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小树林教育 温陵书院
□出版/小树林儿童诗社
□主编/吴 撇 副主编/曲 燕
□责任编辑/郑锦祥 余丽敏
【有|话|说】
撒豆成兵
种诗得意
用一首诗安居
蓝丽红/老师
在广阔无边的大地上,人,如果真实看到自己,会惊讶地发现:我是如此渺小,犹如大地上的一粒芥子,天空中的一粒微尘,大海中的一滴水。若继续关照自身,我们又能确实感受到人的不可知与伟大,就像一条河:它是清澈的,亦是浑浊的;它是宽广的,也是窄小的;它是自然的,同样是人性的。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在这条生命的河流上,我们追问存在的意义,追问应如何自存?
荷尔德林说过: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种栖居,并非指占用住宅,而是内心的悠闲、安然、柔软、丰富、笃定,是一种以诗意之美为根基的状态。这需要我们脚踏大地,也不忘仰望浩瀚星空。
河是一所孤儿院/不管是/工厂遗弃的孩子/天上跑丢的孩子/还是/雪山出走的孩子/河都含着眼泪/收下他们
孩子的内心天生充满了诗意……小诗人吴伊涵描绘了一条独特的小河,展开了柔软的想象,呼唤着来自心灵的河水……由此,小诗人是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的。她通过“孤儿院”、“不管”、“还是”、“含着眼泪”、“收下”等词语的巧妙组合,诗意就渗出来了,情绪也丰富起来了——这是一条善良的、满怀爱心的河。诗意一旦发生,生命的美好便汩汩流淌而出……这正是眼前这首儿童诗的魅力!
或许在成年人看来,儿童诗只是单纯有趣而已,但仅仅如此吗?儿童诗《润唇膏》,作者把小河比作大地的润唇膏,其中透出的不仅是作者有童趣的观察,更是小诗人在观察背后对土地的凝视与珍惜,而这种凝视和珍惜,便是对生活的深情。
再看儿童诗《一杯河》,“这一杯河/春天怎么喝/也喝不完”,天真的比喻和拟人,让“春天”出场时,不仅隆重,更有与自然同行的辽远境界。
成人透过生活的面纱去审视艺术,呈现的既是自己又是人生。其实,儿童诗也有同样功能,当孩子们写下一句句极简的描绘自然、描绘生活的童诗时,留住的不仅是对自然的关切,更是铺就了内心的丰沃。生存,就在此刻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生活需要诗。当还处于孩童时期时,更需要诗的引导与滋养,需要诗作为自我的表达,需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只有当诗发生和到场时,安居才会发生。”
【同|题|秀】
每一个句子
都是一条河
润唇膏(外一首)
□郑子颜
小河是大地的
润唇膏
最爱去
缺水的地方
把那里涂一涂
这样
到了冬天
大地的嘴唇
就不会干裂
大嘴巴
河是一个大嘴巴
它收集了
大树
小草
小花
小鱼
的秘密
要是它和
暴雨吵了架
会把所有秘密
都泄出去
弹 琴
□黄弘毅
可别小看了
小河的一朵朵
浪花
它们是一排琴键呢
翠鸟来弹
弹出一条条小鱼
风来弹
弹出一朵朵芦花
村里的孩子来弹
弹出一串串笑声
写日记
□侯君福
每一个句子
都是一条河
每一个段落
都是一座山
这样的跋山涉水
我怎么
一点也不累
一杯河
□侯振福
河道是一个杯子
河水是杯子里的水
这一杯河
春天怎么喝
也喝不完
不让走
□倪一然
河有一排
雪白的牙齿
它咬住了
小鱼
小虾
贝壳和水草
不让它们走
因为
它们一走
这个家
就空了
春天的小河
□翁蕙雅
春姑娘有一头
透明的秀发
头发上戴着
小草头巾
小鱼发卡
彩虹头箍
这头发
还是世界上
最长的呢
你看
我用小小的脚步
量了好久
也没得出结果
河里的太阳
□吴彦彬
河水是海龙王
送给大地的发卡
给村庄别上
给田野别上
给森林别上
不要忘记
一直不说话的太阳
给它
也别上吧
瞎指挥
□许柏弈
那天
河想当音乐家
浪花想了想
扮起了高音符
鱼儿只好答应
当上
低音符
如果我和小伙伴
去游泳
那就把节奏
打乱了
都怪水草
瞎指挥
看打鱼
□杨晓萌
黑黑的渔夫
是树干
蓝蓝的天空
是树冠
清清的河水
是树根
前来松土的
是鱼儿
孤儿院
□吴伊涵
河是一所孤儿院
不管是
工厂遗弃的孩子
天上跑丢的孩子
还是
雪山出走的孩子
河都
含着泪
收下他们
【又|有|了】
地上有的
天上
也要来一点
吃苹果
□杨晓萌
苹果核
是灯笼里的
蜡烛
灯笼没了
蜡烛就被
吹灭了
抱孙子
□吴彦彬
冬天一来
秋天奶奶
就闭上了双眼
她在那个梦里
抱上了孙子
孙子取名
叫春天
晚 霞
□倪一然
傍晚
天空学校
大扫除
班上的小画家
抓起花抹布
就擦起了玻璃
噢 玻璃一下子
变得五光十色
自 信
□许柏弈
我常常
给自己写信
因为
我们要
自信
也来一点
□翁蕙雅
天上的云
是好吃的奶油
面包师把它们
挤在蓝色的
面包上
有的被挤成
鸡腿的样子
有的被挤成
可乐的样子
还有的被挤成
薯条的样子
地上有的
天上
也要来一点
?本期指导老师/吴 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