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报增刊005 - (1)
校长专访
家访手记
家教园地
语言采风
园丁随笔
名家题词
经典视频
小树林语言艺术报

小树林报增刊005 - (1)

2018/02/28 00:00
浏览量
□主  办/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
□主  编/吴  撇
□副主编/曲  燕
□增刊001期/2017.06.16
 
小树林风采展示
 
静静的自然
 
★ 黄  菁
 
  七月一日:
  上午下了毛毛雨,天气很清淡。透过窗,老松树伫立着。午间,天阴沉,深灰色。下午便放晴了,依旧在家。阳光洒在窗前草坪上,橘色,将小草晒得暖暖的。深绿与浅绿在阳光下交替,让人眼前亮晃晃的。傍晚七点十分,在阳台上赏月,月色皎洁,干净。
  七月二日:
  上午放晴。早早起床去观天湖。那湖倒是明净得很,看得见自己的倒影,天空呈天蓝色,很漂亮。看见了大雁,正专注地“一字”飞行。翅膀的羽翼是浅灰色,极有层次感,一片伏着一片。后来,大雁摆成了人字形,远远观望,倒是逗得很,像极了一架毛绒绒的飞机。
  往回走时,发现花栏旁有一大片蒲公英。根茎是浅绿色的,细细的,摸起来有点像桃子上的毛,让人感觉痒痒的。根茎上顶着个小圆球。纯白色,看起来分外干净、纯真。我抓了一束,轻轻一吹,圆球上的绒毛就到处乱飞。那场景,倒是令人喜爱,像下雪了似的,白茫茫一片。
  七月三日:
  下了一整天的雨,白云轻飘飘地走过,看起来极薄。
  七月四日:
  与爷爷到小路上散步,意外看到一只小蚂蚁,深棕色的身子,六条细细短短的腿,如果认真看,可以看见它纤细的触角。小蚂蚁在两个离得极远的洞穴中穿梭,好像在来回搬动着什么,显得繁忙极了。
  几只蜻蜓从我的头顶飞过,极薄极美的小翅膀扇动着,蜻蜓的小身子看起来软软的,极轻,随着风飞行。
  下午,又下起雨,雾茫茫一片。我的心,一片宁静。
 
 
 
 
静静的自然
 
★ 翁铭婕
 
  七月三十一日:
  雨嗒嗒地从云里落下,划过天际,顺风的方向溜下凡间,却在几分钟后骤然加大,来不及归巢的麻雀急忙从树枝蹦起,张开褐色的翅膀。“啾,啾,啾……”叫上几声,胸前的绒毛被风吹乱了,被雨水打湿的翅膀扑腾几下,水珠一阵一阵地挥洒下来。待到躲回温暖的巢,已是一身疲倦。虽说归了巢,惊恐还在,这小家伙怯怯地躲在巢的深处,小眼睛里满是害怕,缩成一团,似乎轻轻发抖。
  八月一日:
  凌晨迷迷糊糊地醒来,睁着迷蒙的眼睛往窗外望,恍惚中,一片银色,亮得刺眼,下雨了,雨帘在路灯的反射下银亮了起来。
  我在窗边坐下,风很大,大得盖过了雨声。楼下,一株三角梅的枝条被风训斥得一愣一愣,低垂着,枝头嫩叶间包着的粉色花儿无情地被打落,只留下枝条无助地在空中挥舞,陪着黑夜无声地叹息。雨水大片大片地压着它的枝叶,然后滑下,浸在泥土里。几分钟后,就能积一个小水洼。
  风住了,雨依然斜斜地下着,没了咆哮,只留雨水低低地嘟囔,下午时分,雨又加大了。
  八月二日:
  雨止,大地一片寂静,好像昨日什么都没发生。
 
 
 
 
“痛苦”的快乐
 
★ 袁钰麟
 
  身体每一处地方在受到不同的刺激时,想必会有独特的感受。如皮肤碰到针,那感受肯定是刺痛,但每处地方感到的疼痛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如今,我的脚底板将要去体验趾压板了,该是什么奇特的感觉呢?
  当然,也不只有我要挑战。这是个比赛,先是男生与女生用脚进行石头剪刀布,输的一方将在指压板上蛙跳二十次。
  各个选手都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就冲上去来个踢踏舞。但事实却与眼下的兴奋相反。只见小鱼的一只脚刚踏上去,就如触电一般,马上又缩了回来,他“丝丝”地倒吸凉气,便不敢冒然前行。接着他先把脚趾头凑上去在趾压板上点了点,又犹如一只受了惊的小兔子一样快速退了回来,但试完似乎放心了,便战战兢兢跳了上去。“哎哟……”一声尖叫袭来,盖过了大家兴奋的说话声。全场沉默了十秒,紧接着大家的笑声像一把利刃划破了这份沉静。小鱼的脸“唰”一下全红了,气得摆出一定要与女生决一死战的姿态,似乎气都从他的鼻子里冒了出来。
  小鱼刚才的惨状似乎吓到了对手,女生组的一号选手有点萌生退意了,但听到组员的鼓劲打气,她硬是上了场。对决将要开始,小鱼气势汹汹,恨不得把对方给吃了似的。看来气势是多么重要,小鱼虎目圆瞪,一脸不屑,满脸写着骄傲,一副不把对手放在眼里的架势,大喝道:“石头剪刀布!”声落脚定:第一局,小鱼轻松将对方打败!女生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男生们可高兴坏了,手舞足蹈,放声大笑,鬼脸一个比一个丑。
  输了当然就该女生们受罚了,这时,男生们则认真起来了,女生趾压板上蛙跳,我们可得好好数,不能让她们漏了。“一、二、三、四、五……”男生异口同声,声如洪钟,啊!真起劲。再看被罚女生那一个个苦状,脸都皱成了一团,还有那一声声痛苦的惨叫,啊!胜利组真是太快乐了。女生们更气了,恶狠狠地盯着男生们。眼看着他们一边跷着二郎腿数数,而自己在这受苦,怎么能不气。此时,她们可能下定决心要让男生们输得更惨。
  果然,男生太过于得意,接下来输得一败涂地。这次的惩罚是在趾压板上跳僵尸舞,这可惨了。男生们都坐在位子上不肯上前。女生们“嘻嘻”地笑话着:“上呀!上呀!刚才不是都声音大胆子足吗!”男生们怎能忍得了这样的羞辱,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大家伙刚开始都一脸恐惧,龇牙咧嘴,一副上刑场的样子。你看!有的弓着背,捂着腿,好像随时准备从趾压板上弹开。但前面的昱祺刚把脚放上去,表情马上舒展开来。“哎,还挺舒服!”说着他便开始在上面扭身摇屁股的。这下,大家都不怕了,一窝蜂涌上去,一阵群魔乱舞,好不高兴。女生则是真的不高兴了,好一阵失望。可能她们以为女生也该像她们一样,一阵鬼哭狼嚎,才是正确答案吧。
  趾压板能按摩脚底,通经活血,益处很大。踩完之后,我们都感到脚微微发烫,还奇痒,如千万只小蚂蚁爬来爬去,忍不住想去挠。再过一会儿,这痒痒的感觉消失,脚底便暖暖的,一阵阵舒适……那感觉,放松极了,留下的都是快乐啊。
 
 
 
 
 
小树林奇思妙想
 
鲤鱼和金鱼
 
★ 林思言
 
  柳树又绿了,桃花又开了,又是新的一年。阳光投射在河面上,波光粼粼。鲤鱼和金鱼不约而同游到这里,沐浴着灿烂的阳光。阳光照射下,成年的鲤鱼闪闪发光,而幼小的金鱼显得暗淡无色。
  鲤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翻滚着,阳光使得她金光闪烁,游过的鱼儿们都赞不绝口:“鲤鱼姐姐,才过了一年,就如此美丽动人,亮得我都睁不开眼。”鲤鱼听了心里甭提有多兴奋,继续展示着自己婀娜多姿的身材,拥簇的观众,都拍手称赞。
  这一天,鲤鱼还是照样在这安静的水面下表演,金鱼也照旧享受阳光的给予,鲤鱼见金鱼竟不夸她美,便准备羞辱她一番:“金鱼妹妹这么多年你都没长个啊,依然那样瘦骨嶙峋,你看我,这还不到一年,鱼鳞就丰满了,你看我亮丽多彩,你呢!瘦小丑陋,能不能学着点啊!”大家听了,发现小金鱼确实不起眼,便渐渐开始议论纷纷,进而一起冷落她。金鱼发现大家都不喜欢她了,便灰溜溜地游走了。路上她自卑地对自己说:“我真是没用,既没有鲤鱼的美貌,又没有鲤鱼的身段,唉,我为什么是一条金鱼呢?我要是能当鲤鱼就好了。”她边游边自言自语。
  金鱼一边指责,一边无可奈何地叹气。正巧,这些话被青蛙妈妈听见了,她小心翼翼地跳到金鱼面前,抚摸着她的头,安慰道:“小金鱼不要这样想,你自己都讨厌自己还怎么让别人喜欢你呢?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你的小也许就是价值,不要那么自卑,要学会自信,你的未来肯定是美好的模样。”金鱼听了青蛙的话,心里爽快多了,便欢快地告别青蛙妈妈,自在地游走了。
  又是一天,大家又聚在一起晒太阳,金鱼也不例外,她自信地游走在鱼群中,不再怕任何的讥讽与嘲笑,抬头挺胸,不像上次的自己,耸拉着头,哭丧着脸,胆小怯懦,畏畏缩缩。青蛙妈妈见小金鱼眼神里张满明亮,从容自在,笑容满面,勇敢地振作起来,在岸上欣慰地笑了……
  大家都在同一片阳光下游动,浑然不知,一个危险的大人物,准备伺机而动。一位渔翁抡起渔网,蹑手蹑脚地靠近鱼群,生怕惊动了她们,就在离河不到一米处,渔翁举起手中的渔网,奋力一抛,大网撒在河面上,将鱼儿统统抓住,随即渔翁收起渔网,盯着一大网的鱼,兴致勃勃:“今天可大发了,捕了这么大网鱼,真是走了狗屎运啊。”而网里被打得措手不及的鱼儿们,个个哭得死去活来,奄奄一息,有的还在做最后的挣扎。鲤鱼绝望地看着河水,再也扭动不起来了,那亮丽的鳞片此时也黯然无光了。
  渔翁捞起一大网的鱼越收越紧,只有小金鱼灵活地挤出鱼群,从渔网的小洞钻了出去,奋力一跃,重新回归小河。
  金鱼望着渔翁的背影慢慢消失,顿时想起了青蛙妈妈的话,开始细细地思索……
 
 
 
 
小树林教师随笔
 
心疼了,教育就亮了
 
★ 曲  燕
 
  《斯宾塞的的快乐教育全书》里有这样的文章——《对孩子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我们“心疼了,教育就亮了”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处。文中这样写到——如果一个同事不小心撞破了头,人们会非常关心地问:“怎么受伤了?肯定很疼吧!”之类的关心。类似的事情,如果换成是自己的孩子,在踢球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把脚给伤着了,很多父母会先大声地训斥孩子,稍微好一点的父母可能会赶快带孩子去医治,差一点的父母则会告诉孩子“谁让你去踢球了,这么不小心”,甚至把这种痛楚看成是对孩子“犯错误”的惩罚。为什么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缺乏同情心,原因是这样的,即“因为他是我的孩子。”这个“我的”包含着不容置疑的意思,还包含着用不着去同情的意思。
  孩子是需要心疼的。可是现实教育中,我们很多老师是不是也和斯宾塞笔下的这些父母有类似之处呢?孩子一脸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做题的时候,我们老师可能迎面是这样一句:“现在不会了吧,刚才在干什么!”似乎现在不会做是孩子刚才不认真听讲应得的结果。这时,我们可能觉得,他是我的学生,他先不注意听讲在先,所以不需要心疼。这和上文父母的逻辑是一样的。人与人的关系因为连接而紧密,连接一定是因为你感受着我的感受,你理解着我的一切这样才会让关系更融洽。可是我们觉得他是我的学生,所以不需要心疼,这就把孩子当成我们自己的附属品或者控制对象了。如果有对孩子基本的尊重,他和我们一样,是个独立的人的个体,他的无助,就是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的疼痛就是需要安抚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视而不见或者觉得不需要安慰呢?没有心疼,孩子就感受不到与老师的感情连接,他的感情的箱子就无法被爱填满,只会在被无视后越来越干涸,只会让孩子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持续降低。
前些天,读叶开的书其中有一篇文章也写到这样的问题:读小学的女儿期末考试回来说到当天发生的事,旁边的男孩因为调皮划破了自己的试卷,男孩很紧张问监考老师怎么办,监考老师狠狠地说:“怎么办,能怎么办,说不定整张考卷都作废了!零分!”监考老师说完走了,但男孩写试卷的手都在发抖,过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很心疼这个小男孩。叶开在文章中也有这样评价,觉得很同情孩子,不管这位老师教学怎样,起码是没有善意的。学校整体倡导德育,动辄就给孩子大讲道德,但在叶开看来,道德体现在细微之处就是善意,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流露善意,肯定道德不会差;一个社会处处都是善意,道德标准一定也不会低;一位老师每时每刻都是满满的善意,就是在行动细节上教会孩子最好的道德。很显然,这位老师在对待这个男孩的事情上,是没有善意的,更别论什么道德标准了。
  不管是斯宾塞说的同情还是叶开所谈到的善意,我觉得都是是否会心疼孩子的问题,只是我们的说法不同。试想,我们正在因过于开心而欢呼,手舞足蹈,乐不可支,突然一脚踏空摔倒在地,我们在众目睽睽之下,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看到我们的遭遇,并伸出手来拉一把,用流露着心疼的眼神看着我们,就那么一句:“肯定很疼吧!真让人怜惜。”我想,我们的心马上就会暖化了,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孩子正在成长阶段,确实没有很好的自律性,也没有足够好的平衡力,更没有严谨的安全意识,难免会出现很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行为问题。但因为他们是孩子,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接纳,有这样的允许,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透过他们的眼神能够看到他们的无助,透过他们紧皱的眉头看到他们的委屈,透过他们紧抿的小嘴看到他们的痛苦。这样,才会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泛起一阵阵涟漪,溢出心疼之意。于是,有了这份心疼,我们的眼神就会变得柔软,我们的心就会温暖,我们的笑容也会更加甜美。这些,都会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让他感觉得到,这些包容,这些原谅,是对他最好的支持,孩子的被接纳,可以疗愈当下他所有不好的情绪。还有什么比心疼他更好的方法呢?
  不单是在孩子有这样的行为问题的时候需要被心疼,孩子在学习困境中,在健康困境中等等都需要被心疼。很多时候,学困孩子、厌学、抵触老师等这样的孩子更是需要被心疼,要知道,是孩子背后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环境或者错误的影响甚至错误的方法让孩子成为了现在困境中的样子。上天在给每个孩子生命的时候,都给了他们足够的能力,到底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他们成为现在的自己,他们那么小,还不知道。我们作为教师也可能无法知道,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心疼孩子,因为他需要帮助。
  心疼了,教育就亮了。你的眼神里有心疼,你的话语里有心疼,你的笑容里有心疼,你的……只有时刻会心疼懂心疼,才是一个落实大爱的老师。
 
 
[本期指导/曲  燕]
[责任编辑/郑锦祥  余丽敏]
 [本期文字录入/冯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