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竣赫的作文本
校长专访
家访手记
家教园地
语言采风
园丁随笔
名家题词
经典视频
小树林语言艺术报

张竣赫的作文本

2017/02/21 00:00
浏览量
面对潜规则
 
 
  在那些广为人知的潜规则中,不少人,为了名誉和利益,纷纷丧心病狂。官场潜规则,就是贿赂高官,从而得到职位上进一步的提升,权力上进一步的扩大。
  不少人面对潜规则,都表示置若罔闻。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小学五年级那会儿,我一直以为评“省级三好学生”真的如校方说的:公平、公正、公开。我就在学校一直努力表现,颁奖时,我还在傻傻的祈祷自己能拿三好生。
  获奖选手都上台合影了,主持人口里还没念出我的名字。后来我才知道,三好生,不可能颁给我这种无名小卒的,都是教师子女的份。
  在那之后,我曾一度对学校丧失信心,潜规则中,还隐藏多少利与益?
  后来不知怎么的,我莫名其妙想通了,脑海中就一个想法:把自己做好就行了。
  在潜规则面前,我们何不将它化作动力呢?既然别人起点高,我们何不奋起直追?既然别人有光环,我们何不趁其享受虚荣时反戈一击?
  活在潜规则的荣誉中,未曾经历过失败,漠视的感觉。而我们在努力,我们在冲,我们在使自己努力蜕变,我们在磨练自己的毅力。潜规则是一条鞭子,虽然抽得你浑身是血,但是也把你往前推,面对潜规则,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要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潜规则当下的社会,我们要把自己做的最好、最无瑕。哪怕被潜规则鞭策得遍体鳞伤,我们也要把自己做好,做得最好!
  面对潜规则,做自己,最努力的自己,做最完美的自己。(指导老师/淡  泊)
 
 
 
 
 
诗词,中华文化的瑰宝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诗词用于陶冶情操,由内而外的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同时,诗词也是古人留给我们无价的文化遗产。
  “人生若只如初见”老师刚说出第一题,全场一片“寂静”,我挠了挠脑袋,还是没个结果,环顾四周,全场人都在发呆。
  “刚刚才说过的。”老师一提醒,还是没人能回答。几个问题下来,一些诗看似熟悉,却又陌生,我好似神游于彷徨中。
  “瀚海阑干百丈冰”,这句话一下子打破了我的彷徨。“愁云惨淡万里凝”我立马脱口而出。终于蹦出一首我耳熟能详的诗,这首诗一下打破了没人回答的惨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老师的另一句诗词,也被我迎刃而解。
  气氛马上就活跃了,随着我的连答两题,敌队准备着反戈一击。
  “决眦入归鸟的上一句”全场人慌了阵脚。对我这种不适合反向思维的人是种考验。敌队的人不知怎的,都不说话。全场人又回到了开场时的尴尬。
  “这不是《望岳》吗?”旁边的小潘支支吾吾了起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呃你,下一句是啥?”他一时语塞。
  “哦!是荡胸生层云。”他思索了一会儿诗便从他的嘴里蹦了出来。我们队刚想庆幸一番,老师便直接浇了盆冷水。
  “回答正确,可你们没举手啊?”全队那想庆幸的念头马上被浇了个彻底。
   几轮下来,我们收获的不只是那胜利的乐趣,同时还有那沐浴在诗词中的快乐和藏在每一句诗词中的独特韵味。(指导老师/梦  山)
 
 
 
 
上课能玩手机?
 
 
  近几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触屏手机横空出世,这让不少人甘愿成了“低头族”,现在,许多小学生也纷纷加入。
  “感觉孩子被手机吸了魂。”一位家长如实说道,“他之前还是三好学生,自从有了手机就没日没夜地玩。成绩下降的原因, 关键是他上课也玩。”
  上课玩手机,这不是新鲜话题,却令无数人关注,上课玩手机的事例也层出不穷。学生自从有了手机便着了魔,“学霸”变“学渣”的现象也常常发生。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谁?——学生自律性和自觉意识降低。
  学生玩手机,一是不尊重老师。老师天天备教案,为的就是传授知识给祖国的花朵,但这一切被“低头族”无视时,我想老师的心也是碎了一地的。二是对学校规则的无视。许多学校都明确规定不准学生带手机,更不允许在上课玩,课堂“低头族”就是无视规则,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想法,一点不受规则控制。三是课堂“低头族”随意放弃自己的光明前途。青春正好,怎能让手机禁锢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千古传诵,如今又有多少人还记得时间的宝贵?又有多少人意识到奋斗的必要性?
  课堂上能不能玩手机,我会坚定地回答:不能!手机可以说是“精神鸦片”,只能将人引向堕落。
  上课玩手机,证明一个民族的未来主导者正在走向歧途,走向堕落。让此情况无影无踪,这个民族的未来才是好的,才是精彩的。
  上课能玩手机?不!坚决不!(指导老师/老山羊)
 
 
 
不能继承“宋人思想”
 
 
  现在,众多家长都把成绩盯得死死的。同学之间,分数成了相互攻击的“利剑”,在世界上,分数真能就事论事吗?
  “分数高就可以了,学那些特长有什么用?”这是位家长在对于成绩重不重要的回答。记者连续问了几名家长,回答观点都一样——成绩决定一切。
  还有家长表示,近几年教育部倡导学生全方面发展都是遥不可及的。当今社会,成绩学历,能将你全身“镀金”。没好成绩,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现在的教育观怎么就颠覆了?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朋友告诉我,这年头,成绩高低的重要性,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祖孙几代都念叨着成绩。过年回去,爷爷奶奶都想着他的成绩,整个过年就没玩过。我惊讶,这不就是“宋人思想”吗?重文轻武的思想到现在还有啊?
  原来是这样,“成绩高于大”的思想是一辈辈的流传。许多人的都绷紧了成绩这根筋,成绩的锁链始终囚住了一群人——一群为着成绩而拼命的人。
  成绩永远不能评定一个人,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让人们从多方面去评定一个人的好与坏。从古至今,有多少现代人认为的“优等生”因品行不好而坠落。秦桧是个赤裸裸的例子,他成绩曾经也是太学生,成绩掩盖了他的恶劣品行,最后上官至丞相,害死以岳飞为首的忠臣。直至他的阴谋暴露,当代皇帝仍认为他是忠臣,让皇帝看走眼的,便是秦桧满脑子的阴谋诡计。
  成绩像一片云彩,掩盖了人的不足,只剩下了虚渺的光彩。在成绩为天的教育观中,我听见了无数教育人士的悲叹。(指导老师/志  荣)
 
 
 
 
从今往后,抛去忧愁
 
 
  岁月的磨炼会使人觉悟。
  “唉!”每天早晨,叫醒我的便是这长长的叹气,我揉揉睡眼,瞧见母亲在沙发上翻阅着各行各业的招聘单。只见她抽起一张单子,快速浏览了几下,便轻轻放在一旁。
  她的眼神渐渐黯淡,无数张招聘宣传单在她手里一阅而过,又被遗弃在了一旁。
  我知道,她在为工作而烦恼。母亲在外企工作,但她收入不稳定,时常是由市场经营销量的高低来决定工资。近几年,公司的销量,处于低谷,薪水也少得可怜,她突然想辞去工作,另谋出路。但其他行业的薪水也是少得可怜,除正常开销之外根本没有一点闲钱。我明白,现在的她,心里只有一个字:愁。
  只见妈妈十分难得地在一则招聘宣传上盯了好久,她马上抽出电话,摁了几下后,便放在耳旁。我看她蛮有信心的,以为是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可是没过几分钟,她便挂断了电话,嘴里反复念叨着:“学历,学历……”我心里明白,又是一个要求高学历的单位。母亲才大学毕业,好的企业看不起如此低的学历。
  “你怎么就不能看开点呢?”一旁的我说道。她望了望我,不知说些什么。
  “没有起起伏伏的人生不是人生。”我的音量逐渐扩大。
  她紧绷住的泪水瞬时打开了阀门,每一滴里,都是心酸。她缓缓地站起来,小碎步地走向她的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好强之心使她到处碰壁。一股清晰的啜泣久久徘徊在我的耳朵里。我知道,她太忧伤了。
  从今往后,抛去忧愁好吗?母亲,人生的路必定起伏不断,我们一起向前看,可以吗?(指导老师/北  辰)
 
 
 
 
这声音真美
 
 
  “卖包子喽,香喷喷的包子哦!”
  在老家,每天清晨,这吆喝声便传遍了每个角落。听到这声,我便奔下楼,追上那个叫卖者——一个老头。
  “来三个包子”
  “好嘞!”这声音多么爽朗。
  在老家待久了,我不禁和这个“包子老人”混熟了。他一口黄牙,头发略见白,身子骨还挺硬朗。卖包子时骑个三轮车,车轮有些旧了,行驶时,会不断发出“吱呀吱呀”声。这老人也挺有意思,爱笑,村里人时不时讲个笑话,让他听见了,“哈哈哈”声放鞭炮似的从他嘴里蹦了出来。
  逐渐长大后,父母把我接回了城市。那叫卖声,被替代成了广播,那“吱呀”的车轮声响,变成了“滴滴”的车鸣声。
  在城市里住久了,那老人的面容、笑声渐渐被我淡忘了,当时间的尘埃即将掩埋这段记忆时,我又回到了老家。
  第一眼望见他时,记忆中浮现出与他相关联的画面,当他那爽朗的笑声再传出来时,记忆中的尘埃仿佛被一阵风吹走,那阵风,就是他那爽朗的笑声。
  第二天清晨,叫卖声闯进了我的耳朵,我飞快奔下楼,他一眼就认出了我,一如既往的从蒸笼里拿出三个热腾腾的包子。
  我从远处望他,阳光下,他额头上的皱纹愈渐愈晰。“你回来啦!来,包子给你。”
  我又听见了他那淳朴的声音,但声音中略带沙哑,一会儿,“吱呀”声便传向了远方。
  不知为何,我和他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他的淳朴、善良,迅速打破了我和他久而不见的隔膜。
  “卖包子喽,香喷喷的包子哦!”这清晨中的叫卖声,真美!(指导老师/木  车)
 
 
 
那浓浓的书香味
 
 
  沙发旁那几本不曾翻动的书……
  当电子产品风靡全球时,我们家,不禁中了它的毒,好似戒不去的烟瘾,一天不往电子产品瞄上一眼,心里就痒痒。
  但不知什么时候,书却悄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陪妈妈逛街时,我突然瞄到道路一侧出现了个巨大的白色机器,起初以为是个集装箱,乍一看,上面直挺挺地标着“24小时图书馆”。看到书本,我是厌烦的,恨不得立刻让它消失在我的眼前。但妈妈像是见了宝似的,径直走向它,我原本想拉住她,却眼睁睁地看着她走向了“图书馆”。
  那天,妈妈借了两本书回家,我不禁厌烦,书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装订成册的纸吗?
  晚上,妈妈开启了读书模式,看她津津有味地读着,我的好奇心蹦了出来,虽然是那么的微小。一捧起书,起先是潦潦草草翻一翻,但后来才发现这是章回小说,于是重翻至第一页,耐着性子看。一直读,我发现浮躁的心灵渐渐被安抚了,书中的词句对我来说是多么的新颖、有趣。
  渐渐的遥控器粘不住我了,反而是书,在洗涤我的心灵。遥控器和电视已布满了灰尘,昔日电视的响声,变成书页的翻动声。
  爸爸不知不觉中也放下了手机,捧起家里仅有的几本书读了起来。久而久之,书成了我们家茶余饭后的话题,家中原本空荡荡的书架,也变得充实了。
  那沙发旁的几本书,不再孤独。书已感染了我们,我们沉浸在书的天堂中。书的魅力已让我们无法抗拒。
  现在,我们家中飘着浓浓的书香。(指导老师/秋  燕)
 

 

总想为你唱首歌


  泉州,我想为你唱一首质朴的歌。
在外婆家,每天都能看见浅滩上的渔民,在湿软的沙地上,挖着海沙中的海蚌、小虾。几艘渔船,靠在岸边。我望见渔夫拖着网,从远处向这儿奔来。他们每天都是这样重复着,但从不见他们透露出丝毫的愁容。
  摸着岸边的一花一草,童年里岸边的景象浮现在眼前。丝丝海风吹过,让人有说不尽的清爽,甚至陶醉于其中。那时的渔船,要靠桨来划船,渔夫在天刚泛起鱼肚白时,缓缓驶船,飘向海的深处。
  泉州最美的是海,那是因为海的那边有亲人的呼唤。当时,爷爷随船驶入台湾海峡时,我还没出生。当我开始有认知,才知道爷爷远在海峡的那头。奶奶每逢过年,都要躲进房间里哭泣很久——爷爷60多年没回来了。这使我天生就对海亲近,我相信每一片海浪都是爷爷的思念。
  我在七岁后才熟悉泉州这座古城。朝天门的每块砖,少林寺屋檐的瓦片,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迹,古墙上那古老的字画,无一不呈现着泉州的韵味。
  淳朴的民风中,多半藏着人们的热情。大街上小贩的叫卖声,小巷里代代传承的童谣,在我的眼里,就是热情汇聚成的曲调。平凡的小贩,巷子里住着的八旬老人,四处奔跑的小孩,都是对泉州的热爱。
  海岸边上的足迹,石块上的纹路,那是泉州历史文化的显现。在泉州,有我数不尽的欢愉。
  总想为你唱首歌,唱首质朴纯洁的歌。(指导老师/淡  泊)

 

 

一个人和一种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题记


  他紧紧握着粉笔,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写下一行行板书。“这是本课的要点,记下来。”话一出嘴边,各种抱怨传来:“这么长?”、“记这么多考试又不考……”我看见他,轻轻叹了口气……
  他的眼睛很大,额头上隐隐显出皱纹,嘴角裂开,白头发有那么几簇。手枯枯瘦瘦的,食指上有个深深的老茧,要不是戴个老花镜站在讲台上,乍一看,还不知是个老年教师呢。
  渐渐地,他与同学们熟悉了,但六年级毕业班压力猛增,他不得已,只好开始提升教学质量。课堂上的板书一行行地增多,同时增多的还有他对我们无形的关爱。但大部分同学不领情,以为他在给我们增加精神负担,于是在背地里不断说他坏话。在这之后,我时常看见他在默默叹息。
  他在批改作业时,总是以表扬的言语为主,但常常“话中有话,一语双关”,好与坏,在他眼里都是平等的。上交作业时,他点评作文的语言,风趣得很,这一切源头,源于他对学生的关爱与鼓舞。
  他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师,却无怨无悔地培养着一代又一代人。他的魂,是充满无限关爱的教师之魂,是充满点滴汗水的劳累之魂,是充满无限鼓舞力量的希望之魂。
  他在世上,是渺小的一个人,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的一个人。他既是李商隐笔下的春蚕,又是龚自珍口中的落红,他一直在无索无求地培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燃烧着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份激情。
  有一个人,有一种永世传承的中国魂!而他,就是这一种人!(指导老师/老山羊)

 

 

“吹”出来的春天


  只要心中有对春的爱,就能“吹”出别样的春光。
  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在教室里萦绕着:画什么好呢?大海?蓝天白云?要不就画春天景色?这个方案马上就得到队员们的一致认可。我担任“吹画手”,大致描成形后,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我先是将墨均匀地吹至每个枝干,缩起腮帮子,然后用力一吹,不过用力过猛,珍珠般的墨汁马上滚出了“计划路线”。原本我还想将它带回“轨道”,“主画手”看不过去了,抢先一步将枝干伸长至高处,“没事,不要浪费颜料”。
  枝干描好了,接下来便是要“锦上添花”了。我先用吸管蘸了一点儿颜料,仔细地滴在枝头,再用吸管将每片花瓣扩展,颜色平均分配。吸取上一次的教训,轻轻地吹动,不让花瓣之间有太大间隔,这样细细慢慢地吹,有颗“珍珠”竟然吹不动了,原想用力一吹,又怕悲剧重演,百思不得其解时,“主画手”轻轻一擦,再用木棒点上一点,说:“可以了。”我们不禁拍手叫好!
  最后描上的是外景,一颗石头,一片青草地,无意中增添了春之山水韵味。“主画手”草草地描上外形,石头上的曲线条则要靠吹出来,手要不停扭动吸管,力度统一,而且要一次性完成。我专注于石头的边缘,一刻都不敢松懈,力度一直轻轻地,生怕用力,功亏一篑。
  当“主画手”将“春”字的最后一笔写上去时,站在一旁的老师拍手叫好!再看女生组,一片漆黑的天,淡绿的草地,不知要表达些什么。
  这幅画取名为《春》,表达了我们对春天的热爱,对春天的感恩与欣赏。春是美好与生机的代名词,是万物新的开始。
  我站着,默默品味这幅画,品味这“吹”出来的别致的春天。(指导老师/木  车)

 

 

这年过得真冷清


  过年,今非昔比。
  家中虽是亮敞的,却没有一丝活力的气息。电视里,春晚依旧播着,但却没人守在电视机旁,真是“隔叶黄鹂空好音”。
  现在的年,是冷的。人人捧着个手机,发几个红包和几条祝福,就是拜年了。之后,就是捧着手机刷着视频和动态,家里哪里还有年味?
  虽还是有守岁的习惯,但情况不同了。堆成山高的作业,摆在面前。现在,都在奋笔疾书中守岁。钟声一响,原以为能看见火树银花,但现实却不大理想,空中没有烟花绽放的身影,街上也没有挂满灯笼的景象,只有几盏路灯,孤独地亮着。我凝视着外面,今宵不再难忘。
  在这个现代化城市,年,不再是大家的口头话题了。现在人们关心明星,喜爱奢侈品,年是什么?他们头脑没有了这个传统概念。90后眼里的春晚,有明星,有小鲜肉,就去看。
  大年初一,本指望能去串门,却被爸妈无情地锁在家里。
  “为什么?”
  “你现在是毕业班了!”爸爸冷冷地回了我一句。
  我从窗口上俯视大街,街上不再有卖年货的小贩了,只剩下马路上来去匆匆的车,不再有过往的行人,耳边萦绕的就是商场的音乐声和汽车的鸣笛声。
  这哪是年?这是一种冷淡。
  看春晚,守岁,这就是现代人的年,哪有老人口中的热闹情景。不仅是城市,农村的年味也淡了,农村人都向城市发展,往年在奶奶家门前唱戏的小哥,也不在了……
  过年,天冷,味冷,人心也冷。我什么时候可以真正感受到真正的年呢?(指导老师/泽  胜)

 

 

逃出噩梦


  “这是哪?我怎么在这里?”
  环视身边的景物,尽是高楼大厦。汽车不见了,看见的是人人都坐在椅子上,那椅子,却是一副机器人的模样。
  我尝试向“椅子”上的人打招呼,他不回答,一直低着头,看着手机。大街上,只有“椅子”在移动,所有人,都低着头看手机,这个世界,人人都是“低头族”。
  我尝试向远方走去,但景象,却是千篇一律的,除了高楼,还是高楼,偶尔还有几棵树,近看一瞧,原来只是投影。
  “这是哪里?我要回家!”我朝天仰望,怒吼了几声。
  “收到指令,准备传送。”
  嘭,一声,我来到了一个亮敞的屋子里。家还是那个家,人,却变了。爸妈都躺在床上,头也不抬地刷手机。
  “妈,饭呢?”
  “保姆在做!”妈妈两道眼里冒出的两到光线直直地钉在手机上。
  厨房确实有个身影,近看,保姆是个机器人!家中的一切,都被机器人包围了。
  “不!这不是我的家。”
  我试图向门跑去,但离门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每个空间仿佛都在加载、更新,这是个没有生命的世界……
  嘭,我再次被传送了。
  “虚拟世界已体验完毕,已将玩家065退出。”旁边缓缓走出个老人,左右手都交叉在背后,不知在做些什么。
  “少年,这个世界有趣吗?”
  “很无趣。”
  “对了,我将无数个儿童植入系统,看他们的反应,只有感到无趣的,才会被传送回来,你,是第一个。”
  我猛地惊醒,发现自己已回到了家里。望着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听着婉转的鸟叫声,注视着窗前的一草一木。还是有亲情的世界,最好。(指导老师/北  辰)

 

 

春天是一首歌


  曾经,春天是一首质朴之歌。
  田野里,放眼望去,尽是一片刚出土的绿色。农民扛着锄头,脚步匆匆,向田野奔去。老牛拖着沉重的口音,“哞哞”两声,提醒着农民春的到来。
  那个时代,那茁壮成长的小麦,便象征着生的希望,幼苗高一些,壮一些,“哈哈”的笑声难免不曾出现。
  小雨在过往的春天中,便是上天赐给农民最好的礼物。“滴答滴答”的声响中里,农民的心里多了一份踏实,多了一片光明。
  风也是尚好,为农民吹去劳动的汗水,几阵“沙沙”声后,农民的心中,不曾劳累。
  现在,春天是一首奋斗之歌。
  农民们穿上西服,抓起公文包,向城市进发,农村里,只留下七、八旬的父母在耕种。耳边,邻居的问候早已听不见,早晨起来,穿梭于城市间,听到的只是汽车的“嘟嘟”声。
  小鸟的“叽叽喳喳”很少听见了,他们也不曾关注这些了,他们想着奋发努力,多挣此钱,为父母,送去安心与放心。
  雨天,不管多大,都不像一样,在家中休息,在城市里,不再留意那微乎其微的“滴答”声了,多半是在拥挤人群中踏着水花,向前方奔去。他们终于明白,城市的艰辛。
  柔和春风拂过,不再能解他们心中之劳累加班加点,他们只想回到家中,享受短短的快意。指不定明天,又得早起。
  春天是一首歌,时代变了,填写的歌词也变了。春天不再是农民心中的一首古老之歌,反而是更加的劳累与艰辛。
  春天是一首歌,是一首挥洒着汗水的歌……(指导老师/木  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