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随笔展评【第24期】
校长专访
家访手记
家教园地
语言采风
园丁随笔
名家题词
经典视频
小树林语言艺术报

行政随笔展评【第24期】

2011/12/28 00:00
浏览量

行政随笔展评【第24期】

【本期主持人】唐丽花

 

【张  周】
 

  习惯是一个人从小开始养成的,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而这些习惯非常难改变,因为这些习惯已经伴随你N年,有时甚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是在追求美的过程,是享受人生的过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通常有些非常良好的习惯并让他感悟到生活的真谛,也是生活是成功人士。而拥有不良习惯的人往往也不懂生活或者生活得很差,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我很佩服一部分人,特别是为生活能改变自己生活中不良习惯的人。比如有抽烟的人,大家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很多人就是习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一直替烟草公司产生大量利润,成就他们的财富人生。我看到的生活中或书上记载的那些能够戒烟的人,绝大多数取得成功或者收获幸福。
  人生漫长却又短暂,而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这或那的习惯,多少也有些不好的习惯,享受生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就得从自身做起,把自己修炼得更加完美。
  改变生活,从改变自己开始。
  改变自己,改变生活,享受生活!

 

【林  香】
 

这份美好,可与谁享?

 

冷空气来袭,路人皆匆匆
独自一人伫立在寒风中
渐渐地看到消失后的痛楚
内心纷繁复杂
一起历经风雨变化
最终还是难逃谴责
好在一群同伴的相惜
她将这份真情烙印在内心的一隅
阳光洒满大地,路人皆笑语
和着愉悦的微风
感受时间的流逝
是美好亦是期待
带着这份眷恋
走向新的起点
林子处,小溪间
漫山遍野的美丽画面
重现在她的眼前
拥抱自然
拥抱感动
她心醉了

 

【刘小香】


书香气息

  不知不觉中,当每次捧起书,翻到还未阅读的那些文字时,总是习惯性地将鼻子凑近书页,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瞬间,油墨香顺着鼻腔,滑入心田,弥漫着……
  书香的弥漫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在校时,老师下发新教材,我埋头在书里嗅来嗅去时的欣喜若狂。
  或者不只是油墨香而已,我嗅到的是一种思想的芳香,漫步在一种智慧的圣地。
  闻了闻之后,又习惯性地用手去触摸那些菲薄的纸页和让我心旷神怡的文字,仿佛将自己的见解的线头和作者思想的线头打结在一起,绵绵不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美好的体会,有没有过这种舒心的享受……
  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
  他的文字里没有矫揉造作的假象,没有堆砌辞藻的华丽,唯有坦诚言之的故事,唯有言简意赅的叙述。言已尽却意未了……于我而言,那种真诚质朴的文字是一种养眼、养神、养心的精神圣水。
  “……和‘自己’对戏的另一个唯一的角色叫‘回忆’……”他在自序《你们还记得我吗》一文中说道。那是他对自我的审视和社会现状的另一种解说。我在旁边批注上:在这个追名逐利的社会上,人渐渐失去了自我,呈现      在别人面前的,是一个虚假的自我。我善于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吗?
  “……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个年纪才懂得去细细品味。”他在他弟弟意外死去的《遗书》一文中说道。这些文字道不尽他的悔不当初。我在旁边批注上: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当你一旦懂了,一切却都已经远了……”他在他弟弟意外死去的《遗书》一文中又说道。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表面上水波不兴,悔恨却在骨子里铮铮作响。手足之间的情义是其他事物所无法逾越和比拟的。
  ……
  当我阅读到喜欢的文字时,心田的油墨香再次泛起,不由自主地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想法,与他的文字作伴。也许,那就是共鸣,那就是思想,那就是契合。


【曲  燕】
 

遇  见(三)

  “这个周末我要去相亲了……”林睡意惺忪地说。“嗯!”丽儿心不在焉。“你怎么不给姐鼓鼓劲啊!真是的……”林佯装不高兴。听到林这样说,丽儿咯咯地笑了起来,“我不鼓励你都如此斗志昂扬,再鼓励你不是以相亲为生了。”听了丽儿挤兑的话,林又开始了她的喋喋不休,什么不知奔三女人的痛苦了,父母的逼婚了等等,丽儿只是认真地听着,不加点评,因为对于林来说这是她这几年来的大事哦,而对于丽儿来说,她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不管对待什么事,丽儿都是积极主动做好,甚至是努力去争取的,而唯独对待感情,丽儿一直属于守株待兔型的,她总相信爱情是可以不期而遇的,而不是如此煞费苦心得到的,再说女人为何非要把理想寄托于婚姻呢,为何要早早结婚呢,所以丽儿从不把这个放在考虑的范围内。望着林那端着镜子自哀黄花易逝的愁容,丽儿在心里默默祝福着她,让命运早日给她以希望吧。
  突然,楼梯口传来“砰砰”的声音,接着便是一阵凌乱的脚步声,伴随着的还是一个男孩子声嘶力竭的吼声,“滚开,我不读了,退学,什么玩意老师……”这咆哮中有愤怒,有呜咽,丽儿赶紧扔下手中的毛巾探出头去,不难理解她的着急,因为她总觉得这声音很耳熟,像极了边远的声音。边远是去年丽儿班的班长,偏科,除了英语总不及格,其他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为了他的偏科,丽儿没少下功夫,这是一个个性极强,内心叛逆,又略微有些早熟的孩子。
  丽儿站在二楼朝下望去,那个奔跑的身影冲过升旗台,又奔向黑乎乎的操场,在路过教导处的一刹那,透过灯光,丽儿看清楚了,没错!是边远!那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何没看见老师呢?丽儿不解地抬头望向三楼,只见边远的语文老师杨柳脸拉得长长的站在初三年三班的教室门口,很显然,边远刚刚和语文老师杨柳产生过激烈的冲突。而三年三班的班主任也不知去向,到现在还没见露脸,丽儿不禁觉得悲哀,老师当到这份上,不知道还懂不懂得责任二字。
  丽儿不禁有些焦虑,她太了解这个边远了,不知道会不会做什么偏激的事情。边远是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但是父母永远无休无止的争吵,让他变得敏感又内向。初二刚接手二年二班的时候,丽儿还不知道自己趟的是浑水,她不知这是个“烂班”,几经易手,连着两个班主任撂挑子不带了,不知这一切的丽儿果敢地接了这个班,但第一节开班会,面对着这帮陌生的孩子,丽儿就感觉到了不对劲,这是一个没有一点规矩的班级,男生居多,爱起哄,丽儿仔细观察着,发现这些男生说什么做什么总爱看看边远,丽儿心里边有了谱,笼络了这一个,这个班就好管理了。于是,丽儿便经常在周末借故累让边远把自行车骑回去,因为经了解丽儿和边远的家很近。慢慢地,这个酷酷的男生便放松了戒备,视丽儿如知己,其实,这个孩子就是缺乏一个倾诉的对象而已。还记得,边远为了让丽儿和自己一样喜欢周杰伦,每周都会给丽儿的床头贴一张周杰伦的新海报,但丽儿还是无法真正喜欢周杰伦,她宁愿把这些精力留给自己的这帮孩子。每周末开学,边远都会提前来,找丽儿聊聊天,谈谈理想,说说家庭,倾诉下喜怒哀乐,那一年,这个孩子变得爱笑了,他特别发奋,在丽儿的建议下,他决议要补上拉下的英语,而班级一大帮男生在他的带动下,也都开始乖乖地学习了,这个孩子该是一个多有感染力的人啊!丽儿经常会很欣赏地看着他。
  可为何到了三年级,他就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生”了呢?经常会听到他的班主任老师愤怒地找教导处主任罗列他的“罪状”,丽儿每每听到,总会觉得心酸,她知道,这个孩子本质没问题,是性格在作怪,他是故意的,而故意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对老师不服,不服的根源就是老师对他过于激烈的批评。
  想到他这一年的变化,而此时,他和语文老师杨柳的冲突也不足为奇了,但是,课堂上和老师顶撞,擅自离开课堂,丽儿知道,这个孩子必然要面对接下来的校规校纪的惩罚。只是,丽儿更担忧,依这个孩子的个性,即使学校没有做出惩罚决定之前,他自己也有可能要离开学校了,他是个受不了委屈的孩子,他不会容忍在和老师有了这样的隔阂之后,还要继续每天面对这个老师对他异样的眼光。
  脑海中思绪万千,丽儿望着还是昏黑的操场,忍不住走下楼去,看来他现在的老师是打算放弃他了,到现在都没有人下楼去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去了哪里。丽儿在偌大的操场上走着,太阳将要升起前的黎明更加冰冷,丽儿不禁缩着脖子。隐隐约约,丽儿听到了啜泣声,顺着声音走过去,在操场一侧耳朵篮球架下,坐着边远孤零零的身影,他在哭。丽儿默默地走了过去,没有做声,只静静地站着,她知道,这个孩子此时需要冷静,不知过了多久,丽儿不觉得露水已经把眼前的刘海抚的湿漉漉的。他终于抬起了头,静静地对丽儿说了一句话:“我不想读了,我要离开这里。”丽儿心里一颤,不免失落了,难道就这样放弃他的初中学习生涯吗?县城的几所学校丽儿都很了解,边远已经转过好几次学了,这次放弃,他那不讲道理的父母很有可能就听之任之不再管他了,他的学业难道就真的到此为止吗?
  丽儿不甘心,她试图想让他收回此时的决定,但是好像说什么都晚了,他什么也听不进去了。那一刻,丽儿有些绝望,是在这个孩子身上的绝望,丽儿长吁一口气,抬头望去,天边已有了丝丝光亮,透过云层,给人带来的是压抑的灰白,所以远远望去,四周什么都是灰蒙蒙的。……丽儿深深地感觉到,想要管好一个孩子,必须先了解这个孩子,尤其是对于这些处在叛逆期的中学生,可又有几人在管之前愿意多花那些心力去走进孩子心灵呢?所以这世上便多了那么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生,师者,到底神圣吗,为何丽儿的身边总是有着这样那样不神圣的阴影呢?

 

【洪文谅】
 

说  曹

  对于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我是喜欢的,我也以为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曹操的东西。然而这一想法,在那晚改变了。
  2011年12月21日晚,学校接到邀请,说有个叫孙绍振教授的,在泉州音乐厅有个公益讲座,让大家去听讲。刚开始是有些皱眉头的,因为本来那晚是安排回家的,后来想一想,集体活动还是要参加的,于是便准时来到了现场。
  一落坐,我看到了这次活动的宣传纸,《泉州市民文化大讲话之五十三:另眼看曹操》,看到这个标题,我一下子来了兴趣。想当初在大学时代,《三国演义》的整套光盘,我可是看上好几遍了,对于关于曹操的些许个故事,我还是知道的。但我被“另眼”这个词给吸引了,刚开始觉得不屑,觉得“另眼”无非只是一个广告行头,电视上说曹的节目还少吗?带着这种心情,讲座开始了。
  一开始,孙教授就用一句“挖系转究郎”不怎么地道的闽南话来向泉州观众问好,惹得观众哈哈大笑。这次幽默无疑奠定了整场讲座的基调。会中,时不时有令人称奇的语言冒出,不禁令观众对这个老头子投去了欣赏的目光。讲座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内容是孙教授说:“我们不仅要用历史的眼光,而且要用艺术的眼光,有审美的眼光去看一个历史人物。” 尤其最后,孙教授对曹操的高度浓缩的一句话总结——“可”一切的男人,令人赞叹不已。
  是啊,同样是看一个人,老头子令我自惭形愧。其实,我对曹操的了解,只是来源于《三国演义》的故事,我从未想过曹操的性格,从未窥探过曹操的内心世界,这样我就以为自己对曹操很了解了,真是可笑。老头子1936年出生,我1986年出生,在这里,我只是真诚地祝福老头子能够健健康康地一直幽默下去。      

  

【余柳金】 

  一个平凡的早晨,做着每天要做的工作,生活充满着重复又存在着新鲜感。看到老师发给我们的短信,老肖的回复是“收到短信时,手中读的是林清玄散文”,这让我心中为之一亮。是不是我们很久都没好好地品读一本书了?想起在学生时代,除了做作业就是看一本本的书了。记得初中看的第一本书是花了5块钱在学校旁边的小书店买的《傲慢与偏见》。周末在家里,正是秋天,我在阳台上一页一页地看着,爱不释手,我的心已经投入到小说情节里了。凉爽的风也吹进了我的心里。接着,一本一本的书被我收进脑海里。
  依稀记得《红字》里面那个为了保护情人而甘愿忍受监狱之困的女人,带着她幼小的女儿忍受屈辱,艰难地生活着;《茶花女》里玛格丽特的茶花香好像还飘散着她的清香;《地心游记》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让人看了深受吸引,也想跟着去看看地心里的奇特情景……
  初中时候学校的借书卡是一个红色封面的小本子,图书馆里的书都有点破旧,不过我还是乐此不疲,当时还很骄傲自己的借书卡上满满都是看书的记录。高中时,学业比较繁重,看书的时间慢慢变少了,对看书也有了要求。高考会考到的名著才会去看,不过这时的看书也不是最初的心理了。到了大学,人变得懒了。啃读一本厚厚的名著的心好像倦了,只是看看一篇篇散文,只有在寒暑假的时候才会看大部头作品。
  工作以来,看书时间更少了,心里觉得空虚。有一段时间拼命买书,想填充我饥饿的肚子。现在身处“书香校园”,心里顿时有点踏实了,朗诵、看书是要求要做的事项,这又是我所喜爱的事,写文章、新闻,提升自己的文字素养。当然,要达到我心中那个遥远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会开心地在学海泛舟,大家同游吧!


 

【唐丽花】
 

茶如人生

  一种生活,一个领悟。一种精神,一个寄托。
  毕业到现在一直在福建泉州上班,有幸接触到这边的茶文化。和湖南安化的黑茶味道不同,安溪铁观音,味道很特别,纯且甜,但是如果泡的不好,就会变成另外一种味道,恰似人生。
  唐代刘贞德曾总结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如此可以看出,茶在中国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生活,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真诚,对生命自然的热爱,对人格的操守,可以通过品茶,透过茶文化,一定可以悟到人生真谛,一生受用不尽。我认为,品茶之中所体味到的感受,最为贴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那种淡淡的滋味。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面对未知世界。在人生的旅途上,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一路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但愿我们能够守住心中这片宁静的心境。
  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春花】
 

妈妈的爱

  妈妈打来电话的时候,我在值班,手头上忙着做事。接起电话的那刻,她劈头盖脸地骂起我来,原因无二,又是我不回她电话。
  跟家里人的交流不多,每次打电话就只是说两三句话,无非就是,吃饭了没,冷不冷,忙不忙,最后外加一句,好好照顾自己。从上大学起,这样的电话不知接了多少个了,每次都不以为意。
  这次,妈妈的语气很急切,而且似乎有点愤怒。她说:“你没看到我前两天打给你的电话吗?”我无奈地答道:“看到了,但是那天在上课,没空接电话,等忙完了就完了打电话这回事了。”“在忙不能马上接电话,我可以理解,但是你事后不知道要打个电话回来吗?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还以为你不见了,你这孩子怎么就不知道体贴一下爸爸妈妈,每次都不知道要主动打电话回家呢,真的是会被你气死。”听妈妈唠嗑了一大段之后,眼眶湿润了,嗓子也发哑了,我知道知道错了。可是每次总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也总是草草地结束通话,不知多少次告诫自己,每周打电话回家两次,不管有事还是没事,聊聊天也是好的。但这终归还是没有做到。
  当我小心翼翼地跟妈妈说,我知道错了,以后肯定改,再也不敢不回电话时,电话那头,妈妈笑了,笑得很开心,可我却愈发觉得心疼,心底也愈发地酸痛着……

 

【杨小扬】 
 

挤牙膏

  清梅皱着脸苦巴巴地举着她那不成形状的牙膏壳,用乞求的眼神盯着我。我巴拉着眉尾无奈地朝她笑笑,亮出堪比纸片的牙膏壳,以实际情况告诉她,我表示无能为力。
  只见清梅似下定了决心,表情温柔得好似按摩情人的背一般,十个手指似蚂蚁爬树轻轻地将拉直的牙膏体自下往上一点一点的爬行,终于到顶了,只见她转过头来挑衅般地望了望我的纸片牙膏壳,嘴角一裂,将牙膏头掰正,耸起肩,干净利落地一按,只听得“啪”的一声,牙膏很给力地出来了——光速般奔到地上去了,清梅的双眼瞬间红了,那样子似乎是我抢了她亲爱的情人一般,看得我毛骨悚然,我正考虑着后退防止被某失去理智的人掐死,却见她突然用力一扭头,发着狠把牙膏头一转,挤揉成纸团状,似乎是将牙膏头当成我的头了,发狠地挤压着,像古时压榨奴隶一般,妄图榨出一些膏体。我撇了撇嘴,不屑地看着她“发傻”的行为,牙膏都“瘦”成那样了,能挤出才怪呢。
  突然,清梅像被春风吹过般,满脸潮红地吼起来:“出来啦!”,只见她举着她的战利品,炫耀着自我的左眼飘到右眼然后一抑头,将牙刷轻飘飘的送进嘴里——等等,我还没看清你怎么榨出来的呢!我着急地想着,可她误会了,以为我要向她要牙膏,“生活就像挤牙膏,挤挤总会有的嘛!”她蔑视着我手中的“纸片壳”得意地笑着。
  想起昨天的我也如今天的她般嚣张,挤牙膏时还特意把所有的牙膏都挤出来,心里悔得肠子都青了,看着挤无可挤的牙膏体,我一发狠,拿出我的终级武器——剪刀,“咔嚓”一声,尾巴很给力地飙到清梅眼前,清梅用很恐怖的眼神看着我用牙刷用力地捅着牙膏。
  闻着清新的口气,我美滋滋地想着,生活就像挤牙膏,温柔、发狠总能挤出的嘛!

 

清梅】
 

  这个世界总是演译着太多纯属雷同的故事,听着看着就开始生厌了。深知自己是一个很容易对任何人事厌倦的人,所以会刻意地去与之保持一段安全距离。毕竟,潜意识里是觉得就算关系再好的两个人之间,也需要有自由呼吸的空间。那个世界里,没有束缚,没有争论,没有人来人往,只剩自己。静静到地坐在一角,与心里面的自己对话就已足够了、知足了。
  可我偏偏又是一个对爱执著的人,我不会刻意地去说“爱”这个字。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没有经历过任何的事情,怎么能去说爱一个人呢?但我也不会像十六七岁的小女孩那样,把所有思绪藏在心里。我会让他们发现我,知道我的存在。不管结局如何,结局会怎样,只是一个问号。时间会去证明一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会冲淡一切不愉快,最终会画成一个句号。我忘了我的初衷,一直把事情弄巧成拙, 无法由衷地说出一句属于内心的话。就算被冷嘲热讽,说我很傻或不懂得给自己留点空间,都好。总之我无法接受被冷漠,被不理睬。也许是我太天真,只不过是我要求简单了点。我需要一个真懂得我心的人。目前只是在考察是不是泥潭,该不该陷进去。应该是怕受伤,所以选择躲开。不是不面对,只是有时候真的很怕受伤啊,你真诚地对一个人付出,而得到的只是对方的否定。那时的心里有多痛,是人无法去体会的。不是因为我个人比较刁钻,请谅解。我想我要进一步去探索自己的……
  还记得有一种“木槿花——温柔的坚持”。我想,即使我没有拥有它,但我向往那温柔里透着一股坚强。所以不要太伤感,要开心。
  就等所有的故事都经过。待到时间沉淀后带来的透彻,然后,给自己一个淡定的微笑。


 

【黄宏婷】
 

面对错误

  每一次录稿件的时候,都能看见稍高年级孩子们的作品里有一处处用修正带涂改的错误,这个时候,总会忍不住想去猜修正带遮掩掉的,会是怎么样的错呢?这个时候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用的涂改液。
  那个时候,我们总觉得那白色的液体在凝固之后可以改正并且遮掩掉自己所犯下的错。殊不知,老师们在改作业、改卷子的时候,是多么反感这一切。多次以“鸟屎”作为比喻并且提出不许用涂改液的要求无果后,甚至威胁道:谁再用涂改液,就把他的卷子撕了。于是,我们忍耐着用两条横线划去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出现的错误,久了,居然也习惯了。
  现在,看到作文纸上的涂改,居然也和当初老师们一样的不习惯,甚至是觉得不喜欢。那一处处的白,和作文纸本身,并没有和谐完整地融合在一起,反而,让那些错误更加明显,更加引人注意。不禁会想,当时的我们,怎么没有发现:涂改液只是把我们的错误暴露得更明显,还时刻提醒着别人,那是个错误?
  其实,人生亦是如此。我们可以犯错,可以否定自己所做的事,也可以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却不要试图去遮掩。因为我们的遮掩会让别人更明显地发现我们的错误,甚至,我们为了遮掩做出更错、更丑陋的事情。错就错了,努力去想,去改正,做好以后更重要。
  所以,做个坦荡荡的人,勇敢地去面对错误,去改正错误,因为当你试图去遮掩的时候,错误在你的心里已经产生负面的作用,并且深深地影响你。何不让错误与正确一并出现,让这个对比提醒自己不再出错,总是比遮遮掩掩要好得多了!

 

 

【附】本/期/红/榜
A/文采流畅奖: 张 周  洪文谅
B/妙笔生花奖: 曲  燕  余柳金
C/情真意切奖: 林  香
D/幽默风趣奖: 杨小扬
★本期评委会主任:唐丽花 
★终审主任:林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