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家访记录》
(总第11期)
【家访时间】2011年1月3日 18:45—21:15
【家访对象】陈海铭同学
【家访教师】曲 燕 陈 思
【家访原因】家长反映孩子在小树林学了好几年但进步不明显。
【家访礼物】《2009中国年度少年作家作品》 书价:26元
【家访记录】
一、家访过程
在寒风中,我和曲老师顺利地来到海铭同学的家。海铭妈妈很热情地迎接我们,正在看《古墓探秘》的海铭在也很快地放下书向我们道了一声“老师好”。海铭妈妈对我们这次家访很是感激,又是递牛奶又是倒热水,这不仅是对我们的欢迎,也体现了她迫切需要我们的帮助。
在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就直奔主题。曲老师首先对海铭说:“我不是来批评你的,是来帮助你的,今晚我们就像是朋友一样,我有什么说得不对的你也可以提出来。”接着,曲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海铭在小树林写的作文,并且告诉海铭今晚主要是指出海铭作文存在的问题。
“通过看你的作文,我发现你一个大问题,就是你很懒。”曲老师说道。“你知识和课外阅读太薄弱,对作文的支撑不够。我们读书不是读了就能化为语文能力,要看你读了之后是否有吸收。而且,你的作文缺乏认真思考,导致文章没有五年级应有的深度。同时我还看出你做事不尽心尽力,字写得太难看。”曲老师就海铭同学“懒”这个问题展开了几点进行分析,尤其在书写这一问题上曲老师详细且耐心地告诉海铭书写美观的重要性。曲老师一边示范书写规范一边说:“你这个字看卷老师一看到就肯定会先扣分了,因为大考都是流水线看卷,字迹、书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也许是海铭妈妈也站在一旁认真听,所以海铭的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的。在大致指出海铭作文存在的问题后,曲老师针对海铭每一篇作文进行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指出了海铭作文存在的具体问题也传授了很多写作的技巧给海铭。
“年龄段不同,思想深度不同,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你没有应有的深度。这篇文章写的是‘晴’,你写小花、小草,写天晴了你很开心。但其实你可以从‘心晴了’的角度写,可以让‘晴’转变为描写心情变好。比如你可以写自己在失落时得到别人的鼓励,可以是一个眼神,一句话,然后你内心豁然开朗,同时觉得天也因为自己的心情而‘晴’了。”曲老师在草稿上粗略写下了她设计的关于“晴”的框架后,让海铭指出哪一部分是重点。海铭正确地指出了过渡部分是重点,曲老师也马上告诉他文章前半部分可以适当铺垫,渲染气氛,然后过渡到心情开朗,天晴了。
“片段写作写的是重点,是用相机拍照,不是用摄像机录像。写的其实是一个‘镜头’,一个细节。但细节是要拓展开的,细节描写丰富了,内容就充实了,才能体现真情实感。”针对海铭片段写作存在的问题,曲老师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海铭片段写作的侧重点,并强调了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当分析到以“渴望自由”为题的作文时,曲老师先让海铭指出题眼。但海铭却说不出所以然,曲老师认真地给海铭讲解了审题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你题眼判断的错误就是你这篇文章写不好的原因。你的文章只写了你觉得自己多么不自由,但没有突出自己渴望的部分。你要把突出中心作为创作的重点,而不是简单的带过。”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休息了几分钟,在这几分钟里,曲老师挑了海铭平时看的《草房子》中的一段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读完后,曲老师让海铭总结这段话要表达什么。海铭思考了很久,还是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这也说明了海铭的语基特别是阅读理解存在问题。在随后与海铭妈妈的交流中我们也强调了语基对写作的重要性。
家访的大部分时间里曲老师耐心地分析每一篇作文,指出核心问题,并且每篇文章都告诉海铭怎么写会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曲老师还运用了丰富的例子及好词好句,让海铭对如何写好作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逐篇分析完海铭的作文后,曲老师总结了海铭作文存在的几大问题并展开分析:
1、没有好的开头结尾
“我们写作文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俗说好的文章要是‘凤头、猪肚、豹尾’。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比喻吗?”曲老师问海铭。海铭回答得支支吾吾,不够自信。曲老师接着说:“意思就是开头要短小且优美,像凤凰的头;结尾要简洁而有力地收束文章,像豹子的尾巴。而‘猪肚’的意思就是要拓展细节,让内容丰富。你特别要注意抒情类的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要学会虚写,比如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文章的感情基调。”
2、拟的题目不够美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要让它美起来,尽可能写得诗意一点,让文章题目艺术化。”曲老师在指出海铭几篇作文题目过于平淡后告诉海铭拟一个好题目对文章的重要性。
3、缺乏细节描写
“你能不能说一说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曲老师问海铭。海铭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还有一种是外貌,人物的细节不外乎就是这五种描写方法的运用,而成功的作文在于对细节描写展开得好。”曲老师说。
4、字太难看
不可用应付的态度去写作文。
5、阅读无法吸收,缺乏素材积累
“你看完这本《草房子》是看完就完吗?如果是我,我就会在一些段落上用波浪线做记号。书不是看完就完的,我就喜欢珍藏一些读过的书,时不时回顾一下,如果时间不够,就看那些我做过记号的段落。在阅读中要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带着问题去阅读。”曲老师告诉海铭“温故知新”的道理,也强调了阅读文学性强的书对写作的重要性。
6、缺乏思考,深度不够
“写作文一定要思考,要有深度,加入思想,这样作文才能有血有肉。”曲老师说道。接着曲老师就如何让一片文章更有思想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海铭和海铭妈妈听了曲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都由衷地佩服。”
在家访过程中,海铭妈妈很认真地听曲老师分析作文,并且热情地削水果给我们吃,煮鸡蛋甜汤给我们喝,海铭也主动拿糖果给我们吃,让我们十分感动。海铭妈妈不断地对我们“诉苦”,告诉我们她平时是如何监督海铭做作业,有时海铭不认真自己有多么生气和伤心等等,让我们体会到了她作为母亲对孩子学习及前途的担忧。海铭妈妈还说她跟小树林的行政都很熟了,每次都希望行政帮忙让老师多关注一下海铭,希望海铭进步大一点。这也让我感到作为行政人员不单单是做好日常的工作,有时也肩负着家长对孩子的希望。海铭是一个很单纯的孩子,但却容易分心,到了家访后半程也许是觉得有点疲惫了,所以开始一会儿玩玩悠悠球一会儿开电视。但可喜的是整个家访过程中他并未表现出反抗的情绪。我也在随后与海铭妈妈的交流中举了当年韩寒参加“新概念”比赛的例子。当年出题老师只是把一团纸扔进有水的杯子,就让韩寒开始写作。最终韩寒写出了一篇谈论人性的《杯中窥人》并且获得一等奖。虽然韩寒当时的年纪高于现在才五年级的海铭,但我也是和曲老师一样希望海铭在日后的写作中能有更多的思考,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取得更好的成绩。
临近尾声,我们送给海铭一本《2009中国年度少年作家作品》 。曲老师在扉页写了对海铭的寄语:愿你以书为伴,以文字为友,早日体会到阅读的愉悦。并且对海铭说:“书是用心看的,而且要有好习惯作为前提。”海铭妈妈非常感激,不断对海铭说要用好成绩来报答这么冷的天还来为他上课的老师。在海铭妈妈不停地感谢中,我们结束了本次家访。
二、家访感言
每个家长真正关心的其实并不是孩子作文纸上的成绩,而是孩子的未来。
和海铭妈妈一样,很多家长陪着孩子做作业,为了孩子能更认真一点;让孩子来小树林学习写作文,为了让孩子作文分数再高一点……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五个手指握起来才能成为有力的拳头,所以,孩子要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家长频繁的督促或者老师的一次家访,而是取决于教育制度、社会风气、学校学习、家庭熏陶、个人努力的“合作”。
学校教育并不仅仅是上课,而是一种影响,一种像我们小树林课堂要求一样的“快乐+实效”的积极影响。让孩子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并且提高作文的成绩一直是小树林每一位教师和行政努力的目标和对自己的要求。
我们领航的其实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