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孩子,用心沟通

《小树林家访记录》
     (总第10期)

【家访时间】2010年12月23日  19:30—21:00
【家访对象】杨航同学
【家访教师】林  进  秋  燕
【家访原因】家长反映,该孩子从这学期开始,突然不喜欢来小树林上课,上星期还为他妈妈强迫他去小树林,曾在家里闹情绪,大发雷霆,最后家长让步,上周六晚孩子没来上课。
【家访礼物】《2009年中国年度少年作家作品选》  书价:24.8元
【家访记录】

一、家访过程


       今晚,天气还好,华灯初上,祥远路浸漫在一片温馨、祥和的氛围之中,我们的心情也随之畅快,不经意地,我们竟走过了头,当即掉转车头。在家长的指点下,我们来到祥远路一家“向阳坊烘焙面包店”,驻足片刻之际,家长步履匆匆,出来相迎:和煦春风般的笑容,鲜艳的一袭红衣,瞬间为我们驱走了冬天的寒意,心头不由暖意融融,我们步伐加快,片刻间,来到了杨航家里。

        这是典型的三口之家,三居室的房间,明了的装修、简洁的摆设,客厅带着一丝的清、净。男主人话语不多,礼节性的寒暄之后,他就蹩进卧室,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女主人忙着泡茶,热情之意不言而喻。

        “杨航,快出来,小树林的老师来了!”在女主人一阵催促声中,孩子的身影始终未出现。“孩子知道我们要来吗?事先就不乐意吗?”我在一旁小声询问。“有一点!”家长有些尴尬。“不过,老师,等会儿吧!我会做通孩子思想的!”家长忙不迭地地宽慰我们。“乖,杨航,妈求你了,就出来一会儿,人家老师今晚本该休息,大老远赶来,不容易。听话,儿子,就一会儿!”听着家长在孩子房间里的哀求声,我愕然之余,寒意不觉已上脊背,“今晚的家访可不好对付!”看着家长一脸的窘相,林进干脆起身,径直推开孩子的房门。久之,杨航才出来,撅着嘴,低着头,极大不情愿。

        这是一个约摸10来岁的小男孩,个子比我想象中的要小许多。他一落座,就把大半个身子埋在沙发里,两条腿直接横放茶几上,浑然不顾旁边的我们以及茶几上的杯水。家长屡番纠正,均无效,只好听之任之。“家访,不就是来训话?有什么稀奇?哼!”语出惊人,语气不善,他始终低垂眼睑。

       “杨航,你有出去旅游吗?”我侧了侧身子,沉思片刻,询问道。语气漫不经心中略带试探性。

        “有啊,你问这干嘛?”依然低垂眼睑,语气火药味十足。
        
        “你到过哪些景点?老师也喜欢旅游,只是不知我们去过的地方是否一样?”

        “杭州、上海、泉州开元寺……”他一口气列举了好几个地方。

         “你觉得那些景点美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我紧追不舍(毕竟他开口说话了)。

         “又上作文课?不知道!”硬邦邦地掷下这句话,一脸的不耐烦。我又陡然一惊。

        “怎么不知道?你拍照了吗?”

        “当然有了,拍了好多地方。”语气稍稍缓和。

          类似这样的僵局,一个晚上持续两次。

          这是一个富有主见却又十分固执的孩子,一旁的妈妈则不知所措。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杨航,老师知道你不耐烦,你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哼,我就是故意要气你们,好让你们识趣些,早点离开我们家!’可我今晚偏不离开,除非你能好好跟老师说话。”我一针见血地抓住他的“软肋之处”,激他一将。一抹绯红悄然爬上他的脸颊,我意识到,僵局即将被打破。

         孩子坐姿略微调整。

       “杨航,你为什么不喜欢小树林的作文课?”转入正题。

       “因为它要当场完成作文,老师上课的内容不好玩,我不喜欢。再加上老师讲的内容跟考试题目不一样。”他理直气壮中还夹带一缕愤愤不平。

       “那你平时学校怎么写作文?”

       “老师布置完,让我们带回来写,我可以上网百度吧!”得意的语气。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加上之前我翻阅他在小树林的作文,他的作文喜欢套例文,有明显拼凑痕迹,一旦离开范文或遇到不熟悉的题目,他就无从下手。这是一个素材积累匮乏,缺乏对生活捕捉的孩子,当我随手拿起一篇《我要说声谢谢你》的作文,引导他:“文中写你生病了,妈妈把你送去医院,为什么不写妈妈着急的神态与动作呢?”“妈妈本来就那样,哪有什么神态,动作?再说,我是编的,我又没生病,我不知道。”“平时妈妈怎么关心呢?”“我不太清楚,反正就煮饭给我吃,送我上学。”诸如上述的对话,足以看出,他厌学或说畏难情绪的根源所在。

         翻开孩子的《背诵大比拼》后面的课堂笔记,一片空白,没有抄只字片语。“杨航,你为何不做笔记?”不禁有些生气,因为孩子的不懂事。

       “笔记没用,老师又没强调,何况那边写的作文跟考试没关系。”振振有词。

        我不禁哑然,为他的幼稚。他简单到把所谓的“有用”直接跟考试的作文挂钩,而且简单理解为抓题,即要跟考试的作文题目一模一样。

        事后,我就知识要点的重要性,列举很多例子,告诉孩子,就“景物描写”这一知识点,它如何运用到写人记事类作文,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尽管刚开始他把“写人记事类中的景物烘托”与“写景状物类的写景”混淆一谈,还跟我据理力争,最终在我列举大量实例面前,他慢慢理解并虚心接受。

        谈话比较顺利进行,孩子的语气缓和许多。

       “杨航,老师口渴了,你能帮我倒杯水吗?”我想试探他的态度,检测今天谈话的效果。“好吧!”我接过他递过来的那杯热水,心情舒畅许多——今晚的家访该到尾声了。“杨航,时候不早了,你还要做作业。这样吧,你把今天老师跟你探讨的内容概括一下,我想知道你听进了多少。”

        小家伙歪着脑袋,思量片刻,掰着手指头,细数道:“1、做生活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写作时才有体会;2、不能依赖电脑,不能抄袭范文,要写自己熟悉的材料;3、多读书,多积累,才能克服写作的为难情绪;4、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临走之际,我们赠送他一本书——《2009年度中国少年作家作品选》,书扉上,我题了这样的赠语:“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一位高尚的人在谈话。愿你能与书为友,它能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接过书的一瞬间,小家伙轻声地说了一声:“谢谢老师!”我们会心地笑了。

        家长执意要送我们到小区门口,“谢谢老师!”是杨航妈妈挂在嘴边频率最多的一句话。挥手告别家长,满载家长盛情,我们踏上回来的那条路,此时已是晚上十点多了,冬的冷意正加浓……


二、家访感言


1、每一个孩子的厌学或畏难情绪,都有其复杂的原因,家庭、学校或社会。我们只有走近孩子,步入孩子的心灵,挖掘问题症结,问题才能得以较圆满地解决。当然,教育
需要家长的配合,家、校联系的纽带万不可随意切断。

2、“快乐+实效”是小树林课堂的要求,我们在调动孩子兴趣、追求实效性上,我们能否为孩子做得再完美些呢?值得我自己好好反思。教育对象千差万别,作为品牌性的培训机构,除了社会与家长的认可,我想,孩子的喜欢与认可,应该是最有力的证明。我真诚希望:下次的家访,不再是因为孩子不喜欢来小树林上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