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名家会客厅”:作文要有想象力 也要有底线
校长专访
家访手记
家教园地
语言采风
园丁随笔
名家题词
经典视频
小树林语言艺术报

海都“名家会客厅”:作文要有想象力 也要有底线

2013/03/21 00:00
浏览量

 【核心提示】

  关公可以大战秦琼吗?
  三国可以攻入水浒吗?
  在常识里,不同时代的人和事,岂能一概而论。不过,最近宁波一小学生作文《历史乱套了》,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赵本山当小品演员,不仅孙悟空可以娶白骨精、还生了慈禧,这样“狗血”的剧情让网友们啼笑皆非,惊呼“历史大穿越”!
  这篇作文在微博上受到极大关注,当天就有15980条转发,2605条评论,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作家、导演等名人微博。该位学生的老师称作文“虽然天马行空,但是有逻辑,有主线,有一定事情发展的顺序,而不是胡说八道”,但也有人认为,如此胡编乱造历史的作文,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到底是我手写我心的真性情作文,还是胡编乱造的虚假作文?本期“名家会客厅”,来自泉州小学、初中、高中的三位资深语文教育人,从《历史乱套了》说起,一起侃侃“凌乱了的历史”和“被八股化的作文”

 

 【名家简介】

  陈武:泉州五中语文教研组长,曾教出高考满分作文学生;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有小说、散文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2007年被聘为福师大文学院副教授。
  曾志彬:泉州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泉州实验中学“师光十年”十佳教学能手、泉州市“青年学生良师益友”、曾获全国中学教师课例比赛一等奖。
  吴素明:泉州师院附小语文教师,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实验的个性践行者,倡导“尽一切可能的美好教育”,专业赛课获得多个一等奖,指导学生屡屡夺魁。

 

这样的穿越文 对语文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名家语录】

  1.就《历史乱套了》这篇文章而言,学生是在娱乐、游戏、轻松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好比是拿文字来开涮,这未尝不可。
  2.现代社会是个多元社会,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明辨是非也有一个过程,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产物。

  记者:对于《历史乱套了》这篇文章,各位老师有何看法?
  吴素明
我觉得大家会对这样的文章大发议论,主要是因为用应试教育和正统的眼光去审视它,其实并没有必要。
  就此文而言,学生是在娱乐、游戏、轻松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好比是拿文字来开涮,这未尝不可。另外,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一篇“乱套”的穿越作文,可见这名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结构性和想象力等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平时的作文中,这样的思维练习和写作训练完全可行。
  还有一点,这样的穿越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也是另一个角度的启示。如今正统的作文已让人多方诟病,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需要改变了。
  曾志彬这种现象确实不用大惊小怪,毕竟这不是普遍现象,在小学作文甚至是初中阶段都很少出现。网络上对此文正面的说法是见多识广,想象力丰富,另一方面则是将其归罪于社会的影响,其实这都不尽然。现代社会是个多元社会,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明辨是非也有一个过程,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产物。
  陈武:既然是寒假作文,就可以随意发挥,学生可以异想天开天马行空。这样的作文,也是与应试之作相对应的。

 

我们习惯扼杀学生的灵性 学生没话可说,就只好胡编乱套

 

 【名家语录】

  1.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自己认为正统的、正确的东西灌输给学生,也因此抹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灵感。
  2.不能把应试和写作等同起来,读书、写作是一辈子的事,不要只把它当成一块敲门砖,用完之后就拆了扔掉。
  3.作文出题的原则在于让学生有话可说,如果题目出得太死,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当然就只好编、套了。

  记者:这篇作文引起网上热议,除了它迥异于应试作文的风格外,它的想象力之丰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也有网友认为它是在胡编乱造?怎么去界定这二者的界限?
  陈武:我女儿还不识字的时候,我就让她看图,然后将看到的东西说出来,有一次她说:“小鸟爬上树”,我很高兴,几岁的孩子,用一个“爬”字来描述小鸟,多么生动!可等她上学后,再写这样的文章,就很有可能被老师说是错的,因为小鸟是用“飞”的,而不是“爬”的,这就是老师的立场。
  我们的学生在一开始其实是敢于想象、敢于去说真话的。但就是在这样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自己认为正统的、正确的东西灌输给学生,也因此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灵性。
  曾志彬:我觉得不管是平时的作文还是应试作文,出题原则就应该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些老师过于专注在考试上,练习时会拿一些中考作文甚至是高考作文来让学生训练,而不敢出一些类似《难忘的一件事》这样的经典题目。
  上海有一年的中考题目是《心里美滋滋的》,大家都觉得好。原因就在于让学生可以有话说,先让他们说出来后,再考量他们的水平。如果题目出得太死,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当然就只好去编、去套了。
  陈武:现在很多孩子平时都很会说话,但一到考试写作文就都不说“人话”,这很悲哀。对于学生,我觉得你在哪一个年龄阶段就应该说哪个年龄该说的话。现在一些学生干部,获奖后让他说几句话,一般都是感谢谁谁谁的,跟大人似的,完全没有这个年龄段该有的特点。这也是应试教育的成果。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作文,“假大空”风气太盛。就拿我自己来说,小时候写作文,老师教我们要用排比,我就写了“谁家没有一本心酸的历史?谁家没有……谁家没有……”其实我祖辈以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心酸史,但老师说很好,这就是所谓的假。
  曾志彬:确实如此,很多孩子一描写笑脸,就说“露出两个小酒窝”,哪有那么多酒窝?一写老师,最经典的桥段就是“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我就……”,我跟学生说,我家住6楼啊,你怎么走过我窗前?
  吴素明:现在很多人都把应试和写作等同起来,好像写作就是为了考试,除了考试作文就没有其他别的了。我个人觉得,读书、写作是一辈子的事,不要只把它当成一块敲门砖,用完之后就拆了扔掉。

 

孩子不缺体验,只是无视生活细节 坚持每天阅读,保证思维不掉线

 

 【名家语录】
  1.要将阅读作为一种坚持和兴趣。建议小学生每天阅读一个小时,初高中每天30分钟,否则思维就会掉线。
  2.我们的孩子不缺体验,主要是大家都无视生活的细节,对生活没有敏感度。
  3.建议大家多读一些人性化的文章,如民国时期一些小品文、国外现当代作家作品等,以情感优先,重在情感的体验。

  记者:从各位的话来看,大家都推崇“有内容”的作文,包括想象力等,那么该如何引导,才能让孩子写出好的文章?
  吴素明:首先是阅读,要将阅读作为一种坚持和兴趣。在时长方面,建议小学生每天阅读一个小时,初高中每天30分钟,否则思维就会掉线;在阅读取向方面,当然是读经典的书,不管是古代、现代,国内还是国外。当然个性过于张扬的文章最好少读,避免写作时过于偏激,在应试中容易出问题。
  其次是重视生活的体验。其实我们的孩子不缺乏体验,主要是大家都无视生活的细节,对生活缺乏敏感。很多事情每天都在经历,比如在菜市场上看到被虫子咬过的枯黄的菜叶,有些人熟视无睹,有些人就会进行思考:觉得虫子很可恶;菜农把这些菜叶夹杂其中欺骗顾客;虫子吃完这片菜叶之后吃什么?农药问题等等。这些的思考,就是需要老师来引导的,让孩子从生活中去体验和思考,再回归到生活中去。
  第三就是技巧方面的训练。写作最基本的技巧就是修辞,修辞最根本的是比喻和拟人。可以先让孩子学会比喻,如比喻太阳和月亮,一开始孩子可能会说太阳像火球,月亮像镰刀,慢慢积累之后,孩子就会升华到“太阳像恶婆婆的眼神”、“月亮是我心底的一道伤痕”等等。
  当然,这些是局部想象,再延伸下去,逐步达到整体。这种包围式的有层次的综合训练,就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方法。
  陈武:小学初中阶段,孩子确实需要想象力,但到了高中,更多的则是需要理性。现在的高考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据统计,有95%的人选择写议论文,只有5%的人写记叙文。就像吴老师所说,大家对生活的敏感度少了,写记叙文变得没有内容,比如写到家庭,很多人常常编造,把自己的亲人“写死”,以此博取同情,而这类文章,阅卷老师一般都不喜欢。
  对高中生而言,思维要求相对理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提倡中庸一点。首先是条理清楚,有能力的话再多一些想象,得高分的几率会高一些。
  曾志彬:我个人建议大家多读一些人性化的文章,如民国时期一些小品文、国外现当代作家作品等,以情感优先,重在情感的体验。
  一般来说,老师都不建议学生读三类文章,一类是思想性过于深刻的文章,一类是政治性过于明显的文章,还有一类就是个性过于张扬的文章。莫言曾说过,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去抒发情感。这个个性化的语言,绝不是偏激和过激。
  在选材方面,也有三类老师不太喜欢,一是来来去去围绕成绩写的,一类是堆砌辞藻和材料的,一类是过于天马行空的文章。老师比较赞同描写亲情、生活和社会的文章。如写妈妈,就要先去观察,可以只写阳台上的妈妈,避免角度过大。

 

想象也要有底线 写作文要尊重常识和历史

 

 【名家语录】
  1.想象要有底线,不能违背事实。但再怎么用想象添砖瓦,底线都不能破。
  2.我们老师在引导学生时,一定要坚持基本的操守,就如对孔子所说的三言,大人之言、神明之言、圣人之言,要存敬畏之心。
  3.底线教育,其实也是规则教育,要尊重常识、尊重历史。可以说,老师有底线,学生就有底线。

  记者:大家刚才也谈到,好文章不能缺乏想象力,但到底要怎么界定学生是在想象还是在胡编乱造?还有的学生甚至推崇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大家有何建议?
  陈武:天马行空也是想象力的体现,但想象要有底线,不能违背事实,再怎么用想象添砖瓦,底线都不能破。像之前有人撰文说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还有些电视为博收视率,把汪精卫演成了侧面救国的一个人物形象,我个人就不敢苟同,这些是违背史实、颠覆历史,明显过了!逝者为大,对于公认已经成为神圣和常识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已经定论的史实,我们要带有基本的敬畏之心,该严肃就要严肃,底线一定要踩住,否则才叫真正乱了套。
  吴素明:这是个视觉狂欢的时代,大家都很喜欢创新。作为老师,我们一直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想象。像在课堂上,我和学生有约定,一个句子好就+2分,一个立意好就+5分,好句子还要画波浪线。现在,我每天最常问学生的一句话就是“今天,你波浪线了没?”但是有一点,我们老师在引导学生时,一定要坚持基本的操守,就如对孔子所说的三言,大人之言、神明之言、圣人之言,要存敬畏之心。
  曾志彬:底线教育,其实也是规则教育,要尊重常识、尊重历史。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在恶搞,对历史进行胡编纂改,对学生影响很大。这方面,我觉得关键看老师和家长,老师要培养孩子辨别的能力,如影视剧中那些对经典的恶搞,可以让他们了解恶搞者是出于商业利益的某种需求,看看也就算了。可以说,老师有底线,学生就有底线。

 

 

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