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招,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和集美中学将向本省外地市招收275名学生。厦门自2006年开始实行这一自主招生模式。数据显示,这些外地生源考生高考基本都能上本一线。
而昨日出台的泉州市区普高招生方案中,泉州5所省一级达标高中仍仅限本土招生。
有人认为,优秀学生和更优质的学校相互选择,是双赢。也有人认为,厦门“四校联招”是“掐尖”。泉州的孩子们到底该报考哪?昨日,记者采访了几名厦门的老师,以及泉州本地老师和学者,请他们提些建议。
【本期嘉宾】
刘殊芳(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泉州五中校长)
魏献策(泉州实验中学校长)
邓岳敏(泉州师院教科院副教授)
刘以榕(华侨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背景
厦门广招异地生
据了解,2001年以前,全省基本都是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2006年起,厦门几所优质高中开始在全省自主招生。今年,厦门双十中学、集美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和厦门一中共在全省招外地市学生275名。其中,大部分班级是中外实验班,仅集美中学招收部分普高班。参加“四校联招”的学生,由厦门教育部门统一出卷,统一划线,学生可填5个志愿,根据分数高低录取。
招收的外地学生,通常需要付出更高的学费。今年招生,“四校联招”中外实验班学生的三年学费达7.5万元。
相比之下,泉州高中的招生并无优势。迄今为止,泉州市区几所省一级达标高中仍限在市区招生,外县市仅76个计划名额。
异地生高考出色
对于招收外地市学生,集美中学谢校长介绍,他们陆续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如被录取学生可落厦门集体户口,享受厦门生源相关高招、就业等政策;还有校友会资助贫困学生,这些都成为吸引外地家长的重要因素。
谢校长说,漳州籍考生最多,泉州市生源数量保持在第三位。厦门外国语学校教务处的张主任表示,每年报考该校中美班的外地生源中,以泉州、漳州学生最多。
一方面是手握生源优势,一方面也确实带来更出色的高考成绩。厦门双十中学统计,2012年该校全部64名外地生源毕业生均被重点大学录取,其中7人录取北大和清华,45人被“985工程”大学录取。
对话
厦门老师:“四校联招”吸引力大
厦门双十中学罗俊明老师:我们的“四校联招”确实很有吸引力。中外合作班的学费高,但每年还是有很多外地学生报考。实际上,这些国际班的外地市学生,最后选择出国的人数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参加高考。
厦门外国语学校教务处张主任:近两三年来,每年多达1600~1800人报名参加“四校联考”。应该说,我们提供一个锻炼和测试学生水平的平台。当然,最终录取的学生综合素质也相对较高,整体水平比普通班好,有些拔尖的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泉州老师:我们也有优质资源
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泉州五中校长刘殊芳:一定程度上,“四校联招”确实会影响到泉州部分中学的生源质量,但泉州有自信留住本地生源。我们也有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如2012年泉州五中就包揽了全省文理科状元;文科全省前50名中,泉州五中占17个,高考上本一率达83.33%。
泉州七中校长陈龙斌:同样起点的学生,泉州也可以培养得非常优秀。泉州不缺与厦门几所中学同水平的学校,泉州五中、泉州七中等就实力相当。拿七中来说,除高考成绩显著外,学科竞赛也是一大特色,迄今拿了34个全省一等奖,全省第一。
建议
家长要选择 适合的学校
刘殊芳认为,高中阶段的孩子还处于生长发育期,身心不够成熟,需要家长的呵护和监督,不赞同异地求学。泉州实验中学校长魏献策则表示,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不要片面追求“名校”。
事实上,这几年选择异地就读高中的学生中,也有因“水土不服”而返回本籍就读的案例。
刘校长和魏校长都建议,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白教育并不等于多花钱,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除了学校,还有家庭、社会等综合影响。
政府要扶持 重点中学
“本地生源外流,说明泉州的中学还有可完善和提升的空间。”泉州师院教科院副教授邓岳敏说。
华侨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以榕说,泉州经济总量这些年不断提高,但教育投入还远远不够,一些达标中学生源容量和教育质量也没跟上,加大政府投入才是根本。
泉州七中校长陈龙斌还是泉州市人大代表。2013年两会期间,他就提出建议“重点扶持两三所中学,做大做强,也可以实行全省招生”。业内有人建议,可先让一级达标中学试点全市范围内统一招生,以留住优质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