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优雅的生活是一种慢,精彩的写作亦是一种慢。
当你慢下来了,心不再浮,气不再躁,可以屏息静气,可以凝神静思了,你才有足够的注意力和智慧去拓展,去挖掘,你方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你才有能力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潜意识、联想和想象连接贯通起来,使这样的思维成为一片土壤,才能够生长出苍郁的文学植被。
显然,传神的细节描写更是一种慢。众所周知,它是记叙文成功的关键之一。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教学,或者仅是在传授其他写作技法的同时对细节描写有所要求,你会怎么办?有一些老师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尝试和做法,比如:1.慢镜头分解法;2.抽丝剥茧法;3.生活影像+推测法;4.“突出三项、弱化二项”全面配合法。这些都是不错的提炼,因为大家在传授细节写作的技巧时,都努力地引导学生去“控制节奏,使节奏慢下来”,不再捉襟见肘,不再浮光掠影。渐渐地,孩子们的细节描写开始发生了变化,内容丰盈了,内涵拓展了,没有先前一闪而过的感觉,而是具有“悠然见南山”的意味。无论是动作、神态、语言、心理还是外貌等各项描写都获得了较为深入的延展,人物开始真正“活起来”——活起来的人物是可以被揣摩、被品味的,于是乎,我们获得了一些“依据”,以至于可以窥探孩子们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甚至思想品质。
“当一切都慢下来时,你才有闲暇去思索……”我们要教会孩子们首先在自己的创作中“有闲暇去思索”,读者才可以获得琢磨的机会,作品中的人物才可能在解读中变得丰满,情感的力量才可能获得生长,乃至真正产生心灵的共鸣,作品的精彩度才可以“被分析和确认”……
不知道,每位老师在写作教学时是否反复地叮咛孩子们——
“精彩的创作是一种慢……”
“细节写作时,你就是一名导演,你要为作品‘有看头’而努力!”
“表达就是一种散步,悠闲的、款款的,充满无法言说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