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暄崴的作文本
校长专访
家访手记
家教园地
语言采风
园丁随笔
名家题词
经典视频
小树林语言艺术报

许暄崴的作文本

2017/02/21 00:00
浏览量
“轮”陷
 
 
  那一战,战得天昏地暗;这一撞,撞得火花乱舞。且慢!看官勿走,此非二战之事,乃同学之举。何哉?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今时举风火轮游戏,吾班众生皆跃跃欲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成风火轮三个。及场,余口众乐不可支,一个个摩拳擦掌,欲大战而方休。
  首战,三列如脱缰野马,脱索猎犬,疾速前行,左一掌天崩地裂,右一腿震个地动山摇,这一战,真可谓之精彩绝伦!有诗为证:
  哪吒再世,二郎重生。
  哪吒再世亦叹无力;二郎重生仍拜下风。
  看那手疾眼快,似飞舞旋转,盘蜒龙王前伸;
  瞧那手脚并用,如风卷残云,肆意飓风狂卷;
  望那手忙脚乱,想一步登天,奈何有心无力。
  终教他者心惊胆战,无力伏虎而归。
  首轮之战,吾组以掣天破地之勇,排山倒海之势夺魁,而“那女方三组,实则衰败,只见那:
  三步一摆,摆断蛇尾;
  二步一磕,磕碎獐心。
  一行一落,一路一废,只怜那风火轮七零八落;只惜那无知脑惊慌失措。
  首战告捷,余二者皆是不服,便再战一回合。我方快马加鞭,心无旁骛直向终点,却起步过缓,一步之差落二组之后,三组重操旧业,再使带断,众者之哄然而笑,脸红之再红,有如朝出彤阳夕时晚霞。恨不得使头扎入土中,百日见不得人。
  二组亦有趣,三步疾速,后便无续之气力,不消二分,吾已遥遥领先于汝,其气急败坏,怒上心头,三步作两步行,二路作一路走,只听一声石破天惊之响,其竟撞于吾组之尾,吾气功一带,喝一声唵字真言,震得其连连后腿,吾二胜矣,故而天下信服。
  呜呼何哉可再有此戏乐之时焉?
(指导老师/殿  航)
 
 
 
 
 
开学“三味”
 
 
 
  吾班有一子,其曰皆尽显痴。于课时哑然无语,闲时言却不多,常自嘲曰:“言多必失。”子乎于一课,师曰:“何者可解此课?”此为第一课之时,众生尽畏答错,于是乎无人敢言。忽见其手高举,师曰:“汝可会解该题?”你看其双目微闭,嘴唇轻咧,正尽显痴之色。曰:“非也,吾心又余而力不足,只欲解手罢。”师两颊刹那红白不定,睚目呲牙,忿然曰:“叱!”自此课之余,人皆曰此为“呆”,人皆笑言:“此生废矣!”子却自言之:“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故又引众人一笑。
  班有一笑星,姓潘,名泓恺,字“笑何”,号大笑上人。
开学活动之余,众尽觉无事可行,闷闷不乐。忽见其飞奔而入,拜在一人脚下,曰:“大人,大事不妙。”所拜之人忍俊曰:“何事?”再曰:“大事非妙!”所拜者皱眉而问:“汝有何事?”其曰:“恕我直言——今日太赶,尔鞋带散已。”众者怔之三刹,大笑不止。其正色而言:“何哉?莫汝鞋带亦散?”众人轰笑而去,此按下不题。
  有一人,绰“麻网”,不关他事,尽因此人心神俱乱矣。
  开学之日“结伴入学”,其行至半路疾呼曰:“吾手机失矣!”俱速回。不多时,此人又匆匆而归,气喘如“牛”,力疲神倦,旁人曰:“汝手机于何处?”其已顺气,道:“此物俱于我吾手,吾忘也。”众言以对,诚心而曰:“汝之确为乱,佩服,佩服矣!”
  此三者为吾班之“瑰宝”,价值连城,何物尽不可夺。开学之曰,即趣妙从生,味皆不同。(指导老师/东  方)
 
 
 
 
 
 
 
  生活,似乎是愉快的。
  我却不以为然,生活似乎榨不出一丝欢乐的色彩。
  见过一只蜗牛——
  那日在林间遇到。大地上尽是落叶,密密匝匝地铺着。它就郝然屹立在那儿,很是渺小。我是喜欢昆虫的,就望着那小小的生灵。它确乎是醒着的,望见了我,也就缩回了壳。我再端详,却惊讶地见着了那厚实的壳。我挥舞着枝丫,轻轻地划着,那壳却似乎有“屹然不归的气势”。我也便泄了气,起身要走,却仍心不甘,于是悄悄然蹲在灌木丛里,凝视着,盼望着,期待着。
  它终于钻出了头,确定了四处没有威胁的存在,便蹒跚地走着。我亦乎是惊着了,蜗牛似乎很是悠闲,晃晃悠悠地向前闲逛着。壳却给不上帮助了,只是沉沉地压迫着束缚着它行走的脚步。此时的壳,已不是安全的庇护所,似乎倒成了一种沉甸甸的累赘。
  回了家,我恍惚感到自己似乎也变成了一只庞大的蜗牛。
  背上的累赘似乎已然形成了一个无影无形的壳,拖累着我,还时不时在我脑海里浮现,也愈是坚定了。
  曾经,我依赖的无微不至、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缝不钻的庇护,而今却化成了这般的不堪。
  双亲交错的“爱”,无影的网,照得越发密了。补习、作业、考试,压迫似乎无孔不入。是的,确乎它们在生活中隔离了所有可能的危险,却也隔离了所有生活的乐趣,阻断了所有的自由。“不自由,毋宁死!”想来此言众已是耳熟能详。
  而壳,却依然存在着,在我生活的背上。(指导老师/非  衣)
 
 
 
 
最后的九寨
 
 
 
  去年的夏天,我有幸去了趟九寨。
  “水圣九寨”的确不假。九寨的景,确乎很是迷人。进了大门,立时便有几分恍如隔世的感觉。九寨却不只水盛,群山也甚是巍峨。
  此时,夏日已是近了尾声,崔嵬却并未褪去那份宛若能渗出水来的绿,步行在小道,四下里都尽是参天的树,那松的针叶尖刺尖梗地成了一顶大盖,翠翠的,密密的,阳光侧着肩悄悄钻进来,却失了那点毒辣,多了一丝宁谧,犹如也被这山林感染了似的。
  初见这山,便已恍恍觉得仙境般的。见了水,愈发感到了九寨水的奇美。
  那五花海的水,是真正的碧波荡漾,放眼是怡人的绿,仿佛沁着一股自然的芬芳。
  湖里倒映着山色,绿中更添了几分宜人的翠,而那灿灿的绿中,又透着几星的蓝。那是清澈的蓝,甚至清得有些异常,风用它温暖的手戏弄着水,水上就忿忿地嘟起了一个个小小的酒窝,化在了风中,荡起了点点的笑的皱纹,湖边是几群的石,黑黝黝的,更是衬出了那湖的清。
  就连小道也显得分外迷人,在山间、水上盘延,如长龙伏卧,又似仙风弥散。
  还有就是犀牛湖了。湖很大,记得一行人走得脚也酸了,依旧见不着尽头。那水下是五彩绚烂的石,燮龙纹似,装点着湖。湖,是五彩缤纷的,更兼映着烂漫的山花,愈是楚楚动人。那湖面,是确乎名副其实的蔚蓝,不知是水天的映衬,还是天因水的渲染。在朦胧的微风中,漫谷尽是嘈杂的鸟鸣,细细的辨,却如天籁,使人心神俱静,还有那漫野芜莸的碎草,如今也显得甚是可爱,如鹓跂鸢飞之色,鳞次栉比之景。
  但遗憾的,回家不久九寨便地震了,所以也确乎可以说是最后的九寨了。(指导老师/梦  山)
 
 
 
 
好鼓莫用家训锤
 
 
  历史的大河滚滚向昨日奔去,淘走了昔日的陋习,却也把金贵的宝钻化为了僵硬的石块,而家训的变味,确是最让人心疼的。
  古有颜氏家训,张家家训,王府家训,在这一页页历史的痕迹里,画出多少人物流传千古!张居正,王守仁,颜杲卿,他们璀璨的功绩让世人千古不忘。他们,在古之家训的培养下,或扶帝国于将倾,或训思想于愚昧,或救人民于水火。而今天,家训却变了味。
  率先让我们发现家训变味的,是美国。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二战的硝烟未散,教育的战争又再次打响。在思想先进的美国,1950年左右,也同我国今日一般,唯满分主义论,好鼓要用重锤敲之言甚嚣尘上,主张以德行兼备的家训已不见踪影。但是,在美国民众的反思及努力下,他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20世纪末期,一跃而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而中国,虽看到了美国的发展,却依然在“家训”的要挟下痛不欲生,然而请诸位一思,家训的苟严,对儿童的成长,真的有好处吗?我不敢苟同。
  郑渊洁曾说过:“我之所以成功,在于我没有家训。”自80年代后,我国文坛已是杳不作声,噤若寒蝉,这是为什么?皆因唯满分主义而起,而我国却无痛定思痛之举,依旧手举“教育”之旗,以家训为名义,“压迫”、“折磨”儿童,以至于社会也爆出了呼声:“还孩子童年!”80年代者,儿时虽寒碜,但童年回忆中,却有玩耍的一席之地,而所谓“锦衣玉食”的今人,论童年,却只有那100分的教训,以及竹子炒肉的伤痛。这就是童年?家训的童年?胡扯!所谓教育,也就是如此?算了,别扯了!
  好鼓莫用“家训”锤,还儿童真正的童年!(指导老师/梦  山)
 
 
 
 
墙角的艳红,眼角的热泪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墙角阳台处。
                        ——题记
  寒冬,天,有些瑟寒,在这南方的小地,虽没有北方的白雪皑皑,却有南方独有的彻骨寒气。这,似乎又让我恍惚回到了那个午后。
  那日,向来一直是母亲接送的我,首次独自迈出了家门。
  依稀记得,那日下午,从温暖的被窝中怠倦地伸腰,依旧是睡眼朦胧。身子,刚探出被窝些许,刺骨的风已从裸露的脖颈传遍了全身,不由得使我打了个寒战。好冷!
  麻木地走到了楼下,换好了衣着,正要探脚出门,却猛然感到些许不对。母亲呢?
  上楼,却得到仍沉迷于同庄周交谈的母亲一个冷淡的答复:“今天,你自个去上学!”
  我?自己?哪怕在盛夏,我也未尝独自出门,更不用说在这寒风彻骨的冷冬。身上哪怕是穿着厚实的棉袄,仍有寒气直直地灌入了脖颈。这……我先是有些难以置信,随后又十分不满。我喃着抱怨的话语,一面轻抖着出了门,不满愈发强烈,却忽略了身后,门的微响。
  走到大街上,彻骨的寒意愈使我缩成了一团,我双手反复地搓着,不时把脑袋向领内缩,别了别衣口,发着牢骚。
  直走,又一次来到了以往在母亲伴随下,我走了无数次的路。这路,似乎格外漫长,来往的车辆,激起尘土飞扬,我一次次地出脚,又一次次地回脚,那小小的马路坎子,我似乎永远无法跨过。
  鬼使神差,我却回了一次头,在一片素然的楼房中,一抹红色分外耀眼。是母亲!不远的阳台上,母亲仅穿着一件单薄的睡衣,在风中,立着,我好像能看到黑中有几分白的头发飘着,被风打在脸颊。母亲望着我走来的方向,望着我的回头,她猛地一愣,显得分外孤寂,有些尴尬地一笑,缩回了房间,却又悄悄从窗边,探出了头。
  后来如何,我已记不清。只记得,在热泪婆娑中,我平生首次单独过了那条马路……
  风中那一抹红,似一朵母爱燃成的火,永远,永远温暖着每年的冬天……(指导老师/钰  淳)
 
 
 
 
抓住那次机会
 
 
  巨浪翻滚,破浪汹涌,我们要紧紧攥住独孤的一块礁石;严冬冷月,冰天雪地,我们要牢牢掮住唯一的一缕阳光;人生苦短,未来坎坷,我们要牢牢握住一闪而逝的机会!
攥住礁石,你才可以迎接生命的希望;掮住阳光,你才可以迎来温暖的阳春;握住机会,你才可以缔造辉煌灿烂的明天!
  1942年,狂妄自大的日军贸然空袭美国珍珠港,美国举国崩溃,人心惶惶。1942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但此时的国际形势,使美国不由得张皇失措。但是,时任美国海军总司令的尼米兹上将果断抓住了日军的一个纰漏,于中途岛大破日军,此后,日军在太平洋上的势力,日渐消融。不久,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自此结束。
  从那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从满天阴霾,到拨云见日,从屡战屡败,到所向披靡,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尼米兹上将的一次果断出击,一次毅然的行动,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这,才创造了同盟国的辉煌成功!同时,也奠定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基础,所谓一战成名,不如说一“抓”成名。
  让我们随着时光走向数百年前的崇祯元年。此时,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揭起了“清”字大旗,铁岭失陷,萨尔浒一战惨败,六十万明军先后战死,明朝岌岌可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袁崇焕挺身而出,两次大败满清,努尔哈赤被炸死。他抓住了努尔哈赤一个小小的纰漏,一个小小的机会,六万满骑全军覆没,以一己之力,延长了苟延残喘的明国的寿命。不可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奇迹的创造,正是袁崇焕抓住了那一次机会,一次唯一的机会!
  抓住机会,缔造未来。(指导老师/梦  山)
 
 
 
 
“筷”跑,“珠”来了!
 
 
  “砰!”随着老师的第一声炮鸣,一次全新的夹珠二战拉开了序幕。
  以许美国,高苏联为首的同盟国向飞扬跋扈、厚颜无耻、肆意妄为的轴心五女国宣战。显然,五女国初生牛犊不怕虎,马上应战。
  首先,我东方第一大国高苏联向“可爱”的女一德国开战。高苏联不愧为东方第一大国,那开炮夹珠的速度,岂是女一德国所能比拟的,只见他三下五除二,以猛虎下山之势,勇猛飞快地夹起了所有狡猾的弹珠,大败女方。女方见这速度,想必只有望尘莫及的份了。首战告捷,五女国被打得措手不及,惊慌失措。
  随着战局的激烈白热化,作为与高苏联齐名的许美国,我,出战日本。
  大战开始,我的武器:筷子在碗里轻舞,为这残酷的战争增添了一抹艳丽,1,2,3,4,5……一颗颗负隅顽抗的弹珠在我强大凌厉的攻势下纷纷投降,狼狈不堪地被我丢进了监狱——碗中。且作为超级大国的本尊不但大败女方,还充分发挥了研究精神,发明独特的“许氏夹珠”法,在对方仍苦苦对付第二颗珠子时,我却已风卷残云似的夹完了最后一颗拒不投降的珠子。在我风扫落叶的攻击下,女方兵败如山倒,一败接一败,很快,第一轮结束,四比二大破女方,完胜。
  二、三轮大战也紧随爆发。第二轮,美苏一肚子坏水,联手出损招,用疾风飞速法大败敌人,打出2:1的漂亮比分。随后,第三轮,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竟2:0完胜!我方战功显赫,以强大的优势完胜敌人!
  从这二战的历程,我亦悟出了一个道理,努力重要,方法更重要!(指导老师/木  车)
 
 
 
 
抓住那次机会
 
 
  巨浪翻滚,破浪汹涌,我们要紧紧攥住独孤的一块礁石;严冬冷月,冰天雪地,我们要牢牢掮住唯一的一缕阳光;人生苦短,未来坎坷,我们要牢牢握住一闪而逝的机会!
  攥住礁石,你才可以迎接生命的希望;掮住阳光,你才可以迎来温暖的阳春;握住机会,你才可以缔造辉煌灿烂的明天!
  1942年,狂妄自大的日军贸然空袭美国珍珠港,美国举国崩溃,人心惶惶。1942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但此时的国际形势,使美国不由得张皇失措。但是,时任美国海军总司令的尼米兹上将果断抓住了日军的一个纰漏,于中途岛大破日军,此后,日军在太平洋上的势力,日渐消融。不久,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自此结束。
  从那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从满天阴霾,到拨云见日,从屡战屡败,到所向披靡,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尼米兹上将的一次果断出击,一次毅然的行动,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这,才创造了同盟国的辉煌成功!同时,也奠定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基础,所谓一战成名,不如说一“抓”成名。
  让我们随着时光走向数百年前的崇祯元年。此时,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揭起了“清”字大旗,铁岭失陷,萨尔浒一战惨败,六十万明军先后战死,明朝岌岌可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袁崇焕挺身而出,两次大败满清,努尔哈赤被炸死。他抓住了努尔哈赤一个小小的纰漏,一个小小的机会,六万满骑全军覆没,以一己之力,延长了苟延残喘的明国的寿命。不可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奇迹的创造,正是袁崇焕抓住了那一次机会,一次唯一的机会!
  抓住机会,缔造未来。(指导老师/梦  山)
 
 
 
 
别样的“校园”
 
 
  漫步,自然的天堂,一草一木,似乎都腾着别样的芬芳。那空旷的原野中,仿佛仍有唐寅的身影回荡;那高耸的山矾里,依稀尚有李白的歌声涤漾;拂过了江水,传来杨慎失意的大唱;水,流出了大山,携过杜甫忧虑的吟诵。
  那奔腾向前的黄河长江,隽教永不息的精神;那高耸入云的青山,诉说团结的力量。
  那蓬勃生长的野草,镌刻坚强的铿锵。那清澈皎洁的皓月,指点人生的航向。
  自然的花木,是尽职的教师;自然的山水,是幽静的课堂。
  追溯,一花一木的渊源,寻找,点滴知识的摇篮。自然,用无声的语言,无私地传授知识的锦囊。从蝙蝠中,找到雷达的昔日身影;从鲸鱼中,得知船只的未来方向。
  自然,找别样的课堂。
  徘徊,书籍的海洋,一页页的白纸,荡涤着浓郁的墨香,解缙《永乐大典》主编的自豪,到阶下囚悲怆的苍凉;王守仁龙场驿卒无悔的谏言,到出将入相圣贤的光芒。昔日人物的荣辱与悲伤,无不在我的心中定格。
  历史,诉不尽的苍凉,但往日风云的变幻,到头不过是空欢一场,唯有一张张人物的评鉴,仍指引我们前进路上的航向。
  严嵩的跋扈到徐阶的大胜,高拱的破云与张居正慈悲为怀的心肠,一张张历史的人像,鲜活而明亮。
  岳飞的精忠报国万人敬仰到刘瑾的偷奸耍诡令人怒火满腔,时间与空间,在那一刻,与我们只有一纸之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时间,陶醉与沉迷,多少江山如画!
  自然、书山,一处处别样的课堂,一位位无言的恩师,在心中,在脑海里,时刻铭记一节节精彩的讲座,一个个生动的想象,我受用无穷。(指导老师/木  车)
 
 
 
 
跨过那道坎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深邃;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雄浑;人生如果失去了一道道利刺丛生的荆棘,也就失去了绽放的意义。跨过面前的坎,向未来,向梦的远方不断前行!
  一道道的荆棘,似乎永远使你在困境的面前徘徊停滞不前,但只要你的脚跨过了那道荆棘,勇敢的穿越那道看似牢固的墙,面前,便是胜利的曙光。
  1942年,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德军的铁甲洪流所到之处,苏军纷纷一触即溃。德军使用“闪电战”大获成功,征服全苏联,已不再遥不可及。在这危急之时,朱可夫临危受命,带30万苏军,勇敢的向面前的铁墙发起了冲击。莫斯科保卫战大败德军总部,斯大林格勒反击战全歼德军,朱可夫跨过了心底的坎坷,打出了漂亮而完美的苏联保卫战,笑到了最后。
  德军当时的攻势,也是如此,那雄浑的经济实力,庞大的坦克军团,使苏联前期大败。但朱可夫,他勇敢地迈出了一步,他也成功了,也许,他犹豫过,或许他畏缩过,但他终于迈出了这一步,获得了苏德战场的大胜。
  时间的指针流过了,让我们回到五百年前明景泰元年。土木堡之战,二十万明军全灭。明景宗被兀刺俘虏,京城岌岌可危。大臣一盘散沙,南迁之论不绝于耳。在这危难之时,于溓亦迈过了心中的坎,扶帝国于将跨,扶大厦于将倾,打出了漂亮的北京保卫战。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从漫天阴霾到拨云见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奇迹的缔造,是于溓跨过了那道看似无法逾越的坎!
  跨过面前的坎,激流勇进!
  在勇气的激励下,再坚固的铁门也会瓦解,倘若退缩,脆弱的纸墙,也会浑似铜墙铁壁!(指导老师/南  山)
 
 
 
 
百年孤独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字底蕴,默默承担千百年来运输中华文化的重任。汉字,是一种充满了趣味内涵的方块字,那横竖撇捺间的游走,点勾提按中的神韵,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百年以来,孤独的汉字,却迎来了多次新文化的冲击。20世纪中期,罗马文字对汉字百年以来矗立不倒的地位发起了挑战。一时间,全国各地纷纷腾出“废黜汉字”的叫嚣。但汉字凭借自己千年积起的雄厚实力,硬是挺过了这一关。而后的世界语言冲击,仍动摇不了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牢不可破的地位,再随后的计算机文字危机,也同样被时间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2000年后,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伫立在汉字延续的道路上,也是百年以来,最为不显山露水却最为严峻的危机——书写时的提笔忘字。
  随计算机深入人们的生活,五笔、拼音等各种打字法纷纷涌现,写字逐渐被众人遗忘。
  作为文化脊柱的汉字,渐渐退到了幕后,而作为陪衬的拼音竟稳居台上,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天大的讽刺。
  在此基础上,“提笔即忘字”成了一种常态,也成了一种习惯。哪怕是极为简单的文字也会退出记忆的文仓,“提笔忘字”的根因是简单而难断。越来越多的拼音文字逐渐成为了汉字的代替品,而汉字正逐渐成为一种华丽的摆设。最终的苦果,只有我们才会品尝。
  古罗马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无一不是伴着文字的消亡而毁灭,历史的车轮又一次驶到了同一个路口,我们,将如何是好?
  拾起手中的纸笔,回归纸木的怀抱,汉字的殿门,仍未完全关闭,而兴汉字,已迫不容缓,华文之振,全在我青年。(指导老师/泽  胜)
 
 
 
 
虫儿早起被鸟吃
 
 
  人常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在早起之前,更重要的是,先明白自己是虫还是鸟。当所有的鸟儿皆早早起床叼虫,作为虫,若再分不清自己的身份而早起,不就太傻了吗?
明代才子解缙,号称明代三才之首,《永乐大典》主编,一度是明太祖朱棣的宠儿,但三十岁就被永乐大帝下诏关入诏狱,四十九岁死于雪中。一夜之间由宠儿降为囚犯,便是因为他弄混了身份。永乐二十三年,太子之争拉开了序幕,作为文官本就该安心读书,解缙却义无反顾纵身越入这个漩涡,以扶匡功臣自居,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终被朱高熙抓住了机会,有了上述惨况。
  胯下韩信的忍耐,尝胆勾践的负重,并非是因其缺乏勇气,也不是他们欲苟且偷生。忍辱负重,是更大的勇气。一时的隐忍,是为了未来的奋起,分清身份,厚积才可以薄发。君不见楚汉之争伊始,鸿门宴上,身为汉王的刘邦就明白自己鱼肉的身份,因而一昧退让,终在亥下一战大破楚军,奠定了夺得天下的基础。人生,不也应如此焉?
  如果你是虫,请晚起以避开早鸟的叼嚼;若你是鸟,那就早起去衔无知的愚虫。
  赢在起跑看似有理,却有无数弊端。儿童的身份就是儿童,而不是一个上了发条的学习机器。赢在起跑线最后往往会变成羸在起跑线。人生是赛跑,抢跑只会导致重赛而非胜利,亦同理。
  每人都是天才,也都不是天才。让贝多芬绘制星空,梵高演奏月光;李白跨栏,刘翔作诗;岂不是会闹出天大的笑话?音乐家的身份只是善于作乐;画家的身份仅限于绘画;诗人的身份独为作诗。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领域,自己的才能。
  分清自己的身份,做自己的本分,划分自己的区域。世上没有全能的天才,只有全不能的白痴。(指导老师/木  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