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早已不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几年前,“减负”的口号就响彻社会每一个角落。可是,减了这么多年,我们看到的却是孩子的书包一天比一天沉重,看到的是他们的双肩包变成了拉杆箱,看到的是为了作业曾有小学生纵身一跳的悲剧。那么,“减负”到底有多难呢?
2013年3月13日,小树林语言艺术学校校长、温陵书院院长曲燕与特约评论员蔡老师,一起做客泉州人民广播电台889新闻频道“热线1+1”的直播间,共同探讨话题——小学生“减负”到底有多难?
针对“减负”,曲燕校长认为,高考的指挥棒是千军万马的最终出口,而出口太窄,不竞争到顶端就没有出路。高强度的竞争,辐射到小学阶段,于是,孩子们的负担当然会越来越重了!在这样的出口为前提下,学校的考核以成绩排队,社会的人才标准为“是否名牌大学毕业”来衡量。在这样父母要虚荣,老师要成绩,学校要荣誉,社会要“名牌”的大环境下,压力最终转嫁于学生,故而小学生才会“越来越累”。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减负”,似乎是个不太现实的问题。
针对曲燕校长这一分析,蔡老师也表示了认同,他作为一名家长,也深深地疼惜孩子的辛苦,但更多的是无能为力,能做的也就是多安抚、鼓励孩子,给他宽松点的成长环境,使孩子能真正地劳逸结合。
对于小学生“减负”难的现状,曲燕校长认为,作为当然比不作为要好,虽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要有一个教育改革的过程,但是刻不容缓需要做的还是有很多,比如:社会评价人才的标准要宽、要广,不能太单一;家长要求孩子的标准不能只以成绩来定位,更重要的是要先促其“成人”;老师对于学生的作业要更用心:在其“精练”,而不在于“多练”;学校对于老师的评价不能只看班级成绩排名,而要看老师的专业技能的综合水平……这一系列的作为,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小学生“减负”,还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与教育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因为,社会未来的希望就在于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成功。
节目接近尾声,直播间内其乐融融,在愉快的讨论中,曲燕校长与蔡老师分别对现行的小学生“减负”问题表达了美好的期望。本周的泉州人民广播电台889新闻频道“热线1+1”节目,将是最后一周的直播,结束了本周的节目,此专栏将会更新不同的内容,在多次与泉州人民广播电台889新闻频道“热线1+1”栏目合作后,曲燕校长已对该栏目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带着不舍,曲燕校长唯有祝福接下来的新栏目越办越好!
曲燕校长做客热线1+1:小学生“减负”到底有多难?
2013/03/23 00:00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