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体验记者的职业生涯吗?你想让自己的文章带着墨香变成海都报的铅字吗?你想跟随海都报的记者们,记录文都泉州的点点滴滴吗?
自3月25日起,本报启动“海都小记者·文都大观园”特别策划,先后走进泉州市晋光小学、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晋江金山小学等多所小学,为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当记者的机会。
活动启动之际,本报邀请了泉州作协主席戴冠青老师给海都小记者们开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闽南文化课。戴老师深入浅出解说,一会带着小记者们爬到石狮的宝盖山上去看《姑嫂塔》,一会又来到洛阳桥下瞧《夏得海投书海神》,中间还穿插着面线糊、海蛎煎、元宵圆等闽南特色小吃,可谓“吃喝玩乐”尽有,让小记者们大喊“过瘾”。
上周,本报记者还带200多名小记者采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杨老师,你最喜欢你写的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杨老师,你写的《笑猫日记》灵感从哪儿来?”一见面,小记者们争相举手提问,出色表现让老师、家长们都刮目相看。
“我在家里就想着要问什么,来的时候还特意把问题写在采访本上。”海都小记者赖文斌说,杨红樱老师的作品在同学中人气很高,幸亏自己当上海都小记者,才有这样难得的机会采访杨老师。
两场活动结束后,海都小记者们也很给力,短短一个周末就投稿82篇。在稿件中,小记者们有的写自己和戴冠青老师一同“上山下海”畅游闽南文化,有的则写自己第一次与杨红樱面对面时,心情“既兴奋又紧张”。
而为了让孩子在实践活动后有一个质的提升,上周日下午,本报举办首次小记者作文改稿会,邀请泉州作协吴素明老师、姚雅丽老师与本报闽南版报社副总编辑张加荣、本报闽南版报社文教新闻部主任洪春锦一起为小记者们的作文进行点评。
“小记者写得挺不错,有真情、有实感。”改稿会上,老师们夸奖小记者们的“处女作”虽然文笔稍显稚嫩,但字里行间透露的情感很打动人。黄思荧、温昊臻、周姗姗、吴瑞锋、宋雨迅等多位小记者稿件得到老师们的称赞。
而得知自己的作品受夸奖,小记者们也很开心,通政中心小学的小记者宋雨迅在海都闽南小记者群(群号330357326)上连声追问“真的吗?两位老师真的夸我啦?太激动啦!”
改稿会嘉宾、泉州市作协青年创作委员会主任吴素明认为,再多办几次“改稿会”,让老师面对面指导,小记者们的进步将显而易见,“不需要多久,小记者们走出去个个都是顶呱呱的”。
《小白的选择》读后感
□海都小记者林洋帆(泉州通政中心小学三年四班)
我很喜欢这本名叫《小白的选择》的书,书中主要讲一只名叫“小白”的小狗和朋友们一起寻找主人的故事。
第一个主人叫“阿贝哥”,他亲手杀了小白,但是小白的朋友“地包天”用爱的力量救活了小白;第二个主人像寄生虫一样挥霍着父亲辛辛苦苦挣的钱,整天让小白吃东西,把小白吃得胖胖的;第三个主人面善心不善,抛弃了多年喂养的一只狗“心肝儿”,硬把小白留下来,小白的朋友又把“心肝儿”送了回来,但是,主人再次把“心肝儿”绑在一棵大树上,要让它活活饿死,但小白的朋友又一次救了“心肝儿”。最后,小白找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主人,还救了自己的主人,幸福地跟随着主人一辈子。
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看见了那个火暴明星阿贝哥杀小白的情景,仿佛看见了那对面善心不善的夫妻抛弃心肝儿时的情景,仿佛看见了那对有钱的夫妻在家里大吃大喝时的样子。
再看看作者最后写的“记忆的相册”,感觉好像作者就是书中那个“谜一样的美丽的女人”,作者的宠物“仔仔”好像也是书中的主人公“小白”。书中“小白”的朋友——笑猫、球球老老鼠、菲娜、地包天是那样有爱心、那样助人为乐!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做人要善良,要懂得感恩,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只有用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时,才是最快乐的。恩将仇报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点评:走进杨红樱的书,小记者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美丽的阅读,在他们心中开出一朵璀璨的花。
和戴老师一起“游闽南”
□海都小记者吴紫嫣 (泉州晋光小学五年五班)
2014年3月21日,有位著名作家来到晋光小学。她是谁呢?
“嘿!你知道今天是谁来给我们上讲座吗?”“不知道。希望是我认识的。”在同学们兴奋、激动而又嘈杂的讨论声中,一位大约五六十岁的老太太走上了讲台。“现在,让我们有请著名作家戴冠青为我们开讲座!”
“啪啪啪!”阵阵鼓掌声响起。“今天,我要讲的是”闽南民间故事与闽南人的审美取向。“戴冠青老师用平和的语气缓缓说道。
“为什么我们不但要保留已挖掘出来的闽南民间故事,还要不断地寻找、不断地挖掘呢?”戴老师问。全场鸦雀无声。我绞尽脑汁地想:是因为,是因为……难道是想知道以前的生活?
“是因为保留下来的故事可以追寻人们之前的生活。”戴冠青老师见无人回答,便把答案告诉我们。啊,和我的想法差不多!那一刻,我真想手舞足蹈。
接下来,和戴老师熟悉了之后,课堂便逐渐活跃起来,不像一开始那样沉寂。“你们知道天后宫是什么庙吗?”“妈祖庙!妈祖庙!”有几个同学异口同声地喊道。“那你们知道妈祖庙有什么用吗?”戴冠青老师问,“从前,有个姑娘叫妈祖,她看到渔民们出海经常遇难,便……”戴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生动的语言把大家都吸引住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妈祖,便在海岸地区搭起妈祖庙,保佑渔民出海平安。”
在欢快的气氛中,我们和戴冠青老师一起走向闽南民间故事的深处。
讲座完了,可我的心却依旧徘徊在那课堂上。我的心中期盼着下一次,还有更多的作家、老师为我们也上一堂生动有趣的课!
点评:一堂讲座的前前后后,素材的信息量较大。如何删繁就简,留下“必要的”信息为确定下的主题服务,这是很重要的写作技巧。紫嫣掌握了这个秘笈,处理得较为成功——其实,她只是选择了戴老师的三个问题来展开而已。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我和杨红樱老师面对面
□海都小记者吴瑞锋(泉州昇文小学四年三班)
《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可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之一,作者就是杨红樱老师,书里面的主人公马小跳是个很淘气的孩子,但他做出来的事可不一般,让我印象深刻。
得知杨红樱老师要来泉州,我可乐坏了,因为我有好多问题想问杨红樱老师。很幸运,作为学校选派的海都小记者,我参加了杨老师的见面会。她一亮相,和蔼可亲的笑容,让我们小记者都沸腾了。
“杨老师,你写书的初衷是什么?”在见面会上,我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杨红樱耐心地回答说,她写书,首先是希望能让学生看了之后感觉到快乐。学生从书中感到了快乐,才会对阅读感兴趣,她希望学生能从她的书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杨老师,你下一本新书什么时候出来?”“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杨老师,你曾经是老师,后来又成了作家,我想问你为什么选择当作家?”我一问完,其他小记者也等不及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红樱老师回答她为什么要当作家,“我并没有刻意要当作家。我很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玩,我18岁就当了老师,那时候的儿童读物很少,我每天回家都自己写故事讲给我的学生们听,他们听后觉得我写的故事很好,还鼓励我多写一些故事发表。到学生小学毕业时,我写的故事已经很多了,在不知不觉中,我就成为专职为孩子写读物的作家了。”
听了杨老师的回答,我觉得以后一定要多看书,只有多增加阅读知识,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做个像杨老师一样的人。
点评:杨老师在当天的见面会上一定是“滔滔不绝”的,于是观点的“提炼”便显得举足轻重了。瑞锋很聪明地做了浓缩,“我并没有刻意要当作家…我很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玩…”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关键的思想与情感便跃然纸上了。
灵感来源于生活
——采访杨红樱老师有感
□海都小记者周姗姗(晋江金山小学五年一班)
今天我们这些小记者去采访了杨红樱老师,一路上我都在美滋滋地想,杨红樱老师到底有多受欢迎呢?我能不能要到她的签名呢?
一到新华书店,一看,我是第一个到的,我心里美滋滋地想,等会我也要第一个采访杨红樱老师。过了一会,杨红樱老师来了,我忽然间觉得很紧张,回头一看,大吃一惊,没想到来了这么多的小记者!那都快坐满了。
接下来,就到我们小记者采访的时间了,杨红樱老师一一作答,说到《笑猫日记》,就有人问“您怎么会想到以一只猫为主人公,写出这么棒的一本书呢?”杨红樱老师的回答是“因为在《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中曾多次出现这只笑猫,许多人对此感兴趣,所以才写的这本书”。没想到杨红樱老师是因为看到了女儿才有了灵感写出《女生日记》这本书,当然里面的冉东阳就是她的女儿。
采访了杨红樱老师真的使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来源于生活,一定离不开作者的亲身体验和经历。以后我也要多观察、多积累,向杨红樱老师学习。
点评:姗姗把自己第一次采访感受写得比较到位,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可惜的是结尾比较仓促,没有往下写,没有写细来。
“小樱桃”见面会有感
□海都小记者黄思荧(泉州通政中心小学五年四班)
杨红樱老师,您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光彩,只有心底纯真的孩子才会有童年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孩子,他们没有烦恼,一心想着“玩”,自由自在地在这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奔跑,如果世界没有童真活泼与善良,那么将失去多少光泽和快乐?亲爱的杨红樱老师,我是您忠实的书迷,当然也是您的“小樱桃”粉丝!
这天,让千百名学生梦寐以求的“小樱桃”见面会终于拉开了序幕。啊,放眼望去,真是人山人海啊!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如一支离弦的箭,飞奔到杨红樱老师的书籍旁,只见一排排书架上都摆满了书籍,让人眼花缭乱!东挑挑,西看看,突然一本书籍映入我的眼帘,我定眼一看,呀,竟然是我梦寐以求的笑猫日记——《寻找黑骑士》以及刚刚出版的《从外星球来的孩子》,我的心“怦怦”直跳,难以平静。而就在我准备去收银台结账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瞄到了我喜爱至极的《假小子戴安》,我一伸手把它抢了过来,紧紧抱住它,接二连三的好事,令我一蹦三尺高,一锤定音把这三本宝贝书买了下来!
买到书,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二楼,直奔杨红樱签名地点,可是,一条盘旋的“长龙”把我惊呆了,长长的队伍七拐八弯,望不见尾,看着“樱桃粉丝们”一脸迫不及待、崇拜的表情,我只好叹了口气,走向队伍的最后面,心里真是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啊!过了整整二十分钟,才快要轮到我,这样漫长的等待,就像过了一个世纪一样长,我低头看着自己最喜爱的作家杨红樱老师,心情犹如波涛汹涌的海浪,激动万分,终于我如获至宝,获取了杨红樱老师的“四”个签名、一张签名照和三本书,真是满足啊!
走出书店,翻看着这些从严冬写到金秋的欢乐故事,犹如回忆童年、温暖生活、点亮黑暗的“心灵鸡汤”,陪伴着我的成长与人生!
点评:首先,思荧同学谋篇布局的意识很深,并把文字处理得颇有层次感——重点突出,细节到位,亮点诱人,实在难能可贵。其次,跟大部分忽视首尾设计的同学不一样的是,思荧十分重视首尾的艺术,有一定的深度与文采,胜人一筹。第三,记叙文的核心——人物细节描写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传神地表现了小作者为“樱桃”那迫不及待、心潮起伏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节奏感极佳。
□片段赏析
□海都小记者宋雨迅(泉州通政中心小学四年三班)
杨红樱阿姨写的这些从严冬到金秋的故事,犹如温暖童年的“心灵鸡汤”,犹如陪伴我成长的“心情宝典”。它使我在幽默好玩、美妙温暖的文字中,发现一条连通现实和幻想的秘密通道;它使我会感动、会流泪、会哈哈大笑、会开始生命中最初的思考……
□海都小记者施蓝钰(泉州晋光小学五年一班)
闽南地区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以其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及其独特有序的叙事模式,巧妙地传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听了戴冠青老师的讲座,我深深感受到,我们一定要把闽南文化接力下去,让独特、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
□海都小记者林心愉(泉州晋光小学三年一班)
闽南民间故事还有许多审美价值取向,如神鬼想象与善恶有报的审美价值取向、冒险想象与拼搏进取的审美价值取向、英雄想象与行侠助人的审美价值取向、乡恋想象与尊宗敬祖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儒商想象与义利和谐的审美价值取向。
□海都小记者柯芯烨(晋江金山小学)
今天我们学校的一部分小记者去参加小樱桃见面会,我觉得她人很漂亮,一缕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双柳叶眉的眉毛,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尖尖的鼻子,樱桃般的嘴巴。
□海都小记者张恒(泉州师院附小四年六班)
每个小记者手里都拿着笔记本,一个个跃跃欲试,希望能采访到杨老师,我的心里更是小鹿乱撞,紧张得手脚发抖。
“采访开始!”一位穿着校服的女生先向杨老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杨老师亲切地回答;我发现杨老师是那么平易近人,就像大姐姐一样,心里霎那间平静了不少,勇敢地举起我的手。
□海都小记者李冬煜(泉州通政中心小学三年一班)
当我读杨老师的作品时,我突然觉得文字里充满了许许多多的童真与欢笑。她为我们描述的场面也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海都小记者付韩玥(泉州昇文小学六年二班)
啊,这就是我的超级偶像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弯弯的笑眼,亲切的话语,让她看上去显得那么年轻。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红樱老师说的一句话:“灵感往往源于生活,你不是缺少灵感,而是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