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儿童诗报005期
校长专访
家访手记
家教园地
语言采风
园丁随笔
名家题词
经典视频
小树林语言艺术报

小树林儿童诗报005期

2018/02/25 00:00
浏览量
□主办/小树林教育  温陵书院
 
□出版/小树林儿童诗社
 
□主编/吴撇  副主编/曲燕
 
□责任编辑/郑锦祥  余丽敏
 
 
 
 
【有|话|说】
 
和害羞的小花儿打招呼
为迷路的蚂蚁让个路
 
 
 
 
生活在语言的森林里
 
?丸  子/老师
 
  自从《小树林儿童诗报》发行以来,我的生活萌生起了一种新的期待。读孩子们童真的作品,是一种很纯粹的享受。甚至,偶尔读完,我会迫不及待地想和人分享我内心澎湃的欢愉和感动。
  孩子们的诗作,总是那样轻易地吸引着我。它的篇幅那样的短小,内容那样的简单,可是它的语言又是那样的活泼,思想又是那样的有趣。它离孩子们的世界很近,因为它充满了孩子的真诚、好奇、阳光和爱。
  我经常惊诧于孩子们蓬发的诗意,亦感动于他们看待世界的美好。看到孩子们率性、轻快地奔跑在儿童诗的原野上,如此之自由,我似乎感觉到了一束温暖和煦的光,它包围了天使一般的孩子,亦笼罩了我。
  在这种光亮中,我偶尔会想:为什么我们要成立小树林儿童诗社?为什么我们要教会孩子读童诗,写童诗?
  我想,可能是我们希望,当这些孩子长大,不可避免地要去拥抱这个成人世界的时候,他们依然能够敏锐地用自己温柔的感觉去触摸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一有时间会走进自然,在茅亭里看蝴蝶恋爱,去和一朵害羞的小花儿打招呼,为一只迷路的蚂蚁让路,因一朵云的漫游而欢喜不已……他们会明白要在忙碌的生活里,停下脚步,去关注其他的生命,懂欣赏、会聆听、能友好相处,知道维持今朝的快乐。
  而一个孩子只有生活在语言的森林里,才能看到世界的丰富性。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带领孩子寻找到那条通往森林深处的交叉小径。让这些爱诗的孩子,能够借助诗歌的力量让生命得到更好的成长。
  也许,这就是小树林儿童诗社的一种眺望,一种与众不同的眺望吧。
 
 
 
 
【晒|诗|稿】
 
春雨过后
苔藓一家晒被子
 
 
 
叶  脉
 
?朱  奕
 
每片落叶都有一张
自己的地图
 
这样就可以
在新的春天里
找到
原先的枝头
 
 
 
 
偷  听
 
?骆恒驿
 
蜘蛛每天
都在教室里
偷听老师讲课
怪不得
它们吐出的
都是学问
 
又有一批小飞虫
被紧紧迷住
 
 
 
晒被子的苔藓
 
?王国霖
 
春雨过后
苔藓一家晒被子
有的梦话
还来不及跑掉
 
 
 
这谁的课本
 
?翁铭婕
 
小青蛙捡到一本
语文书
也想读几句
呱呱呱
每句
都被它读得
一模一样
 
它被自己的才华
惊得
目瞪口呆
 
 
 
雨水也用洗洁精
 
?李烜烨
 
没想到雨水
也用上了洗洁精
要不然
这条小溪
那条小河
还有我不小心
踩进去的小水洼
怎么会有
那么多的泡沫
 
 
 
 
小蜗牛上学
 
?施嘉灿
 
小蜗牛上学了
不驮房子背书包
 
它每翻一页书
就要沾一点口水
似乎这样
课文才会发芽
 
那么接下来
它肯定要
咬文嚼字了
 
 
 
有文化真可怕
 
?吴宛铮
 
咦  今晚小飞蛾
没有来蹭课
 
上次蹭课
它学会了一个成语
叫  飞蛾扑火
 
 
 
老鼠啃书
 
?何哲轩
 
小老鼠每天晚上
不爱偷油了
因为偷来的油
又卖不了几个钱
 
听说知识无价
老鼠盯上了书房
于是越来越多的书
在一夜之间
被挖走了
字和词
 
 
 
我猜灰尘是心事
 
?郑子颜
 
灰尘是
这个世界的心事吗
 
它一会儿飞到桌子上
说给本子听
一会儿跳到楼梯上
说给脚步听
有时飘进杯子里
就开水有热情
听它唠叨
 
我生气的是
我从不批评它
它却蹬鼻子上脸
弄脏了我的美
你瞧
我的耳根处
积了那么多
它的废话
 
 
 
求知的小蚂蚁
 
?胡陈峰彬
 
小蚂蚁住在
一所小学的边上
每天都要被
琅琅的书声闹醒
 
每次  小蚂蚁都要
情不自禁地说
多美的闹钟呀
 
既然都醒了
那就去听听课吧
你看  
它爬上了高高的树
趴在一片
最绿的叶子上
认真地
做笔记呢
 
 
 
 
【观|课|人】
 
山重水复之后
自己挖到了宝藏
 
 
 
 
大道至简 | 曲  燕
 
 
  儿童诗课堂因为充满愉悦,只要有时间,我都不忍错过。这不,我又来了!这次的听课,在上次课的基础上,内在情绪更为澎湃,以至于还没有下课,我就怕自己漫天的思考消失,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写评课笔记……
  今天的听课感悟,用四个字来总结最为贴切——醍醐灌顶! 
  自己这两年带了一个班级,孩子们都跟着我学了快两年了。最近,出现了教学瓶颈——大多数时候,孩子们都势如破竹,但偶尔在挑战比较有难度的训练中,会有部分失败之作。虽然自己在教学反思中发现是缺少了给孩子绵密的方法导致的,可是如何让较弱的孩子在我的引导下有效吸收呢?很显然,孩子们需要自己的思考张开,才能用到我给的方法,但这一点如何做到,我一直卡着。今天,在听课中,各种思索和比对后,一下子就明白了问题的所在。在今天这堂课中,一点点看着老师在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时,感叹真的是“大道至简”,孩子们一步一个脚印,智慧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明显上升……于是,他们在创作中争妍斗艳……
  小树林的写作课堂,一直强调给孩子有效的方法。而好的方法不需要太多,但一定是孩子自己在其中寻找到的。今天老师带着孩子一起“爬楼梯,找方法”的教学设计就是最好的示范。
  这节课老师没有太多华丽嘈杂的构成,只用了一个载体——歌曲《校园的早晨》,整堂课围绕这一首曲子,展开了形散而神聚的教学。形散指的是孩子们的思维一直是向外的,一直在飞跃和张扬。神聚指的是教学板块很严谨,一个梯度一个梯度紧紧依托着这首校园歌曲的本身展开。
  课前,孩子们听了这首歌,老师给孩子们的问题是:听着这首歌,你脑海中跳出了哪些美好的事物?第一轮的回答,孩子们大部分围绕着歌词内有写到的事物来回答……接着,老师启发孩子们跳出歌词,在轻快的旋律中去静心寻找……这一轮,孩子们跳出了歌词,但是局限于能看到的校园常见事物:楼房、操场、大树、玩耍的学生等等……于是,老师展示了自己的寻找:石墙下,一片青苔,阳光照过来,它正在晒它的绿被子;一棵老芒果树,繁密的叶子相互交错,阳光射下来,叶子们争着晒太阳,其中一片对旁边的说“哎呀!挤死我了”;一棵美丽的丁香树下,一只年迈的蜗牛正努力地爬着,它要爬上丁香树顶,快放学了,它得站在树上,张望一下自己的小孙子有没有回来……例子举到这里,孩子们恍然大悟。
  老师的问题又来了:我看到的事物和你们看到的事物有何区别?在讨论和追问中,孩子们发现,老师看到的事物,是奇特的、细微的、美好的……接下来,孩子们的灵感便明显地再上了一级台阶:灰尘捉住了阳光,蚂蚁偷听孩子上课,沉默的蚜虫在考试……这些微观且美好的事物都开始出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他们叽叽喳喳,简直停不下来!
  当他们的回答升华到热烈又沸腾时,老师便顺势开始总结,你们刚才寻找到的这些符合诗的创作吗?孩子们再次进入对比思考,这些美好的事物多么有趣,不正是前面学过的儿童诗创作要求吗?——好玩、巧妙、有哲理。
  孩子们在这条路上柳暗花明、山重水复之后,自己挖到了宝藏。孩子们飞扬的思维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创作,可爱的儿童诗又在这个夏夜里再次熠熠生辉。
  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首校园歌曲,一个主线问题,三个有梯度的提问,三次总结,三次分析,三次讨论……这节课的设计,简单至极,但有效至极,快乐至极,清晰至极……简单之外,孩子们成长的脚步,在我面前扎实又落地有声地镌刻着……我看到的是,老师给的办法,只有一个,但却是孩子们自己找到的,是老师在反复的、有梯度的设计中让他们一次次慢慢去够着的!这样的方法绵密、踏实、有用,这是“授之以渔”的课堂。我看到了——引领孩子智慧升级的课堂,可以是如此的大道至简!
 
?本期指导老师/吴  撇  ?本期视觉/黄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