫担当”,以“脚印”为意象,衬托了防控的重要,让人心里有满满的依赖:在这座城市,仍有人为我们而与疫情战斗。

 

第二节的“携带无数个阴谋”不难看出,携带阴谋者正是疫情,“八面来风,来就来吧”衬托了抗疫者的坦荡与信念坚定,表述了抗疫者们的不畏疫情,让人有了依靠,有了一面可以防疫的盾,也是一个坚定的信念与梦。“忍耐才是底色,顽强才是秘方。”一句更是突出了疫情的漫长,胜利却终将会来到。“一夜不开口的卡口,还是漏过了一句梦话,只有黎明可以破窗而出”寄托了身处前线的抗疫者们对胜利到来的期盼与向往。

 

 

第三小节中“今晚的教室不务正业”中以拟人的手法巧妙而诙谐地诉说了停课的事实,又带了一丝童趣与童心。“时间即使累倒了,也不下课。”一句中,时间也被人们从夜晚熬到了天亮,不是时间熬人,却是人熬时间,足以衬托出防控人员意志的坚定。“黑夜给了一双寻找的眼睛”化用了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一方面写出了人们寻找胜利的迫切,另一方面则写出了黑夜抗疫的情况。

 

五节“整个季节的色调,定格大白。”“大白”一词既是指春天的色调为白色,也指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有人开始怀念嘈杂并快乐的日子。”体现了百姓们对疫情前生活的向往与怀念。“开往春天的夜行火车,下一个停靠站是:霾散雾开”抒发了作者对疫情结束的迫切向往。

 

本诗的创作特点是分人物角度讲述,以疫情为线索,围绕着“追光者”进行创作,富有极强的创意与坚定的信念。生活中也不乏诗中的“追光者”,他们默默无闻,只求还这座城一份安定,为了我们而与疫情战斗。

 

有时,不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英雄,只差一分信念,一分忍耐,一分顽强……

 

 

 

 

[本期指导/曲  燕]
[责任编辑/郑锦祥  余丽敏]
 [本期文字录入/清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