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小树林教育 温陵书院
□出版/小树林儿童诗社
□主编/吴 撇 副主编/曲 燕
□责任编辑/郑锦祥 余丽敏
【有|话|说】
诗之道
重在妙悟
孩子的妙悟
李 娜/老师
诗与禅,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命题。且不说以禅为诗的佛偈,就连顶尖的诗人们,也总是以诗禅合一来作为文字表达的最高追求境界。
诗之道,重在妙悟。而能够将禅意自然流淌于作品中的诗家,不多。在读小树林儿童诗社所创作的儿童诗之前,我只将此视作成人的事,觉得达成此非得深思静坐、格物致知不可。后来发现我狭隘了,原来禅意,竟然也翩然萦绕于孩子们创作的儿童诗中。
小草是另一种阳光/从地下向上长/和天空往下长的阳光/慢慢握手
显然,这是一首基于观察、思考、体悟得来的儿童诗。当阳光伸出细密的触角,蔓延至自然的每一个角落时,地面上的小草也欣喜地伸展双臂,对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做出真诚回应。小诗人用儿童独有的敏锐视角,捕捉到小草与天空之间相依相存的隐性关联,因而才有了这一首小小的、充满了柔软光点的儿童诗,不断向外奔涌出儿童世界对于自然理解的禅意。
再次细细品读则不难发现,儿童诗并不会选用太过复杂、生僻、艰涩的词汇,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意象出发,令儿童视角与思考方式营造出极富表现力的意境来。这意境,是儿童对自身所了解的自然世界与社会生活最坦白的解说词,是儿童世界的哲思。
但儿童不是一定意义上的禅者,更没有直接接触过哲学,又如何让自己的所思所想依托于文字倾泻出禅意呢?我想,这一切离不开课堂上“诗老师”充满激趣与哲思的引导。只有深谙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老师,才能够在孩子们的心中,适时种下诗歌智慧的因子,启发孩子们用心体悟世界。
将这一首首跳跃着儿童奇思妙想的诗捧在手心,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那一颗颗晶莹剔透、蓬勃跳跃着的童心。噫!我手中捧着的,难道不是这个世界最本质的模样吗?
【现|做|的】
黑板是世上
最宽容的菩萨
错了重做
□杨晓萌
小水塘
是一张作业纸
被风揉皱了
又摊开
鱼儿做错了题
又得重来
有的火车
□唐誉宸
人的思想
是一列列火车
每个人的火车
都不一样
有的用煤
开得比较慢
有的用电
开得特别快
有的得用
另一列火车
从后面推
不懂装懂
□郑子颜
风扇喜欢模仿
哲学家
不管别人说什么
它都装作很深沉地
摇摇头
哼
还不是不懂装懂
菩 萨
□许柏弈
黑板是世上
最宽容的菩萨
不管写对写错
写多写少
甚至
乱涂乱画
他们都觉得
十分有用
复 活
□唐菱霜
灯笼是
死去的萤火虫
一只又一只
在喜庆的日子里
活了过来
难吃的面包
□张雨欣
作文
是一片片面包
全班五十六个面包师
有的做得好吃
有的做得
难吃
难吃的
有时要蘸着泪水
咽到心里
树裁缝
□肖翔尹
树裁缝
专门修剪阳光
不小心剪坏的阳光
只好放在一边
风会来收
会还给蓝天
这样云朵更好吃
□侯君福
直升机
在天上边飞
边搅拌
这样子
云朵
会更好吃吗
滴到心上
□侯振福
乌云哥哥喜欢在
天上画画
可是
每次画画
都会把墨水
滴到大地妈妈的
心上
理发师
□吴彦彬
纸张
是一位理发师
笔是最熟的客人
不管笔的头发
有多少
纸张也剪得过来
【又|有|了】
试卷上的分数
是几根导火线
大地的脸嫩嫩的
□肖翔尹
秋天的树叶
是创可贴
先为大地把脸上的伤口
治好
然后冬天的雪
就能帮她敷面膜
到了春天
大地的脸
嫩嫩的
害羞的泡泡
□郑子颜
泡泡被风一亲
吓得大哭起来
一下子
跑丢了
做手影
□唐菱霜
我的手会生孩子
生一条小狗
生一条小猫
再生一条小马
还有小鱼小花小树
我的这些孩子
喜欢陪着我
他们 好孝顺
小河糖
□侯振福
一到冬天
小河就变成一条
长长的糖
小河糖
正等待着
春大哥来吃
掉下去
□侯君福
月亮婆婆有许多
星星儿女
星星儿女为了养家
给天叔叔打工
谁想退休了
就从天上掉下去
导火线
□许柏弈
试卷上的分数是几根
导火线
它连的是
爸妈这个大炸弹
考得好
导火线是湿的
考不好
导火线上
正冒着火花
补丁田
□杨晓萌
衣服上的补丁
是一亩田
缝衣针
翻过土了
妈妈的唠叨种子
也撒下了
气炸了
□张雨欣
气球爱生气
如果生太多气
肺就会被气炸的
剪 纸
□吴彦彬
纸张没有特长
白白的一张
看不出有本事
只好任人
剪成一幅画
怀 旧
□唐誉宸
拉链是不是
最想回头
去看看自己
曾经走过的路
? 本期指导老师/吴 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