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折折撇,原名林书缘,男,1975年重阳节生,福建惠安人。著有诗集《有风的房间》。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泉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于2003年4月30日创建撇诗歌论坛,并担任版主。现为泉州师院附小教师。
作家是感性的,他们用理性的视觉触动这个感性的世界。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曾说过:“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或许,感性的作家是知识的起源,或者准确地说,作家的感性是经过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历程后回归到感性,是引导别人踏上知识之路的。
文学是伟大的,特别是在中国,更是代表文化的精髓。教育是伟大的,它们让文化得以传承。而林书缘,正是用自己作为作家的感性,从事教育这个行业。林书缘创办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十三个年头来,始终秉承着“感性的语言文学”理念,把快乐学习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改变课堂填鸭式教学,真正让学生爱上语言写作这门课。
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林书缘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第一关键,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了,就会主动去学认真去学。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都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兴趣不会在语言写作上,如何让学生对语言写作感兴趣,又如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把语言写作的专业知识贯彻其中,正是林书缘和小树林学校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兴趣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林书缘用作家特有的感性来阐述这个问题,毕竟第一名只有一个,教育不可能说只培养一个或者几个尖子,教育的宗旨是要让所有人都成为可用之才。基于以上观点,小树林小班化、兴趣化、特色化教学,发现并培养每个学生的长处,得到所有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孩子爱来,愿意来,哪怕是之前家长强迫来的那些孩子,上过几节课后都会喜欢上这所学校。小树林会提前一个月报名,但很快会招满,所以不得不经常接到朋友要求让孩子入学的求情,说到此,林书缘既无奈又自豪。
林书缘是一个教师的同时,也是一个作家,一个诗人。他认为:“文学创作是心灵舒解、宣泄的通道,让自己得到净化。”每个作家在创作时,都是个体行为,是为娱己而为,但是,一个作家真情的流露,会得到一部分人的共鸣,这个时候,创作便升华为群体行为。
“文学如何能让其他人得到共鸣呢?”对此,笔者相当好奇,“每个作家每个个体都有时代性和社会性,作家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性认识,都是源于从感性、知性和理性思考后的延伸,每个作家的想法不会脱离这个时代,我们所做到的只是把别人想说的却不知道怎么说的那些话说出来,别人看过之后就会认同。”“其实每个作家的写作都是个体的行为,像李白杜甫的诗都不是为了后来人写的,都是当时感情的宣泄,可是到现在都成为我们认识他们那个时代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留下的每一个文章,或许有那么一天是后来人认识我们这个时代的方式,这就是文学创作的时代性。”林书缘如此对笔者解释道。
因为知道一个作家并不止是自娱自乐,所以林书缘很看重自己的责任。在2003年4月30日和朋友一起创建撇诗歌论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林书缘也制定了清晰的目标,用产业化的发展步骤,计划三年走出泉州,八年后在全国教育产业内崭露头角,为汉语言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