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 海峡都市报·教育周刊A32版
N本报记者 庄奕烨
讲故事、说相声、唱双簧、演小品,这些才艺表演,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遥不可及。但在泉州的校园里,活跃着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小小年纪,三五七岁而已,却朝念口技暮学才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对对联、猜谜语、解字意、绕口令,屡屡拿到省市大奖,成为远近闻名的小童星。本期,小树林口才学苑给你介绍一位7周岁的小才女,泉州师院附小一年级四班的何铭喧,一位“小小讲古郎”。
“泉州讲古”郎
夺幼儿才艺大奖
“明朝时候,有个叫包实夫的人,对父母非常尽孝,并且明理守规,颇有学问。有一年年底,实夫回家看望双亲,行至半路,忽然遇到了一只吊睛白额的大老虎……”
讲到紧要处,“咂”的一声,小铭喧右手一扬,醒木往方桌上一拍,一惊一乍,俨然一副“泉州讲古”的模样,“路遇猛虎,走不脱逃不掉,实夫万般无奈,双膝下跪向老虎求情……”
别看小铭喧才上一年级,但讲起故事、练起口才来却毫不含糊。去年,凭着这一手讲故事的小绝活,小铭喧从2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泉州市首届幼儿才艺展示一等奖。这几年来,单单小铭喧的奖章,家里就挂满了一墙壁,小铭喧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小童星。
家有7岁童
可当“一字”师
小铭喧能说会唱,再加上名声在外,街道社区每逢节假日、博饼尾牙的晚会,都要邀请小铭喧出场助阵,说段相声,讲个故事,有时候也会客串一下主持人。孩子们垂涎羡慕,大人们也啧啧称赞。在学校里,小铭喧也经常被特邀到一些班级讲故事,老师同学,甚至很多家长,都成了她的粉丝。小学一年级还没入学,小铭喧就成了班里的名人,小朋友们都知道,班里来了一位小小“讲古郎”。
小铭喧不仅口才好,字也认得多,发音可比大人们的“地瓜腔”标准多了。刚上一年级的她,读书看报早已不在话下,有时候很多生僻字连爸妈都没见过,可她却一认一个准,字正腔圆。铭喧爸爸何先生说,小铭喧是他的“一字之师”,经常纠正他的发音。由于普通话发音标准,小铭喧被推荐成了班里的“值日班长”,每周四早上带着小朋友们早读。
小铭喧自己高兴的时候,会一首接一首地背古诗,从李白《秋浦歌》到白居易《问刘十九》,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没有丝毫的停顿。爸妈看了也高兴,才几个月的时间,都背了30几首唐诗呢。